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中国西部》2014,(4):10-11
全球经济环境有望好于去年 近期,各大国际组织和机构陆续发布的2014年全球经济预测认为,在美欧经济持续复苏,新兴经济体依然保持增长潜力的情况下,今年全球经济将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改进后的GTAP模型(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的经济影响。在美欧众多的贸易伙伴中,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改进后的GTAP模型能够在模拟中反映全球价值链背景下TTIP(美欧自贸区)对金砖国家的影响。同时,在政策情境中文章同时考虑了美欧之间关税和非关税的削减。模拟结果显示,TTIP有利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对美欧经济复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大部分金砖国家的经济将受到负面影响,但TTIP会提高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改进后的GTAP模型(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的经济影响。在美欧众多的贸易伙伴中,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改进后的GTAP模型能够在模拟中反映全球价值链背景下TTIP(美欧自贸区)对金砖国家的影响。同时,在政策情境中文章同时考虑了美欧之间关税和非关税的削减。模拟结果显示,TTIP有利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对美欧经济复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大部分金砖国家的经济将受到负面影响,但TTIP会提高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  相似文献   

4.
《北方经济》2012,(7):46
正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2年第一季度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经济增长平稳,物价有所回落;欧债危机有所缓解,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特别是伴随欧债危机的反复和变化,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比较悲观,世界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充分显现。其主要特点:一是复苏增长出现波折;二是全球通胀水平逐步回落;三是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迹象再现;四是世界贸易、投资增势趋缓。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的基本趋势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使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经济泡沫成分缩小,刺激性货币政策的空间较大,在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各国将重回“保增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陆燕 《中国经贸》2013,(6):34-35
国际金融危机后,伴随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艰难曲折,世界贸易复苏更是跌宕起伏,其波动幅度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波动幅度。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重创,全球货物贸易量骤减12.5%。2010年,在各国超常规的经济措施刺激下,世界经济实现有力复苏,世界贸易也快速反弹,全球货物贸易量强劲增长13.9%。2011年,欧债危机的深化对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7.
一、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依然缓慢 欧美债务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明显趋缓,各大经济组织不断下调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而不断下滑的经济增速又使得各国的财政困境雪上加霜,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陷入恶性循环.目前来看,欧债危机局势依然复杂,警报远未解除.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正当多哈贸易谈判受阻之际,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美欧自贸区谈判(也被称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谈判)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贸易与投资伙伴谈判却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美国正试图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全球经济贸易框架,美欧、美日、欧日发达国家"强强联  相似文献   

9.
头条     
美国经济解连环 《财经》2004年4月上 与传奇般的“中国故事”相比,“美国经济复苏”是当前全球经济中最为令人激动的主题。然而,复苏之旅未必是一片坦途。“复苏”不是美国经济当前惟一的主题词。复苏,仍将复苏;赤字,还是赤字;下跌,继续下跌——三种主题词分别对应着美国和全球经济、美国财政和贸易账户,以及弱势美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正当多哈贸易谈判受阻之际,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美欧自贸区谈判(也被称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谈判)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贸易与投资伙伴谈判却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美圈正试圈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全球经济贸易框架,美欧、美日、欧日发达国家“强强联合”的态势越发突出,面对这些重大挑战,中圈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1.
2012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实施了八项政策措施,对于稳定进出口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决定性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影响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预计今年总体状况略好于去年,但全球经济复苏压力依然较大。第一,尽管全球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但上行阻力依然较大,低位徘徊  相似文献   

12.
【摩根大通2009年2月】世界经济在2008年第四季度经历了近25年来的最大降幅,全球GDP萎缩了4.5%(环比折年率)。与之相伴,亚洲的贸易流动呈现明显下滑势头。由于来自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最终需求的最新数据仍然令人失望,预计全球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仍将面临同样严峻的下滑。直到下半年,随着政策刺激效果显现,经济才有可能温和复苏。对于2009年亚洲的出口行业来说,未来的主要风险在于全球最终需求进一步低迷。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2014,(7):10-11
<正>IMF对新兴经济体脆弱性发出警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月19日在一份经济监测报告中对新兴经济体的脆弱性发出警告。报告称,全球经济活动正在增强,但复苏依然疲软,重大下行风险尚存。需要关注资本外流、利率上升和一些新兴经济体猛烈的货币贬值等主要问题。中国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上半年,受以希腊为典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疲弱和失业率上升等因素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显现端倪,全球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经济二次探底之说随即浮出水面。到了下半年,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的出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得到初步缓解,减少了对欧洲以及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压力,各国经济利好数据纷纷出台,全球经济实现了持续复苏性增长。2010年全球经济最终能够延续2009年的复苏态势实属不易,可谓是艰难复苏的一年;与此同时,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差距和不同步的进一步拉大,主要经济体国家经济与金融政策协调出现分化,特别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导致未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增多,2011年全球经济能否持续复苏?下行风险能否消除?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王烽峦 《特区经济》2010,(11):225-227
后危机时代下的全球商品贸易呈现复苏态势。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将长期伴随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抵制贸易保护、维持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制,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和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环球资讯     
《宁波经济》2010,(9):10-11
美欧酝酿推出第二波量化宽松政策 尽符德同近日公布的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显现出惊人的强劲迹象,但很多人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正在失去动能。美联储近日已决定将所持抵押证券的到期回笼资金用于购买更多公债,这或许预示着更多激进量化宽松措施的开始。美联储的这一政策取向也降低了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就业形热的新特点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未出现转机迹象,全球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美、日发达国家的经济仍然处理衰退之中.  相似文献   

18.
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利率及资本流向改变,将使全球金融风险定价与资本结构在未来两三年内经历较大的调整.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有所加快,重新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程序;另一方面,美联储的退出政策将加大全球金融动荡,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回流美国,进而对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和金融资产价值产生冲击.美联储退出政策对我国国内流动性收缩有较大影响,国内开始执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综合来看,今年我国金融市场依然会面临结构性或季节性的资金紧张压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明确表态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宣布消息,美欧双方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成定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席卷世界各个区域之际,美欧这一对政治经济关系紧密的贸易伙伴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实属当然;正值旷日持久的次贷危机–美欧主权债务危机使得经济全球化进程停滞不  相似文献   

20.
受俄乌冲突爆发并持续、全球通胀率破纪录攀升、美联储高频幅加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2022年世界经济的疫后复苏进程被打断,增长势头明显下滑。展望2023年,随着通胀高位运行、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及全球产业链的加速重构,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面临衰退风险,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快速恢复,世界经济“东升西降”的趋势更为明显。高通胀、高利率与低增长的前景对全球贸易与投资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全球金融环境可能因边际影响弱化而有所修复,高科技行业和绿色低碳领域可能重新成为增长亮点。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反弹,在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