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审计成本效益理论和审计风险溢价理论,以2015—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的关系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正相关。控股股东杠杆增持行为主要通过提高审计师风险溢价以及增加审计投入对审计定价产生促进作用。上述关系在企业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法律环境较为严格时得到强化,而较好的信息披露质量以及较高的股权制衡度会削弱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带来的风险溢价效应会抑制审计师出具标准的审计意见,损害审计质量。研究结论有助于强化审计师对控股股东杠杆增持的风险认知,进而为进一步提升审计报告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增量证据。  相似文献   

2.
刘翠 《财会通讯》2014,(8):55-58
本文以沪市涉农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结构和基本特征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管理层持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但该三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社会责任报告、盈利能力、负债比例和公司成长性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门磊  罗响 《财会通讯》2014,(1):81-83
本文分析一系列公司特征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显示,具有审计意见为标准意见、多元化程度较低、被证监会特别处理、董事会会议次数多、监事会会议次数较少等特征的公司倾向于披露或按照规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上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3—2010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越差。表明为了隐藏自己获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控股股东往往使得信息披露更加不透明。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改善投资者保护环境,两权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减弱,说明投资者保护环境的改善对于降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而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间发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索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资金占用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强化了其资金占用行为,损害了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深、沪两市的112家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考虑了10个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有关的因素,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性质、国家股比例、公司所处地点、事务所规模、是否境外上市、公司规模等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显著影响;而流通股比例、盈利能力、公司的负债程度及独立董事人数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吕文 《湖北审计》2014,(10):50-51
本文以201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为研究对象,选取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控股股东比例和审计机构权威性三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强化审计委员会制度和职能建设、加大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的审核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8—2011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实证研究了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过度投资显著负相关,信息披露质量水平有助于缓解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降低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而改善公司的资本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1年-2004年的375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资金占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资金占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增加、控股股东有能力自由选择是支付现金股利还是用其他方式转移上市公司资源时,现金股利支付率与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就变得更不明显;而组织形式使集团控股股东转移资源的途径多样化,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率与资金占用率之间的替代关系也同样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2003—2017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损害了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具体表现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更不愿意披露特质性信息、股价同步性更高,且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该影响更为显著。考虑股权质押融资用途后发现,当质押融资款投向除上市公司之外的主体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更能助长股价同步性。此外,在信息透明度更低的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同步性的助长作用更强、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损害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1.
王铁萍 《价值工程》2009,28(7):161-163
在研究中,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控股股东侵害行为对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的影响,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对未来公司控股股东占用资金行为的制衡作用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杨向阳 《财会通讯》2010,(11):111-113
本文以泛长三角地区沪市、深市55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公司所在地、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是否设置审计委员会、董事长与CEO是否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是否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自愿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而公司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不相关,市盈率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郭倩  黎尧 《财会通讯》2014,(9):71-74
本文以2008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并根据终极控制股东的产权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考察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间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企业财务风险的关系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越大,企业财务风险越严重;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控股股东的存在会抑制财务风险与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深、沪两市的112家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考虑了10个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有关的因素,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性质、国家股比例、公司所处地点、事务所规模、是否境外上市、公司规模等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显著影响;而流通股比例、盈利能力、公司的负债程度及独立董事人数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3—2006年信息披露质量被深圳证券交易所评为不及格的公司及其同年度配对的优秀(或良好)公司两组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推断两组公司在公司治理特征上的差异性,进一步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公司治理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和股本结构是否发生变化对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上市公司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独特制度场景,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取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行业经营性信息披露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受到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影响的公司,相比于未受影响的公司,在政策实施后其更倾向于选聘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并且,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经营性信息披露促使企业更多选聘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显著提升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费用和审计延迟。研究结论为信息披露制度变迁影响公司审计行为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同时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的发展与演进也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和检验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部人动机,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人基于私利动机操纵信息披露的约束效力.对2001~2006年深圳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内部人的利益驱动对信息披露质量有重要影响.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人信息操纵的约束力度较小,表现为法制约束有限,违规成本较低,机构投资者、董事会没有起到显著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但更严格的监管、更高程度的市场化环境、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管理层持股、控股股东的国有性质等却有助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关键审计事项被审计准则制定者寄予厚望,以期提升审计质量和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使用关键审计事项段的特征衡量上市公司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充分适当性,采用事件研究法的结果发现,总体而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个数越多、篇幅越长,越具有信息含量,但稳定结论只出现在替代信息源较少的小公司样本组中。这说明就目前的披露情况而言,增设关键审计事项仅仅对替代信息源较少的小公司起到了补充披露的作用,而对信息披露渠道本就比较完备的大公司没有信息增量,说明关键审计事项准则需要进一步细化并提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为例,检验了控股股东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策略选择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在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作用中利益防御动机与利益趋同动机同时存在,并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变化,其作用也在利益防御效应和趋同效应之间变化。为了促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在业绩预告披露中的利益一致性,我们需要以提高控股股东的独立性为核心强化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如何利用自媒体信息披露在定向增发融资中调节股价的变化,从而获取额外收益的过程。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为使定向增发融资顺利进行,倾向于在定向增发准备期频繁发布自媒体信息,以抬高股价吸引外部投资者关注,并且当发行对象不包括控股股东时,通过发布自媒体信息来抬高股价的行为会更加显著;而在定增新股定价期间,定向增发对象包括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却会显著减少自媒体信息发文数量,以压低股票价格,帮助控股股东以较低对价购入定增股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控股股东定价期间压低股价的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自媒体信息披露这一崭新视角切入,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定向增发过程中既有通过自媒体信息披露使定向增发吸引关注、满足融资需求的动机,又有利用自媒体信息披露降低控股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成本、对自身进行利益输送的动机;而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监督这一过程中大股东的利己行为。研究结论为加强对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中信息披露的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