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属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范畴,是指企业为了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对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所发生的开支,如生产设备的日常维修、定期大修,房屋进行装修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  相似文献   

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属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范畴,是指企业为了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对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所发生的开支,如生产设备的日常维修、定期大修,房屋进行装修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是固定资产核算中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第一次在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概念、范围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陈丹 《财会月刊》2008,(6):13-13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本文就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谈谈其应资本化的金额及其发生减值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4.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  相似文献   

5.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1.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文物文化资产的确认条件为出发点,提出文物文化资产确认时应满足由政府主体控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和服务潜力以及能够合理计量的条件;在分析文物文化资产计量属性的基础上,探讨自主交换和自行发掘的文物文化资产初始计量、是否计提折旧和减值以及如何进行后续支出等后续计量问题;根据Wallman学者提出的财务报告彩色披露模式,提出构建文物文化资产核心层次、中间层次和外围层次信息分层披露的彩色报告模式,同时对文物文化资产如何进行实物量披露和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以是否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作为判断,确认为当期费用或资本化,企业所得税法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规定与其有一定差异,在实务中对于有差异的,年末应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指出,要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损益,必须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否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增加额,作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金额的确认标准和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外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 涉及外购商誉确认的具体账务处理为:按购买时接收的全部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有关负债科目;按作为合并成本的付出资产或承担债务(如发行债券)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负债科目;按作为合并成本的付出资产、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按以上借方发生额小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借记“商誉”科目。如果以上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则不确认商誉,而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相似文献   

10.
一、外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涉及外购商誉确认的具体账务处理为:按购买时接收的全部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有关负债科目;按作为合并成本的付出资产或承担债务(如发行债券)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负债科目;按作为合并成本的付出资产、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小晶 《财务与会计》2021,(4):49-52,56
本文对现行政策下承租人、出租人的税会差异进行分析,认为:承租人对租赁业务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折现,使用权资产应按不含税应收租赁款进行折现计算,对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部分的进项税额通过“其他应收款——**公司(待取得进项税额)”核算;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计提的折旧支出、利息支出与税法认可的租赁支出、融资租赁资产折旧支出产生的税会差异建议通过在《纳税调整明细表》中“资产类调整项目”下增加专项的“租赁资产项目”进行调整;出租人会计处理时对融资租赁资产处置的尚未开票增值税销项税额部分通过“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科目核算;出租人会计确认的资产处置收入、确认的融资收益与企业所得税认定的各期资产处置收益形成的税会差异,通过《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中“分期确认收入”项目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解析准则将固定资产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所发生的分析以上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准则划分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的标准注重后续支出的经济实质。《企业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的改扩建支出一律作资本化处理,将固定资产的修理费一律作费用化处理。固定资产准则改变了这种注重形式的划分方式,规定只有“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估计的后续支出才能作资本化处理。因为资产的基本特征就是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一项后续支出如果要计入固定资产价值,那么它必须能够带来经…  相似文献   

13.
小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会计规定记入"固定资产"、"待转资产价值"等科目,没有确认当期收入;现行税法规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发生的捐赠支出,列营业外支出;税法规定,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即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流转税及所得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分析公立医院资产后续支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采用标准化操作流程(SOP)模型对资产后续支出进行管理。从流程和内容着手,细化每项工作中的关键控制点,明确各部门职责,优化工作步骤。通过SOP模型可以规范资产后续支出行为,防范资产内部控制风险,促进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有效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一、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一)对资产负债表影响的分析1.对资产影响的分析。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将增加资产。固定资产预计的处置费用的折现金额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将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后续支出确认为固定资产,会使固定资产的计量结果增大,导致企业资产结构发生变化,使长期资产比重提高。  相似文献   

16.
葛建 《会计之友》2009,(12):59-60
小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按会计规定记入“固定资产”、“待转资产价值”等科目,没有确认当期收入;现行税法规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发生的捐赠支出,列营业外支出;税法规定,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顼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即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流转税及所得税。  相似文献   

17.
正一、理论探讨高校的大部分固定资产是使用自有资金购建的,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这些资产在购建时即确认支出和非流动资产基金,换言之,这些资产在购建时即已形成了单位的净资产,也即形成了国有资产,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些资产在报废或处置时,相关制度要求全部处置净收入均需上缴国库。但对于高校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因其购买时使用借入资金,所以入账时并未同时确认支出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即未形成单位净资产,只有在后续逐笔支付租金  相似文献   

18.
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企业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可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分期确认所得或特殊性税务处理,每种处理方式的税务影响各不相同.企业在具体执行时,应综合考虑资产的计税基础和公允价值、投资方和被投资方的经营纳税情况、分摊应纳税所得额的年限、资产及股权的后续处理情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产运营的重要资产,其后续支出财务管理是企业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在“确认”上的异同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第四条规定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为固定资产:(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可靠的计量。同时同定资产准则中还规定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同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资本化,计人固定资产成本,否则应当费用化,在发生时计入当前损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