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创新生态理论和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自主研发、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3种技术创新方式间的生态关系模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技术创新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模型参数估计值,从自然增长率、规模限制性数、相互作用关系3个方面分析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关系。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整体自主研发与技术改造的生态关系是偏利技术改造竞争,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生态关系是协同共赢,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的生态关系是偏利技术改造竞争;不同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3种技术创新方式生态关系的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赵伟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181-182
通过实证分析劳动力、资本、技术三要素对广东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得出外部劳动力、FDI、技术引进对广东出口额具有显著正影响。而技术研发作用不明显。综合分析发现广东省出口对外部流动要素具有较强依赖,面对外部劳动力的回流和FDI的转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地区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马淑娟 《经济论坛》2014,(5):157-160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可以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购买先进技术和进行自主创新两种途径获得先进技术。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不断增加。本文选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27个省份大中型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不同技术源对技术创新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199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探究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结果发现:因研发活动多集中于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可有效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内技术引进和国外技术引进对处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优化作用具有门槛效应。国外技术引进能有效提高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国内技术引进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的表现不同,应根据各地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制定适宜的技术发展策略,以有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5.
基于Coe-Helpman模型,测算以人力资本素质为门槛值时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和区域差异;随着门槛值逐渐提高,国际研发投入、进口贸易研发资本对绿色技术创新始终呈现正向溢出效应,跨国技术转移、FDI研发资本渠道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O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渠道始终为负效应;各渠道技术溢出的强正相关发展区段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吉林省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科技支柱省份。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12年吉林省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吉林省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落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小,资本投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吉林省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的资源投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机制和中介服务平台,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根本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7.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研发资本投入的不足,海外研发资本流动带来的技术扩散一直都是中国获取TFP增长的重要渠道。然而,已有的研究都建立在国际技术均匀扩散的基础上,与国别间技术吸收程度和水平存在差异性的现实相悖。本文则考察了中日两国在技术引进、外贸外资等渠道上吸收技术扩散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检验技术非均匀扩散的存在性及其对TFP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均匀技术扩散客观地存在于中国和日本对海外研发资本的吸收中,这主要和本国技术水平以及本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有关;此外,实证结果表明本国研发资本并不构成对中国TFP增长的有效影响,高技术产品进口则是最重要的增长来源,相比之下,日本则主要依赖于本国自身研发水平的积累。最后,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技术非均匀扩散的技术进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国省级层面2002-2006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对技术创新不同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信任对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两项技术创新投入指标都具有正面影响;信任对两个技术创新产出指标影响不同,信任对专利申请数没有影响,但对技术市场成交额具有显著正面影响;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民间组织密度对技术创新不同指标的影响是不同的,民间组织密度对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和专利申请数量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对技术市场成交额表现出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坤 《经贸实践》2011,(3):21-22
浙江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大体上经历了技术模仿、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这三个阶段。随着规模、技术积累增加、研发投入能力上升,民营企业逐渐开始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有效地保护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专利制度外,技术秘密制度是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10.
技术研发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一个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技术生产函数,利用我国2001-2010年3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混合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各种研发投入的技术产出弹性。结果显示,本行业技术存量的技术产出弹性最高,研发人员的技术产出弹性高于研发资本的弹性,国外技术引进和商品进口,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和国有产权比重对国内研发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企业规模对技术产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增长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生产性物质资本投入、研发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我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讨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提出技术引进和模仿符合我国国情,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分析了我国自主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技术引进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结果,并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仅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理论上,由于技术引进依赖、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和逆向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受技术差距、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负相关,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战略,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夯实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多部门假设条件,从市场化制度变迁角度研究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在市场化制度变迁背景下剖析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实际贡献度问题。在构建市场化制度度量指标的基础上,选取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市场化制度变迁总体上促进了技术进步。具体地,市场化制度变迁抑制了技术创新,但对技术溢出具有促进作用;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技术进步效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化制度环境而非二者本身,以往研究对技术创新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  相似文献   

15.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是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探究制造业技术需求、数字经济赋能对非市场与市场导向下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基于技术创新需求拉动理论,引入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投入-产出两阶段模型。分析发现,当政府研发补贴较高时,劳动替代需求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呈倒U型相关,对智能制造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以效率提升为主的技术市场需求通过影响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投入,间接推动技术创新产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赋能正向调节市场导向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出,但对非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不具赋能作用。在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应依托需求拉动机制开发更多需求侧政策工具,进一步激发智能制造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192-193
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医药业的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长期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Grange原因;从长期看,二者对技术进步都有促进作用,且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影响比较明显。自主创新的资本投入和技术引进在短期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需要以对技术与技术创新的准确理解为前提。基于马克思生产过程二重性学说和政治经济学方法,可以尝试提出政治经济学中技术与技术创新的一般理论。技术是生产过程对生产要素的各类要求集合,具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两方面的技术二重性,该二重性由于资本增殖要求而发生矛盾,并通过技术创新得到暂时性解决。技术创新过程即研发过程也有二重性,该二重性引起研发过程不确定性与资本增殖要求的矛盾,为缓解这一矛盾而产生了资本进行技术创新的诸多规律。在理论展开的同时,本文还对技术与技术创新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剔除环境作用、随机干扰等影响,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40家半导体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整体创新效率不高,主要是纯技术效率不高,这与中国半导体产业尚处于成长期有关.在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干扰后,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有了明显提升.科技市场环境和政府对科技支持能降低研发投入冗余,促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虽能够吸引更多的研发投入,但并不能显著提高创新效率.科技发展水平与研发人员投入冗余正相关,与研发经费投入冗余负相关,这表明研发经费满足了科技发展,但研发人员的"质"跟不上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就国际技术贸易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技术贸易中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关系,是其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其中在技术引进的具体方式中,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等纯技术贸易与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协整且互为因果,而关键及成套设备、合作生产等技术引进方式则并无促进作用。此外,技术出口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