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刚 《中国企业家》2007,(11):139-139
李零写“我读《论语》”,大家都充满了期待。读者记得他是《兵以诈立》、《花间一壶酒》的作者,圈内的朋友晓得他是古文献专家。各自对李零读《论语》的期待,自然有所不同。当前读者渴望“心灵鸡汤”版的《论语》。李零  相似文献   

2.
《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读书人的思想一千多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及后来的"批林批孔"中"四书"遭到批判,近年来又有人起而为之正名。抛开政治的、学术的纷杂繁扰,仅从坚持历史、辩证的观念,坚持扬弃、继承发展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出发去看待它,其于理于事于人,很多方面都是值得借鉴的。毛泽东曾说过:"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47页)。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依靠什么,依靠谁来承传呢?中华文化的承传,依靠的是文化世家,即所谓家学渊源,幼承庭训。什么是庭训?《论语·季氏》篇记载,孔子在家里,儿子伯鱼走过庭院,孔子教他读《诗经》和《礼记》,于是父教称为庭训,后来扩展成家教的统称。什么样的人家,可称文化世  相似文献   

4.
刘喆 《秘书工作》2010,(3):30-31
《论语》作为一部经典,内涵丰富而深邃。宋代理学家程子讲:“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近日,细读《论语》,感到其中的许多言论对做好协调工作确实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邓国栋 《秘书》2015,(3):44-46
《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因诗遭祸被贬黄州后所创作的四大名篇。因写了《后赤壁赋》,人们便给《赤壁赋》加了个"前"字。我们这里解读的是第一篇《赤壁赋》,也就是人们所称的"《前赤壁赋》"。读这篇赋要抓住三个问题:1.由景生情,再因情因景而明理,从而形成景、情、理和谐统一的行文脉络。2.由景到情,再到理,到结尾,体现着作者由乐到悲复由悲到乐的情绪变化。五个  相似文献   

6.
秋风 《中国企业家》2014,(5):110-111
《论语》是中国最重要的书,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书——加个之一也行,且将越来越重要。可是,《论语》该怎么读呢?有人说,孔子是微博体的发明者。的确,《论语》多为孔子回答弟子及各国诸侯、卿大夫乃至庶民的话,另有一些弟子们的话。全书共五百余段,古人称之为“章”。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要表达的并非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相反通过对《论语》文本的分析,本文认为这句话要表达的是君臣之间互相尊重,互为前提的双向互动性。这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后来士人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独特品格,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成就了后来士人们所具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纲精神。  相似文献   

8.
练鸿翔 《秘书工作》2009,(12):49-50
《论语》是我国古代典籍中语录体著作的典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在政治、哲学、伦理、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思想及言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本书是必读的。《论语》的语言质朴无华、寓意深远,其中包含了很多宝贵的处世经验和人生智慧,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对后世语言文字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学家伊藤肇指出:"日本企业家只要是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无数知名的企业家都将它视为企业的管理圣经。《论语》中所蕴含的的管理智慧以及管理哲学,将为现代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本文仅仅是从有限的几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含的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
张跃华 《活力》2005,(4):151-151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论、行事和孔子应答弟子,以及弟子相互言论的一部书,不仅在历史上被纳入“十三经”,而且成了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宝典。既然如此。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孔老夫子在育人上有哪些思想政治原则值得我们后来的教育者汲取呢?  相似文献   

11.
走近沈青     
吕佩浩 《企业文化》2001,(11):30-32
在走近沈青之前,我们先来读一段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的文章,作者是LANJOHNSON。北京——古老的中国曾经发明了火药和活字印刷术,但是后来每一项发明却被外国人加以完善并申报了专利。然而沈青宣称这一切不会重演,在洋快餐连锁店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杨义 《秘书工作》2014,(10):66-68
正关于如何读书,我过去总结过一个综合的读书法,叫作"五学"。人们读书、学习、做学问,要用"眼学",读原著;用"耳学",听讲授;用"手学",亲自动手去找材料;用"脚学",用脚去做田野调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心学",用心灵的眼睛去读书,思考所读的东西从何而来,深层的意义何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论语》中的第二个"学而",  相似文献   

13.
"学而优则仕"在"文革"期间被作为孔孟之道、"读书做官论",而受到批判。今天看来,这种"大批判是断章取义的、武断的、不科学的。"我们翻开《论语》,在"学而优则仕"之前,还有一句"仕而优则学",两句相互联系,讲的应该是做官与读书二者之间的侧重关系。我们再从字面上"直译"这两句古文,有两种"译文",其一为:学得好的可以为官,要当好官必须好好学习。其二为:做官公务之余便学习,学习后有能力便做官。无论何种理解,它们都揭示了"仕"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是"仕"的基础和资本,"仕"是"学"的适用和深化。当今社会,做到"学而优则仕"的大有人在,有的人即使"学而窘"却还跃跃  相似文献   

14.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 共享发展理念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均贫富"思想,二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所造成的"贫富悬殊"现象的批判,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人人共同劳动、全面发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早有"均贫富"的思想,《论语》中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是传统儒家的思想.《老子》中讲过"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说明道家对均贫富也持肯定的态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异化现象,并解释异化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一位揭示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无产阶级思想家,他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号召语.  相似文献   

15.
我爱《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因为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对《中国乡镇企业会计》的爱,归纳为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爱“读”。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其乐无穷,是一种精神享受。尽管她是一份专业性较强的刊物,但她很有特色,通过《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这个窗口,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透过这方小天地,我看到财会人物的风采,看到了编者、作者、读者融洽一体的感人场面。这份刊物还让我结识了各地的朋友,因而我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常读不倦。第二句话是爱“评”。《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是一位挚友和良师。她方向正、目标明、内容实、…  相似文献   

16.
温瑞 《新远见》2010,(10):120-123
"学以为己"还是"学以为人",是学习的真谛之一。这几年,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管理智慧的呼声不断高涨,针对企业老总办的各种传统文化讲习班之类活动比比皆是。在企业家和经理人那里,时不时也传来运用传统文化解决管理问题的成功案例。但是,有一个前提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就是我们究竟要从传统文化中学习什么。传统文化包括的范围极广,读《老子》、《论语》固然是学习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牛锐 《上海企业》2014,(3):95-95
<正>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自1923年起,他先后担任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近10个刊物的编辑,许多后来的著名作家的处女作曾得到他的热情指点,在他的帮助和扶持下得以发表或出版。茅盾的处女作《蚀》三部曲就是经叶圣陶热心推荐后,在当时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叶圣陶还对这部小说作过字斟句酌的修改,并建议作者将笔名"矛盾"改为"茅盾"。后来,"茅盾"成了沈雁冰固定的笔名。  相似文献   

18.
《论语》 一书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学思想智慧的宝库.宋朝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 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大到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饱含精警的启迪,充满哲理和智慧.从 《论语》 中,我们可以品味仁爱之道、 忠恕之道、 学习之道等人生的大智慧."孝敬"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在 《论语》 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倡"百善孝为先",故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品读 《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体味其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19.
南怀瑾的秘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书》2008,(5)
南怀瑾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著述甚丰,广为人知的有《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孟子旁通》和大量的佛学著作。我最近读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南怀瑾讲演录》,书中汇集了南先生2004年至2006年在上海的五次演讲,其中多次谈到秘书问题,不少观点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
扬雄《法言》一书拟孔子《论语》而作,其宗旨是欲在儒家传统受到威胁利用之际,维护儒家正统思想,立中级;其所言说之道,乃是彼人之道,仲尼之道,并非它道。对当时的五经环士系统及其它异端杂说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