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员分流和再就业工作,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然而,做好减员分流和再就业工作的难度很大。企业的各级领导如何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正确理解、支持改革、参与这一项工作,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坚持“四个结合”,是在减员分流过程中确保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环节。一、减员分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解决观念问题首先,企业党组织及有关部门应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广泛深入地进行思想教育,把企业面临的压力传递到基层、传递到全体职工。要讲清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目的、意义、目标和措施,消除职工群众对改…  相似文献   

2.
按:下岗、分流、再就业是国企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这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实践证明,只要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敢闯、敢试、敢碰硬,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下岗分流职工心态──坚信中有忧虑。大多数职工对进行分离分流的认识是正确的,对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减人增效的态度是积极的。许多职工认为减员分流的措施势在必行,否则企业生存和发展就没有出路。也有相当数量的职工对下岗分流能否取得成效感到茫然。有的职工认为,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冗员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一线与二、三线比例失调是主要的,减员分流重…  相似文献   

3.
2000年,能源总厂在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工作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强大优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减员分流指标,减少在岗职工123人,其中下岗进再就业培训中心70人,为适应公司改革和发展需要做出了贡献。总厂党委书记程虎江认为:这是基层党组织运用超前引导、同步开导、善后疏导"三导法"的一场成功实践,是对各级领导落实"一岗两责"的一次有效检验,职工队伍也经历了一场改革与竞争的锻炼。一、层层动员,超前引导,增强职工对减员分流的认同感1997年至1999年,能源总厂减员分流职工已达1000余人,而2000年减员分流指标异常艰巨,其中进"中心"人员是往年的好几倍。减员分流工作难度和压力都相当大。为确保减员分流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总厂召开了动员大会,厂长鲜小毛在大会上指出,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坚决完成减员分流目标。党委书记程虎江强调,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确保减员分流工作稳定有序推进。为此,全厂上下层层动员,超前引导。通过层层释疑解惑,澄清模糊认识,着力为减员分流工作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后遗症,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人员多,包袱重,效益低的通病。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石化企业也暴露出了人员多,包袱重等问题。于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改革显得十分重要。下岗也好,减员也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减员好比泄洪,没有蓄水池,...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以来,在内蒙电力集团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下,施工企业以“减员分流”为重点,通过买断、下岗、分流、消肿、退养和产权二元化、资质就位、内部改制等措施,逐步走出了困境。到2001年9月底,4个施工企业减少富余人员3400人,完成产值677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利润总额实现1099万元,已扭亏为盈,为下一步改制、改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施工企业真正要走出困境获得新生,必须要按市场化的导向,从体制、机制、管理上进行系统改革,实施“创新工程”,推动施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一、推进体制创新第一…  相似文献   

6.
推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作,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武钢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减员分流与改革发展这个契机,认真学习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减员分流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与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通过减员分流,我们完善了职工考核机制,强化了岗位竞争意识,优化了劳动组织,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有力地推动了我公司各项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一、宣传发动,提高职工对减员分流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振兴国有企业的根本措施之一,也是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减员增效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减员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减员不是为了获得裁减下来的富余人员的工资效益,而是要通过这一切入口,使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及管理调整得更合理、更科学,从而实现劳  相似文献   

8.
减员到底能不能增效?对此,不仅一般职工,而且部分领导干部持怀疑态度。受此影响,部分企业下岗分流、精简人员迟迟搞不下去,阻力很大。笔者认为,只要措施得力,减员不仅能增效,而且能大大增效。从增加“硬”效益来讲,首先,石化企业职工的人工费用平均在2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目前国有企业在“减员、下岗、分流”之后,员工队伍素质仍然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现状,从改变观念、营造软环境、增加教育经费、实施员工再教育以及建立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企业队伍整体素质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四川石油管理局重组改制以来,局工会的同志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重组改制后,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热点A:企业结构调整结束后,特别是"五定"后富余劳动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随着企业的持续重组,特别是调整结构、减员分流等举措的实施,富余人员的显性化日渐突出,部分职工尤其是许多年龄较大没有特长的担心待岗、下岗后没有生活保障,他们的生存问题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再就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河南嵩岳集团张名金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  相似文献   

12.
减员增效是很多企业进入市场后赢得生存权的重要抉择。林源炼油厂在实施减员分流过程中,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行动快,措施果断,在头一阶段就将厂部机关的27个处(室)减为12个,分流职工3000多人,减员人数占职工总数的48%。下一阶段还将进一步深入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让劣势国有企业有序地退出市场,是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而艰苦的工作,也是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各地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解决了一大批老大难企业的问题。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走“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纺织行业压锭、减员、增效和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下岗职工大量增加,再就业工程实施得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着国有纺织企业改革攻坚的成败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此,河南省纺织厅对郑州、新乡、平顶山等市及重点国有纺织企业实施再就业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纺织工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近两年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力度较大,再就业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反映的热点问题,具有普遍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宝斋     
有12万职工的武钢,1993年率先推出了“精干主体、剥离辅助、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改革,喊出了“七万人不吃钢铁饭”的响亮口号。 1993年以来,武钢成功地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剥离辅助,下岗分流,剥离76139人,减员46565人。武钢从业人员由11.2万人减至14850人,钢产量由475万吨增至708万吨,人均产钢由42吨增加到470吨,9年上缴利税182.45亿元,资产保值增值率达261%,职工工资增长284%。 剥离、减员十几万人却波澜不兴,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已成为电力系统各单位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电力企业如何适应这一巨大的社会变革,确保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三年减员50万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宣传教育到位为首要减员增效直接影响到部分职工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引发职工的逆反心理和不合作情绪。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面向职工做到讲真话、动真情、办实事。要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采用尽可能多的形式,把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自的、意义、方法、步骤和有关政策,给企业全…  相似文献   

17.
产权制度改革,产品结构调整,免不了要做到人员分流,部分职工下岗。对此,多数企业都能以认真的态度,负责的精神,谨慎的做法,做到合理地分流,有计划地下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在职工下岗的分流中,操作不规范,既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又伤害了职工的感情,应当引起重视。一足下岗下指标。某些主管部门和机关仍以计划经济时期的“婆婆”自居,干涉企业的改制。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法,既不了解企业的情况,也不征求企业的意见,直接下达企业职工下岗指标。这家企业下100,那家企业走SOo红头文件,“圣命”难违,…  相似文献   

18.
《施工企业管理》1998,(7):27-28
近几年来,我总公司为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扎扎实实地抓了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总公司原有职工近3000人,至1997年10月,在册人数减至1169人,5年内减员61%。公司利润从1993年的150万元到1996年的5000万元,增长33倍。  相似文献   

19.
“减员分流“作为企业增效的基本途径,在国企改革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由于减员分流造成党员人数的减少,进而导致党员“空白班组“数量显著增加。这一现象的产生势必会影响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因此,如何在改革力度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好“减员分流“与“空白班组“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基层党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的确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妥善处理的。一、现状及原因能源总厂动修厂1997年实施了“工时计奖“分配制度改革后,随着劳动效率提高,机构调整、减员分流等劳动组织优化的措施相继实施,在职工人数减少的同时,党员人数也随之下降,由此产生的党员空白班组比减员前增加一倍;全厂空白班组占班组总数的37.5%,多党员班组数比减员前增加85.7%,一线党员总人数比减员前减少22%。产生这  相似文献   

20.
半站 《中国石化》1999,(2):30-30
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把企业富余人员减下来而又不简单地推向社会,使“无情”的下岗得到“有情”的操作,确实需要有关部门或单位动脑筋,想办法,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借鉴一些单位的成功经验,在具体操作中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