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连芳、吴卓芳、吴春芳三姐妹虽然每人的社会经历,人生阏历不同,发而为诗各呈风采,吴连芳深沉而冷峻,吴卓芳热烈而奇峭,吴春芳活泼而洒脱,但三人对故土、对爱情、对人生的看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对故土深沉的爱,对爱情的忠贞与洒脱,对人生的坚强与执着,对认人生的豁达与乐观。  相似文献   

2.
我为何而生     
罗素 《新智慧》2008,(3):I0007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如同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相似文献   

3.
《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是女作家张洁三篇爱情系列小说。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在新时期到来时对爱情的呼唤和为此付出的代价,最后获得了新生。通过这个系列,女作家张洁展现了她在女性人生追求中进行的一段思考和探索,完成了女作家理想主义者的人生求索历程。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的服饰描写,暗示了三位爱情主人公的爱情命运.宝玉首次出场的服饰描写与作为其首次出场见证人的黛玉的服饰描写是如此不相称,暗示了二人的爱情不符合当时主流的爱情婚姻观而注定夭折.宝钗首次出场的服饰描写与作为其首次出场见证人的宝玉的服饰描写虽然匹配,但由于宝玉叛逆的个性,最终二人的爱情婚姻也名存实亡.三位爱情主人公首次出场的服饰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作者的精心安排.  相似文献   

5.
萧红是一个有着自觉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生活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抒写着生命悲剧和女性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把梁漱溟推向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舞台.他对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的苦苦追寻、对乡村建设运动的探索与实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反思,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深入探析梁漱溟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贡献,可以更好地厘清那一代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深沉之思.  相似文献   

7.
我以为,对王定标而言,这样的人生已超出了成功和失败的概念。一个无所谓成功或失败的人生,会是怎样的洒脱和完美,只有天知地知王定标知。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和紫式部都是表现爱情与婚姻这一主题的杰出作家。她们对两性的婚姻爱情心理有着深切把握和透彻理解,并通过众多的艺术形象展现给读者,折射出作者对人生、人性、爱情婚姻的质疑和悲剧性的思考。这种创作态度和她们自幼亲情的缺失和自身爱情婚姻生活的不幸这一生活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现代文学史上两位著名人物徐志摩与胡适爱情观的比较,特别是通过对他们的爱情诗歌与爱情现实的态度等情况的分析,让人们比较清晰直接地读懂他们的人生情感与情绪。  相似文献   

10.
爱情与亲情是温馨甜蜜的,但在张爱玲的笔下,它们全被拆解还原成真实冷漠的人性,它们的本质是自私、虚伪和冷酷,就连一直被视为人类最高尚、最无私的母爱,也被她描写得千疮百孔.在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世界中,爱情与亲情均黯淡无光,甚至被扭曲和异化.她通过对人生独到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对心理的深层分析,以颠倒的姿态塑造了一系列的情人和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池莉文学态度上的平民情怀和关注世俗人生的市井文化视角,对池莉一系列小说的婚恋现象进行剖析,站在体验者、观察者的角度,从对爱情婚姻的想象、诗意的表现中。回到了对现实爱情婚姻的审视和表述。池莉的爱情文本与所谓高雅文化语境中的爱情话语迥然不同。对爱情的描写是对高雅文化所营造的理想主义爱情神话的消解。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一生创作的无题诗主要包括爱情、政治、人生三个主题,诗中所呈现出的独特风格,使得他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一部经典之作.自从该部作品发表以来,人们便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解读和研究.我十分欣赏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那充满魅力的形象,而铸就她这一魅力的源泉是她坚守人格尊严.自尊是使美丽成为美丽的支柱,是人生幸福的前提.在一个充斥物欲的时代里,要找到真正的爱情、拥有幸福的婚姻,并非易事.通过对这部作品主人公-伊丽莎白形象的分析,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4.
在张承志的创作中,自然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性,他生命价值的实现及心路历程的转变与自然紧密相联.对他而言,自然是童年的伙伴、爱情的见证、自我表现的场所、心灵的栖居地.他作品中大量雄奇伟大的自然景物抒写,潜隐着他对自然的神秘、征服、敬畏、依附的人生轨迹,其间完成心灵的蜕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草书艺术就像人生:有洒脱,有顿挫。时而飞流直下,时而艰涩难行。蛇行与龙飞相映,高山崩石与婉转低吟相和。人生的际遇和羁绊,在一个艺术家的身上化为气质和才华。那么在这个庸俗的拜金年代,一颗向往自由的心灵又会承受多少痛苦和折磨?坚持一件心中的坚持,需要时间,更需要勇气!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文坛上,萧红是一位极具特色的天才作家。她短暂而苦难的一生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正是凭借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作家认真地观照自己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生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整个人类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通过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绚丽景色,展现了月夜春江幽美壮阔动人的画面,歌颂了坚贞专一的爱情,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并由此生发开去,探索了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  相似文献   

18.
铁凝小说把笔触直接指向深层的人生探索,揭示出现实生活的各种残缺,演出一幕幕现实人生的悲剧,作者借此呼唤真情,呼唤完美的人性。她的小说显现出物质残缺、身体残缺、文化残缺等种种残缺的境象。通过大团圆结局、几乎无事的悲剧、凡人的悲剧透露出她的作品的悲剧意蕴。挖掘出社会的落后与贫困、社会变革和社会动乱、封建意识和传统观念、个性泯灭与道德沦丧等造成残缺的原因。通过残缺的揭示体现出个体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复苏、对美好爱情的期盼、对完美人生的呼唤。  相似文献   

19.
在老舍幽默诙谐、平和亲善的艺术风格表象中,内蕴着深沉厚重的悲剧意识。老舍的悲剧意识,以其所在的特殊时代与社会为背景,是对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对立关系的深刻体察、认知与精神上的超越,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未来发展的强烈忧患感、危机感。其悲剧意识的形成根源是复杂的:穷人的生活境遇使老舍近乎本能地从感性认识的层面抒写被侮辱被损坏的人生悲剧;来自老北京古都残灯末庙的末世境遇与来自满族旗人衰亡没落的民族忧思,使老舍从理性思考的层面追问人生真相与人类命运,不断探索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海上夫人》是易卜生转向新方向的一部重要剧作。通过海上夫人艾莉达与自然界的大海、周围的社会人(爱情、婚姻、家庭等)、自身的伦理角度分析,从而看到人生中的复杂,以及此剧更多值得剖析的主题内涵。自由与自控是海上夫人在她的人生中一直共存的两股力量。更重要的是,在无形的伦理中自控范围内的自由才会是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