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颖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5):102-103
广告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规范适用于广告行为,社会伦理框范广告伦理。因此广告伦理的本质是广告道德,它服从于整个社会的伦理。消费社会背景中的广告已然变身为消费的“欲望街车”的火车头。不断为大众制造新的欲望需要。广告创意的自我救赎不仅是今天广告人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利用广告创意达到有利于社会的目的而又同时推动产品销售和品牌成长的双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3.
4.
5.
铁凝《大浴女》中女主人公尹小跳因童年时妹妹尹小荃的死带上原罪的枷锁,失去乐园。本文通过对尹小跳在亲情、爱情、友情各个方面倍尝艰辛但最终回归灵魂的安宁,实现自我救赎历程的剖析,看作者是如何再现了女性在自我救赎过程中主体性确立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6.
徐丹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公益广告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尚短,但是在政府、企业、媒体与社会公众的努力下有了较好的发展,彰显出其积极的社会价值。公益广告的创意来源于生活,其题材和涉及的话题也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公益广告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因其独特的创意、深刻的内涵、新颖而丰富的表现方式来实现的。公益广告是取之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的。 相似文献
7.
2007年5月1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18%,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百分之0.0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此次加息,已是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第一次加息以来,不到3年时间里的第6次加息.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李韦韦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6-28
后工业社会(大众消费社会)开始出现以来,消费方式身份认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法国著名后现代理论家尚·布希亚对消费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们通过消费各种作为符号的物品,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在理解布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对消费文化进行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
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在其作品《白噪音》中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的真实生活。将后现代美国人面临的生存危机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白噪音》中现代人精神危机为切入点,描述现代人面临的精神危机,深度挖掘其原因并探讨处在精神危机中现代人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4.
冯国森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张扬了部分人的个性。个性 的极度张扬,产生了消费上的变异。消费变异表现为消费理念的变异,消费对象的变异,消费方 式的变异。消费变异挑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出现了个人消费指向的无限性与个人财力的有限性 的矛盾,容易诱发以非诚实劳动谋取钱财以供消费的社会问题,造成传统道德约束力的衰减,不 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告品位的高低,取决于广告创意的.心理学内含。本文从广告创意中采用的表层与深层模式入手。提出广告创意要达到理想效果,必须符合特定消费者群的心理与行为特点,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吴希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8(4):120-124
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从消费社会的角度来看,广告文化具备符号化、视觉化、时尚化和鼓励炫耀性消费的特征。在消费社会,广告通过建构商品符号意义,强化、误导目标受众的身份认同,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来助推消费心理,夸大其对心理满足的功能。它深深地受到商品逻辑的制约,反过来以商品逻辑瓦解原有的社会价值结构和秩序,并在与媒介的同谋中,广泛而持续地干扰媒介传播,刺激着消费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的负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绿色消费是拉动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模型探讨社会支持(S)如何影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情感和认知(O),即消费者的绿色自我效能感和感知信任,进而激活绿色消费意愿(R)。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中的物质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均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信任;信息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正向影响绿色自我效能感;绿色自我效能感和感知信任在社会支持与绿色消费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促进绿色消费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