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影艺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而构成电影语言系统的最基本的语言元素则是色彩、镜头、画面、声音等.其中色彩为电影更真实、更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提供了可能.如何运用色彩元素更真实、更深刻地表现藏族题材电影中的“藏族味”,是这一题材电影的独特之处.文章借助色彩心理学、电影心理学、电影语言的符号学、艺术学等相关理论,解读藏族题材电影中色彩的特殊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由于网络媒体和IP的快速发展,网络大电影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文中以资源共享的商业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发展现状的分析,讨论了院线电影与网络大电影资源共享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认为二者在故事题材、平台、观众、创作团队、宣发等都方面有巨大的合作共享空间。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电影内容、形式的呈现主要依靠的就是电影的放映技术,由此可见,放映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电影所呈现给大众的效果。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电影的放映技术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提高电影的放映,就可以促进电影的放映质量,让观众观赏到好的电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电影的放映技术入手,文章对如何提升电影的放映技术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浩  李世亮 《发展》2007,(5):131-132
中国电影在人文内涵、文化传统、消费市场等多个方面都不同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电影产业,这些独特性构成了中国电影长足发展的巨大潜力.当前,改革现行电影制度,实行中国电影分级制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中国电影分级应借鉴香港及新加坡的经验,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切实保护青少年同时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兴盛的分级制度.  相似文献   

5.
杜成军 《魅力中国》2010,(25):347-348
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电影产业是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的生产流通,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  相似文献   

6.
司马志 《上海经济》2015,(Z1):76-78
从世界范围看,在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影都无一例外地成为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都市文化的面貌与精神。尽管大众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电影作为传播媒介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但电影作为一个大媒体(以影片为中心,包括电影院、以电影为内容的各种媒体,如电影杂志、电影电视节目等),由于其高度的传播性与感染力特征,它在当今上海都市文化的建构中仍举足轻重。基于市  相似文献   

7.
电影产业的发展已形成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和后电影产品开发的价值链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市场逐渐成熟,产业化发展方向已经明确,院线制改革使中国电影产业结构由制作、发行和放映的纵向分离向纵向一体化发展,改善了社会福利,总体绩效明显。但中国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行业之外的价值链开发尚不明显,因此要调整电影产业结构,树立适应电影产业发展的营销观念,注重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以及健全电影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法规,以确保中国电影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东映 《魅力中国》2013,(34):62-62
电影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的,舞蹈是人类历史最古老的艺术形式,电影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二者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舞蹈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影中的舞蹈有芭蕾、探戈、街舞、踢踏等形式。舞蹈对人物感情的变化塑造等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电影中舞蹈类型出发,探讨了电影中舞蹈的审美,为相关人士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电影中的舞蹈类型以及其审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冰 《魅力中国》2010,(10):131-13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娱乐业也随之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而在众多五花八门、异军突起的娱乐门类当中,电影是最为贴近人们、也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从无声的默片时代、到有声的黑白电影时代、再到陪伴我们多年的彩色胶片电影时代,直至今天的数字电影,电影在经过了多年的变革与发展以后,如今数字化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发展的新动力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然而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扩大有效供给,推进结构调整。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探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从重视对电影技术人才的培养、完善多展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创意能力、加大对中国电影价值趋向的扶持及完善基础公共电影放映服务供给等六个方面提出中国电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核心之一的电影产业此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电影产业在近年发展形势喜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强国。然而如此大的发行量背后是巨额的电影产业对外贸易逆差,这不利于我国整体电影产业的发展。文章结合PEST对我国电影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美国、韩国、法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对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电影与小说虽然有着相同的叙事理论背景,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在对小说的再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都会有所变化。摒弃传统电影改编理论中对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的探究,以电影《归来》和小说《陆犯焉识》为例,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叙述方式三个不同角度,浅析电影对小说的再创作,探索电影与小说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刘国华 《魅力中国》2010,(26):145-145
电影作品是综合艺术,一部电影的完成需要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以及其他技术工作人员的参与。电影作品的权利人为谁,其归属的法律依据如何?本文探讨了美国电影的概念、特征以及电影作品的版权归属。  相似文献   

14.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中的翘楚人物。本文通过分析一系列电影文本来论述张艺谋电影的特色,总结出张艺谋的电影利用消解时间、零散性、召唤式结尾等处理手段来体现张艺谋电影的寓言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黄迪 《中国西部》2013,(4):98-103
《危险关系》《铜雀台》《大上海》《血滴子》《王的盛宴》《一九四二》《十二生肖》,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不乏大片身影.《老人院》的天真,《亨特张》的幽默,《人山人海》的冷峻,《浮城谜事》的批判,《万箭穿心》的纠结,《泰囿》的搞笑,2012年小成本电影同样精彩。2012年,徐峥凭借一部《泰囿》一跃成为中国单片最高的票房导演,或直接坐拥5000万;2012年,票房、植入广告、3D、工作室这些名词依然火热,中国电影无论从概念、技术、设备、运营模式还是产业链上,都取得了值得称赞的突破和发展;2012年,国产片票房惜败进口片,八成电影处于亏损状态,审查、分级制度、技术、模式、人才依然是中国电影产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电影是故事,是传奇,电影演绎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电影发生在古代今朝,描摹王公走卒,电影在两个小时或者更短的时间里掌控我们的欢笑或泪水。电影是我们的文化,电影反映我们的生活。在消逝的2012年里,世界末日终于还是没有到来。在新的2013年里,我们还是要爱电影、爱生活!  相似文献   

16.
身处现在——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传统电影因为自身“门槛”高的局限,已经受到电视、网络和各种便携媒体的威胁.数字电影与其说是传统电影的挑战,还不如说是可以帮助传统电影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契机.数字技术让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得以用更便捷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影制作和观看的“门槛”.所以,对数字电影,传统电影没有必要采取对抗,最好的策略,莫过于与之融合.以彼之长,补己之短.与数字电影融合,对传统电影来说,不是死亡,而是重生.  相似文献   

17.
电影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目前,中青年观众、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群体成为我国电影观众的主要群体,并且影院消费者所占比例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学历较低的群体看电影的频率更高;高收入群体比较重视电影文化的消费;有稳定工作的人看电影的频率较高;我国消费者观影途径主要是网络,其次是电视,再次是电影院。针对电影消费者以中青年观众为主的特征,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应当关注中青年群体感兴趣的话题。同时,电影经营者应该创造条件,拉动影院消费。  相似文献   

18.
曹锐 《发展》2011,(10):106-107
本文从中国电影业的现状出发,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揭示了了美国电影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与启示。从建立起良好的市场秩序、提升产业规模与产业质量、加强电影人才的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推进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廖婷 《老区建设》2012,(Z1):44-46
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服务于电影创作的整体要求,同时也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规律。电影音乐具有描绘情境与表达意义、推动叙事和突出主题、营造氛围和渲染情感、变换节奏和衔接结构等艺术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20.
赵敏鉴  周群 《改革与开放》2012,(18):174-175
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力量不断壮大,使中国进入了世界电影大国的行列,然而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阻碍着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着中国电影实力的真正壮大,主要存在在内容题材、制作模式、发行渠道三大关键环节.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使中国电影成为世界电影的主要一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