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幅源辽阔、地区间差异极其显著的发展中大国,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区域经济作为特殊的特征存在于现实经济发展当中。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区域经济虽然受到了中央宏观政策的极大重视,区域经济已经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但宏观经经济政策的区域空间效应并不佳,区域经济冲击着中国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协调。如何合理地配置区域经济这个特殊因素,已严峻地摆在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面前。十七年改革中急剧扩张的区域经济功能,使国民经济运行轨迹和机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关系日趋区域化、生产力的运动日益表现出区域特点,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已不可能无视地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划为七个经济区域:长江三  相似文献   

2.
地方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地方经济。地方政府是国家战略实施的主体.既是宏观调控的执行者.又是地方经济指导者。加快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地方政府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开拓创新。上级政府和中央也要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和利益协调机制.在体制和政策上配合地方政府.释放地方经济的活力。但是,解放思想并不是与GDP划清界限.不能脱离地方和国情。  相似文献   

3.
充分认识并发挥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力量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境遇下推动河北省建成"京津最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大基地"环京津中央大厨房"和"环京津1小时农产品物流圈"的关键:地方政府要担当好"引导员"和"宣传员"角色,积极增强对本地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支持力、执行力、宣传力和监管力;社会应养成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意识,鼓励资金、技术等参与河北省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建设;农民主体应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完成两个"百年目标"的区域未来发展时空中,需要遵循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的"八大"规律,适应新常态,抓住变化机遇,科学把握以城市圈群为空间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区域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实现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内容的"速度模式"主导的科学发展;遵循"民生为本"的发展规律,长期坚持发展与民生并举的第一要务战略方针,不断提高民生福祉水平;遵循"生态至上"的发展规律,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创新驱动"发展规律,集聚全球创新研发力,建成特色创新研发体系;遵循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律,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主体性经济形态;遵循经济结构优化规律,在提升城市能级中突出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形象产业;遵循"大港口"经济发展规律,区域要建立与完善通连"地球村"全空间的立体交通体系;遵循生产力空间布局发展规律,区域要形成城市发展的理想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5.
熊瑜  张凯  曹斌 《特区经济》2022,(10):55-59
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中央及31个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研究样本,基于有限理性决策与注意力基础观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测度各地方政府注意力与梳理注意力配置的重点方向,为数字中国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中央政府最重视数字生态建设,各地方政府最关注数字经济发展,浙江省政府数字中国注意力最高;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对数字中国分配较高的注意力;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是各省政府注意力共同的聚焦方向,各经济区域因地制宜差异化注意力侧重领域与选择布局。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发展是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央是惟一的经济利益主体,不承认地区独立的经济利益,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元经济利益主体被国家、区域、地方、企业和个人等多元经济利益主体所取代,这一转变调动了区域、地方、企业、个人的积极性,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从其发展过程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郑志国 《南方经济》2015,33(4):116-120
广东以占全国1.87%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7.79%的人口,减轻了相关省份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对全国是一种贡献。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来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这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要明确共建共享原则,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实行不同层级的跨区域生态补偿,积极探索多种补偿途径和方式,确定合理的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重要潜力增长地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几年,我国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地",即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以及以京津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圈,这三大地区主导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三大都市圈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如2001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国土面积32.17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3.35%,却集聚了13.82%的全国人口,创造丁35.26%的GDP,实现丁40.18%的地方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以及新疆"十二五"规划为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同时,也为新疆农村信用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为实现区域经济与地方银行共赢,本文认为,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以实现区域发展差异化及城乡业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邹亚丽 《科技和产业》2019,19(11):80-84
为了研究在新的经济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经济逐渐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呈"U"型的演变趋势;区域投资水平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河南和山西两省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各种产业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湖北省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有待改进和优化;湖南省需要合理优化市场规模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江西省需要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经济产业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安徽省应加强了财政收入对其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东经济管理》2011,(12):170-F0003
我刊的“本期视点”栏目以当前的热点话题为契机进行组稿,2012年将开设以下专题: 1.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经验、主体功能区、区域协作与竞争问题、资源型地区转型、城市信息化、地方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2.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 发展奇迹,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形成了十大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构筑强大的国家能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富民强国作为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依循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分阶段完成不同中心任务,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同发展;逐渐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不断优化分配结构,形成了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分配制度,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处理好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形成了"党的领导—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按照均衡与非均衡动态调整的战略发展区域经济,优化调整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从有侧重的发展到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中国产业持续健康成长;充分调动了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协同的经济调节架构与激励机制;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似文献   

13.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的经济工作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题,特别提出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实现持续协调发展、转变工业发展方面,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研究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达到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文章通过探析河南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应的问题,为进一步制定促进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佳宁  罗重谱 《改革》2012,(6):5-17
比较西部12省(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具体操作性方略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发现:西部省(区、市)经济发展战略须与中央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契合当地总体发展战略的方向和思路、因应内外发展环境、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涵盖"三化"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基础配套政策、生态环保政策和特殊政策。在制定西部经济发展战略时,要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吸收其他省(区、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举措;促进省际联动;着力弥补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成立多方组成的智库,使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更趋科学化;加强宣传,注重舆论引导;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搞好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王佳宁  罗重谱 《改革》2012,(7):5-18
东部10省(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操作方略,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准确把握东部10省(市)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对转型升级、创新、先行先试、协调发展等关键词进行解析。在制定东部10省(市)经济发展战略时,要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厘清地方政府职能边界,明确"为"与"不为";从经济互利切入,加强东部省(市)之间特别是东部区域经济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省际联动;策动市场力量,促进产业发展;借助"外脑",成立多方组成的智库;加强宣传,注重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7.
从"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区域发展的关系来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延续与完善,是应对新常态和新挑战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次区域和跨国际区域合作的新方向。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发展所形成和注入的动力,正沿已经形成的经济发展网络向内陆传递,促进了经济空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和更加顺畅。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以"三大支撑带"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逐渐形成,为产业转移和消化过剩产能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未来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最后提出了加快跨国际区域合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佳宁  罗重谱 《改革》2012,(9):5-17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东北3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操作方略,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促进东北3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发挥整体比较优势,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行产业适度多元化;主动融入东北亚,通过扩大对外开放获取更多的国际经济资源;加强东北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其与其他区域经济体的合作;将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与争取中央政策支持相结合;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纵观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它特有的属性,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城市经济的摇篮;是市场经济的温床;是县域社会的脊梁.  相似文献   

20.
论湖北省荆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已成共识,而各地区经济发不平衡,使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区域为主体,分析经济发展现状和区位条件,提出并论证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