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如何保证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稳定增长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推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新常态下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述新常态下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政府各部门纷纷致力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力求通过完善的财政经济政策,不断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完善与成熟,进而,为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总结来说,完善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三方面的作用,即财政政策的发展导向作用、财政政策的驱动作用以及财政政策的协调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近3年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二是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应从拉动需求转移到改善供给上来;三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作用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2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不会像2001年那样呈逐季下降趋势,可能出现比较平稳的上升。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通货紧缩的趋势扩大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基本上还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在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应研究选择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的时间和力度,不能把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期化和长期化。  相似文献   

5.
自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以来,财政政策对抑制经济紧缩,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财政政策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财政政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本通过对制约财政政策的各项因素分析,为提高财政政策效果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能否保持活力、经济是否获得增长,主要在于能否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保持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它们的效应如何,就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其形成机制怎样?如何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应?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无疑对于保持有效的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注财政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面对为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消耗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转变的转型期,政府更加倚重积极的财政政策,试图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达到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基于此,文章引用197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政策波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递渠道.结果 显示:财政政策波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财政政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渠道主要是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8.
柳云峰 《经济师》2001,(4):87-88
长期以来,我国以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不少恶果,其主要表现是:投入多产出少,投资效果差;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生产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少。由于长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生态环境恶化,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如不改变这种状况,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是难以想象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政府采用多种上手段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利用财政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政府宏观调节是与市场经济共生的现象.经典理论形成了低谷和顶峰两极时期的财政对策,但忽视转型期的调控政策.我国新一轮增长拐点时期,将过去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调控的目标、手段、方式都需要发生改变.稳健的财政政策目标应该由单纯追求增长率转变为扩大就业,由类行政的直接调控转变为利用市场对企业施行间接调控,当前财政重点发展农村教育有助于实现经济由短期波动到长期增长的平稳过渡,并由此延长经济增长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有五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在对是否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虽有不同观点,但有一点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实施,否则我国经济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但是,继续增发国债的财政空间和使用效率已逐渐降低。对此困境,笔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转到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业务来启动;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相对于政府国债投资有诸多优势。但当前政策性银行在经营上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必须改革政策性金融业务,实现政策性金融创新,使其能够真正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及相关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康  刘微 《发展研究》2007,(4):6-12
本报告基于政府推动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可或缺,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的需要,考察财政政策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促进作用.报告首先考察财政政策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机制,分析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财政政策所应当释放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然后,报告指出制约财政政策发挥效应的主要矛盾既在于政策设计层面,更在于体制层面和制度安排问题.最后,报告提出了在中长期如何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相关制度创新、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力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估算了中国国家层面和31个省(市、区)的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并分析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周期波动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经济不确定性都是影响省级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2)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财政政策具有更高的乘数效应,可以作为弥补货币政策效应减弱的政策手段;(3)增强市场信心和缓解信贷约束是财政政策发挥“稳增长”效应的重要途径,且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因此,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是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由“保增长”向“促转变”方向转变,在政策上,仍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把有效的财政政策与扩大居民消费结合起来,是我省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确保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和物价持续稳定往往是传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难以兼顾的预期目标.经济事实,尤其是最近一年"过山车"式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告诉人们,高通货膨胀压力与高经济增长、通货紧缩威胁与经济衰落总是如影随形.经济一旦衰落就很难恢复,高通胀预期一旦形成,就很难使其下降.由此形成了系列"两难"困境,并使宏观调控趋于无效或低效.为摆脱这种困境,文章从空间视角下提出空问优化理论.研究发现,在空间优化理论指导下,运用空间优化政策能解决这种"两难"问题.这将为宏观调控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时,提供了崭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持续的经济增长伴随着政府诱致型的波动是对这些年中国经济最合理的刻画,本文在此背景下讨论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波动的根源.利用1994-200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经济具有双面作用,一方面财政分权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导致中国经济的波动,而波动的根源是分权体制本身.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和预算软约束的相互作用会激励地方政府无论在经济衰退期还是繁荣期都采用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正是这种财政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相似文献   

16.
唐颖 《经济问题》2007,(5):102-105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与创新带来的垄断势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非帕雷托最优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将阻碍经济增长;加快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技术进步以及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财政政策能纠正市场失效,使长期经济增长达到社会最优.  相似文献   

17.
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孰为因果莫衷一是。通过对1956-2008年日本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日本政府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财政消费性支出均与经济增长长期内存在稳定的正向协整关系及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增长的格兰杰因,而财政支出无论是投资性还是消费性支出都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从这一结论出发,我国应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确保质量、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是全国经济工作的中心,也是财政部门的重点,财政工作应立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运用正确的财政政策,转换财政运行机制,加强财政调控与监督,积极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在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中加速国家财政的振兴与发展。 一、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着眼点,改革财税管理体制 1.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要进一步划清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的界线,按照财权与事权相适应、集中与分散相适度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加快进行规范转移支付操作方案的研究测算和过渡性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15日,以雷曼兄弟宣告破产为开端,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深化,其对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影响迅速扩大,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信贷全面紧缩,实体经济加速衰退.到2009年初,全球经济已经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尤其是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已经较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也开始放缓,中央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应对危机,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直接和有效的方式,而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财政支出的结构不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就不一样,深入了解09年的财政支出结构,有利于认识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各项财政支出的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从结构大调整趋势中把握当前宏观经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2000以来的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在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拐点论”,认为2000年是上轮周期与下一轮周期的拐点,由此经济将进入到新的一轮快速增长轨道。这种观点有两层政策含义:一层政策含义就是前期连续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与经济增长内在回升的要求已经重叠,经济已重新回到了自发性快速增长状态,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淡出”,或从2001起要逐步“淡出”;另一层政策含义是,由于新的自发性快速增长过程已来临,那么,过去那种与经济增长上升过程相伴随的通货膨胀现象必然会发生,从而提出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必要的紧缩,如要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等。其中持这种观点的一些学者意识到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失业增加和收入增长放慢是这一问题的集中反映),因此,经济出现重要转机后的政策 选择是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的反弹。我们则持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还远没有进入到新的增长周期,2000年经济增长仅是出现了转机,而未出现真正的转折。因为“九五”以来的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是结构大调整,在结构大调整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经济持续加速过程,是否进入到新的增长周期,主要看结构大调整是否显见成效,否则,在年度间出现的经济增长明显回升,一般都只能认为是一次强劲反弹。认识到这种经济增长大趋势,再结合到今年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略低于去年,为7.5%左右。在我们看来,积极财政政策及稳健的货币须继续坚持,因为它们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保底”,使经济增长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上,如(-7%,这一点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反映得最为明显;另一个作用就是为结构大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总之,我们的观点的政策含义是,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是:在满足了经济增长率的“底线”以后,宏观政策主要是如何保证和促进结构大调整过程和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