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试点工程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地区地处长江、黄河上游 ,是中国自然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带 ,其地质地貌复杂 ,自然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佳 ,高度重视和科学实施退耕还林 (草 )试点工程 ,对于逐步遏止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有效恢复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系统 ,促进西部不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调查研究表明 ,自 1998年 9月和 1999年 10月起实施的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长江、黄河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 ,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积极配合西部各省 (区 )地方…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都昌县退耕还林前后农民人均纯收入、森林面积、农作物价格、农民收入结构等方面所产生的变化,以及都昌县农民对退耕还林的响应和评价情况,得出退耕还林工程目前实施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毕节地区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总面积为26853平方公里,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长江、珠江支流的重要发源地。区内山高坡陡,耕地零碎,土层瘠薄,河谷深切,岩石裸露,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相当严重,是典型的岩溶贫困地区。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地区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突破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试验区以来,试验区采取了“五子登科”的立体生态农业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整体规模效益。全区森森覆盖率从治理前的9.03%上升到2000年的19.62%,为实施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根本和切入点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探索了一条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云南省5个地(市)的调研,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予以分析,认为退耕还林实际上是在一个特定生态经济系统中实施的工程,对国家和农户而言,最大的利益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济稳定与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途径是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行事。并依照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要素配置的原则。从技术与政策分析的角度。提出进行树种选择、造林模式配置以及引入市场机制对接政府管理机制、增加政府财政补贴的弹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合肥市郊区三县退耕还林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与统计数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合肥市郊区三县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合肥市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退耕农户以农为主的收入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农户增收的不稳定性也增大。并就合肥市退耕还林的后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吴旗、志丹两县实施退耕还林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退耕还林取得的成就,指出从退耕还林总体规划、苗木选择、造林技术、后期管理、补助粮款、林权证发放以及后续产业的发展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从制定规划、宣传政策、建立管护体系、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建立基本农田制、改变领导作风等方面,提出了退耕还林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农户参与面最广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从实施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群众普遍欢迎。但由于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在实施期间出现了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涉及到对农户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而农户的利益问题直接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成果的巩固。为把退耕还林工作扎实、稳妥、健康地推进,使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得以巩固,本文就四川省凉山州的退耕还林过程中有关农户的利益问题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剖析,以期对凉山州退耕还林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我省退耕还林试点两年来,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种苗供应问题、退耕地面积的核定问题以及钱粮兑现问题等。针对问题,提出五条对策建议: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观念,把生态效益作为衡量退耕还林工作的主要标准;认真落实“个体承包”政策,确保农户在退耕还林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大各地对退耕还林的资金投入;严格监督检查,提高基层人员的责任心和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9.
在充分搜集河北省退耕还林前后粮食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动态变化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应用VARMA预测模型,预测了2006年到2015年河北省粮食生产情况,并用2006年和2007年的各项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对比核对。预测结果表明,各项数据指标的实际检验误差都在误差范围之内,说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为今后制定和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湖北省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状况,建立了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用线性加权和函数法,通过影响指数计算模型,计算出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指数;调查整理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的数据,运用前后对比法、过程监测法,结合影响指数,从退耕还林工程对地方经济发展、对居民收入、土地生产3个方面的影响对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分析。通过分析,说明了退耕还林工程在保证了秭归县总体经济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在短期内已经开始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影响,且其影响正随着工程的稳步推进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生态经济区理论发展和实践模式及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工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服务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方法。并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方法,分别从地理区域、经济区域和企业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生态产业体系和具体的项目结构,设计了区域生态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总体框架和产业积聚模式。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任务总量居全国首位,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没有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农民缺乏种植技术、森林管护力度不足、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等问题,提出了要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树种,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世纪末开展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概述河北省沽源县退耕还林工程情况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4个方面实证分析工程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在促进农村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据距离函数模型的基本要求,提出选择参照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退耕还林补贴模式单一、政策与地区实际相脱节、各级政府财政职责不谐调等问题,在分析陕西省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实际运用效果的基础上,以81个退耕县为样本,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生活水平、退耕面积等方面进行聚类,通过分组比较分析,最终提出省、市、县三级财政差别化补贴模式,指出各县区应依据所在类别自身的特征,从各县区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影响程度的角度出发,提供与国家补贴相配套的补贴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效果调查——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黔西南州8县市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调研,比较了退耕前后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劳动力转移等情况,指出总体上退耕还林后增加了劳动力转移,人均年纯收入略有增加,但第一轮补助到期后,少数县因恶劣地理环境其95%的退耕户影响了生计。认为中央对退耕地补助政策延长了一个周期,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抚育管护问题仍未解决,建议安排荒山造林抚育管护费5到8年。  相似文献   

17.
肖政  谢屹 《林业经济》2012,(6):105-110
林业经济的增长在江西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我国退耕还林制度下国家的投入、耕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有一定的意义。采用江西省2000~2009年的退耕还林及林业生产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计量回归模型,探讨了江西耕地面积的变化、林业固定资产投入量、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数量、退耕还林面积等因素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区退耕还林的调控对策分析--以临沂市沂蒙山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改善山区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沂蒙山区,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退耕还林工作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在论述临沂沂蒙山区退耕还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承包制实施30年来也显露出地块细碎、规模狭小、市场竞争乏力等问题,阻碍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基础上,让农村土地进入市场合理流转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选择.农村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必然.但是,在具体的土地流转过程中,面临着认识、方法、策略、途径等许多问题,要使农村土地流转能够顺利进行,真正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就要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河北省沽源县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和评价了退耕还林工程对耕地利用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农业耕地呈下降趋势,林地大幅度上升,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在生态建设总体需要和保护耕地的基础上,通过统筹规划,制定了耕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了合理盼土地流转机制,加强了对退耕林地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