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最重要的意义是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应用公允价值计量能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更真实反映成本耗费和收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兴经济业务活动的出现,历史成本计量已不能满足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需求。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利于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有利于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提高决策信息的可靠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允价值的主观性明显,公允价值的信息成本较高,公允价值计量缺乏规范性。推动公允价值在我国成熟应用,应健全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规范公允价值应用的法制环境,加强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完善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监管,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管作用,严格规范公允价值计量行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坚持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它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满足了他们的决策需求.同时,我国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一系列研究成果,解读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相关论述,分析适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标准,从利润表信息特征的角度对公允价值相关性进行讨论.认为讨论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适用性,都应当考虑被反映对象的特征,与被反映对象未来现金流量相关的财务信息即具有决策相关性.有关公允价值信息与股票价格相关性的检验无助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公允价值信息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的争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美国金融危机中引发的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争议。其争议焦点是公允价值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还是市场价值信息真实、及时的反映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对公允价值是"修订",还是停止执行。  相似文献   

6.
《商》2015,(36)
本文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湖北YT通讯线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财务分析,比较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够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使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促使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商》2015,(19)
知识经济时期的出现,使经济环境波动性变大,会计历史成本所反映的账面价值己经严重偏离了市场价值,影响了信息决策者的正确决策。成本计量理论反映了经济现实价值的计量属性,即公允价值。在历史上看,会计历史成本是货币计量的主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出现,会计历史成本逐渐难以适应新的局面。为了保持信息真实的质量,政府机构把公允价值计量作为计量方式,应用到所有金融工具作为基本目标。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展,从金融工具扩展到其他领域。在国际上面看,应用公允价值己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目前在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还比较落后,使得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探讨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于2007年1月最新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对很多科目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和改变。其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无疑成为焦点。但是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是否能够与历史成本法一起承担资产的准确计量,充分反映市场最合理最真实的信息,仍然是一个有待长期考证的问题。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计量的难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诠释,分析其体现资金的即时性和趋势性,将更能满足决策要求。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出台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单独的一项准则来规范,并在该准则中适当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公允,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价值,但同时存在可能增加税负、加大利润波动幅度、加剧净利润与现金流背离程度等负面影响,并且准则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规定比较严格;最后,针对投资性房地产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公允价值如何确定及信息披露不够充分、规范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制定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范披露、加强监管、引入第三方房地产专业评估机构等相关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谢长久  文峰 《消费导刊》2009,(12):106-106
公允价值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其最大的难题在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如何能够真实、客观地计量公允价值,成为公允价值会计推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公允价值的三种计量方法,即现行市价法、类似项目法和现值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使用条件以及计量步骤。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文通过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进行对比,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讨了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本文认为,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真实客观地体现企业的投资价值,最后展望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小股东权益保护是一个与企业治理和市场经济制度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会计计量作为解决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利益量度的手段,它既是公司治理影响小股东权益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法律发挥保护小股东权益作用的基础。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与小股东权益保护相关文献进行评述,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必须以信息本身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为前提。只有信息是真实、可靠的,才能用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相关推导出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有用。在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未来盈利能力等方面,公允价值信息比历史成本信息的可靠信更高。认为公允价值信息不可靠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怀疑公允价值估值方法的可靠性;二是该估值方法被人为操纵而导致计量结果不可靠,后者对小股东权益的损害更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后危机时代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本文首先客观地评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接下来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谨慎引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剖析;最后从切实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扩展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内容、提升相关人员素质、加大公允价值应用监管力度等角度提出优化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模式,从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角度出发,与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相一致。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它能够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本文根据我国2007年至2010年间公允价值对深市ST公司利润的影响情况,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为其今后在我国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计量具有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符合配比原则等优点.但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着其理论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运用成本高、增加经营业绩的波动,巨、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障碍.推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对策是:从政府角度,积极推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从报表使用者角度.引导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和解读;从市场角度,完善市场经济建设,提高估价技术水平;从会计人员角度,要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从审计角度,加强审计监督作用;从会计报表披露角度,加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在国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遵照政策法规实施这种计量属性,建立良好市场环境,正确运用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会越来越真实可靠,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回归我国会计计量体系,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逐步显现,其兼顾可靠性和相关性的特征,使得财务报表能够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2014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颁布,对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操作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让企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体现。文章主要从对公允价值的认识、具体条款的运用以及配套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做出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中运用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使会计收益更加真实、全面,提高信息的经营决策有用性的必然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现存问题的对策,从而使得我国能有更多的企业较好地运用公允价值,适应我国日趋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技术信息市场.  相似文献   

19.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价值,从而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为进一步改革重组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也给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监管层等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提供透明的信息,但在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就是估计价格,其透明度受到质疑。然而非活跃市场已经成为公允价值运用不可或缺的主要环境,且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是其唯一的计量属性,因此我们不能回避非活跃市场环境下有关公允价值信息透明度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计量信息透明度的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完善建议,旨在提高非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信息质量,扩大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