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内幕交易可谓是证券市场上的"毒瘤",随着对其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各国纷纷立法对其加以规制.但如何准确界定内幕交易这一证券交易欺诈行为,对于各国监管者而言却非一件易事.通过对中美两国相关立法及判例的比较研究,要对内幕交易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至少应从内幕人员、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行为三个等方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2.
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所以说相对于实物市场,证券市场更加渴望公平、公正和公开。然而证券交易市场的内幕交易严重违反了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证券内幕交易严重侵犯了投资者的平等知情权和财产收益,对于证券市场的有很大的影响。该文对证券内幕交易的概念进行介绍,认定证券内幕交易的定义,分析了证券内幕交易的规制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对证券内幕交易规制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中一个永恒的问题。对内幕交易行为追究民事责任有利于证券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美国证券市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证券市场,它的证券法也最为完善。研究探讨了美国证券法中对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规定,以求对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上,常会由于个人、集团利益等因素出现内幕交易。因此,这样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证券市场交易的健康发展。我们要通过研究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现有内幕交易形式、问题与手段等,并以此提出治理意见与建议。通过进行整改与完善证券市场的交易行为,尽最大努力将证券市场的健康交易引入轨道.全力的杜绝内幕交易事件的发生,以此保障其相投资者、企业等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现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梽刚 《现代商业》2008,(6):105-106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内幕交易、散布假信息、隐匿真实信或滥用信息、操纵市场、欺诈投资者、转嫁风险的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干扰了证券市场的完善和有序化,广大中小投资者往往成为证券交易的最终牺牲品。因此,笔者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现的问题,研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案震动整个证券期货市场,对于其在公告程序错误前卖出期货对冲风险的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学界存在诸多争议。内幕交易三要素包括内幕知情人、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行为,由于其对冲交易行为不属于内幕交易行为,且内幕信息关联性问题存疑,故不宜将光大证券的对冲交易行为认定为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7.
<正>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信息(对公司股票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信息)的知情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内幕交易直接造成了股市信息在内部交易人和外部交易人间的信息不  相似文献   

8.
曾庆学 《商场现代化》2007,(11Z):381-381
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信息(对公司股票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信息)的知情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内幕交易直接造成了股市信息在内部交易人和外部交易人间的信息不对称,使股市信息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对股市运行和交易者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理论的发展和数据的增多.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内幕交易已成为金融市场理论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商》2015,(49)
市场中的个别信息掌握者利用手中的非公开信息谋取非法利益,以内幕信息买卖证券获利的行为被称为内幕交易。内幕交易会导致证券市场的效率降低、规模缩小,上市公司筹集不到需要的资金,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本文综合研究了美国SAC资本公司的内幕交易案件的动机、过程和后果。最后,结合中美法律环境,提出我国在内幕交易治理方面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0.
宽带CDMA系统中线性空时多用户接收机结构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美国SEC在制定公平披露规则的同时制定了规则10b5-1和规则10b5-2。规则10b5-1规定,如果交易人在买进或卖出证券时“知道”该有关发行人或证券的非公开的重大信息,那么他的证券交易就属于内幕交易。规则10b5-2规定,家庭成员之间或其他个人关系之间私用机密信息也应承担私用理论下的责任。文章最后指出,我国法律应该将内幕人员的家庭成员也纳入内幕交易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邱强 《商业会计》2012,(18):102-104
本文从内幕交易者的交易策略角度,分析了会计稳健性对内幕交易的作用机制:当信息为好消息时,稳健会计原则会降低知情交易者的交易意愿,从而起到遏制内幕交易的作用;当信息为坏消息时,则会助长知情交易者的交易动机,从而导致内幕交易。由于在证券市场上对卖空的禁止,导致知情者利用坏消息赚取超额报酬的能力受到限制,所以总体来说会计稳健性在资本市场上具有治理内幕交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证券市场出现了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和配股行为涉嫌内幕交易的现象,内幕人利用内幕信息赚取超额利润不仅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秩序,而且给无法获得内幕信息的中小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上市公司高送转信息和高配股信息公布前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证券市场上的内幕交易行为,是各种证券欺诈行为中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本文针对我国内幕交易行为的特点和证券立法的不足,联系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内幕交易行为的立法状况,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立法、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如扩大内幕交易主体的范围;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上市公司收购和关联交易中的内幕交易规制;建立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陈实 《江苏商论》2008,(6):157-159
美国法院为管制内幕交易主要发展了三种理论。古典特殊关系理论适用于追究传统内部人和推定内部人的责任;信息泄露理论适用于追究外部人利用内部人所泄露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责任;盗用理论适用于追究外部人盗用、窃取内幕信息进行交易的责任。这三种理论相互配合,共同为美国内幕交易的管制,以及进一步的司法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3)
2012年两高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的解释》(以下简称内幕交易司法解释)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在内幕交易主体界定方面立法上的空白。本文在该司法解释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的具体分类、特征及其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做好防控内幕交易工作有几点体会,充公认识到内幕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危害性,将内幕信息的知悉范围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和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更易于相互约束和管理。制度健全是做好防控内幕交易工作保障,责任部门落实制度是防控内幕交易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内幕交易行为,作为证券市场上经常出现的违法行为,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的监管机关也对内幕交易行为加强了监管。由于内幕交易的存在,市场的公平与效率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投资者也会对证券市场的信用失去信心。但是内幕交易通常具备隐蔽性,这使得内幕交易人员的行为不易被检察人员发现。而且一旦出现内幕交易的违法行为,监管人员不容易追究内幕交易人员的责任。2016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当时在新时代证券任高管的罗向阳和在新时代证券营业部工作的罗杨颖,进行了行政处罚,理由是两人共三次进行内幕交易。证监会对此案非常关注,因此本文选取罗向阳案进行探讨,通过界定内幕信息,分析罗向阳内幕交易成因,对内幕交易规范化提出了几点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8.
融资融券交易在我国证券市场即将成为现实,此业务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内幕交易、庄家的操纵等也会使投资者面临证券被操纵、被强制平仓等一系列经济风险.建立完善的说明制度以及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证券公司的内部管理及投资者的信用管理,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降低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保护其参与证券交易的积极性,对于促进此项业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债券市场是一个由预期主导的市场,投资者根据企业的业绩和业绩预期进行投资活动,自主决定投资的数量和价格。但是,内幕交易正改变着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严重地阻碍了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内幕交易覆盖面广,监管困难和内幕交易取证困难等问题是造成我国债券市场内幕交易案件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应该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建立检举人制度和在证监会之外,建立专门的反内幕交易职能部门,着手解决我国债券市场中存在的内幕交易问题,恢复债券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笠 《北方经贸》2006,(6):78-80
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监管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信息披露制度是各国证券法律制度的重要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受《公司法》和《证券法》的双重规制,信息披露在这两个法律中均有所要求。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各上市公司屡屡违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不断发生,广大中小投资者往往成为证券交易的最终牺牲品。因此,本人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的现状及原因进行探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