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产业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产业全球化状况可从银行机构全球化和银行市场全球化两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1990年以来,美国的银行机构加速了其全球化进程,美国银行的海外资产快速增长,对全球银行产业的渗透程度增强。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市场上外国银行的资产也有快速增长,并呈现出强大的全球化趋势。美国银行机构和银行市场的全球化都在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新特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美国银行机构的全球化主要受市场驱动而美国银行市场的全球化更多地受收益驱动。  相似文献   

2.
行业动态     
建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公司本刊讯8月24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银行在香港签署协议,由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美国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本次收购总价为97.1亿港元,以现金支付,计划正式交割于年底前完成。美国银行(亚洲)是香港市场上  相似文献   

3.
银行家     
《金卡工程》2004,8(5):10-12
16家香港银行加入银联 近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16家香港银行加入中国银联。据介绍,获得中国银联基本成员资格的包括: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花旗银行(香港)、渣打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星展银行(香港)、美国银行(亚洲)、永亨银行、大新银行、上海商业银行、永隆银行和港基银行。另外,南洋商业银行、集友银行和中银信用卡公司作为中银香港的附属成员也加入了中国银联。  相似文献   

4.
金融机构     
《银行家》2005,(7)
交行在港交易所挂牌上市中国银行业海外上市第一股交通银行于6月23日正式挂牌,最终定价为2.5港元,散户投资者超额认购高达155倍。交行首发的散户认购水平在香港市场历史上排名第五。据了解,交行H股上市后的市净率将为142-1.75倍,而市盈率将在11.1-14.51倍之间;定价不仅低于A股上市银行,也较目前香港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便宜,可为交行最多集资149.33亿港元。美国银行入资中国建行6月17日上午,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签署了关于战略投资与合作的最终协议,美国银行将分阶段对建设银行进行投资。首期投资25亿美元购买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9%建设银行股份,第二阶段将在建设银行计划的海外IPO时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未来数年内美国银行还可增持建设银行股份,最终持股可达19.9%。  相似文献   

5.
彭纯 《新金融》1995,(5):18-19
一、美国银行的市场定位及其业务发展方向 从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开始,美国联邦当局对银行业采取了十分严厉的管制措施,一是禁止任何银行跨州设分支机构;二是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经营证券。 七十年代后期,日本、欧洲银行业开始崛起,使美国银行在全球的垄断地位开始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但此时,美国联邦当局并未在金融管制上有所放松,只是鼓励银行业通过服务和在界定范围内抒发业务新品种的“金融创新”来加强竞争。  相似文献   

6.
资本约束下的我国商业银行融资市场运行状况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银行融资市场运行状况,银行借贷市场的重要地位,国内银行与美国银行负债结构进行对比,阐述了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全面开放的前夕,金融监管当局、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努力,尽早完善国内银行融资市场管理机制、丰富银行融资渠道,促成我国银行融资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形成本土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2010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表明,美国六大主流银行已经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冲击走向复苏。研究显示,美国主流银行和非主流银行的国际国内营运环境基本一致,而主流银行之所以率先复苏,政府救助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政府救助不仅加速了主流银行复苏的步伐,也稳定了美国的金融市场和维护了美国银行体系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2010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表明,美国六大主流银行已经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冲击走向复苏。研究显示,美国主流银行和非主流银行的国际国内营运环境基本一致,而主流银行之所以率先复苏,政府救助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政府救助不仅加速了主流银行复苏的步伐,也稳定了美国的金融市场和维护了美国银行体系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银行电子商务部基本情况 美国银行的电子商务部(BACeCommerce)隶属该行全球个人及小型企业银行(Global Consumer & Small Business Banking,GCSBB)业务条线。由于电子商务部的日常工作与GCSBB业务条线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直接相关,因此首先简要介绍一下个人及小型企业银行业务条线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信用卡》2009,(6):78-78
近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一次性关闭了四家美国银行,使美国2009年以来关闭的银行数量上升至13家,而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被关闭的美国银行数量上升至38家。这四家被关闭的银行是: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ShermanCounty银行、佛罗里达州的Riverside银行、伊里诺伊州的ComBeR银行,以及位于俄勒冈州的Pinnacle银行。  相似文献   

11.
香港网上银行服务一直未有任何发展,除了是由于金管局未有详细指引外,银行对网上的安全问题亦持极审慎态度。Price Waterhouse 全球性科技评估董事 WalterHamscher 表示,在一项美国银行调查中显示,网上银行服务的平均交易成本较柜台服务开支节省九成,而系统设立亦不昂贵,他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理论模型说明,危机前资产证券化业务是美国银行体系扩大银行体系外资金来源,支持房地产信贷扩张,进而助推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国内银行体系现状而言,在充分吸收美国次贷危机教训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应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运用CR50对美国银行产业的资产集中度和运用CR5对美国银行产业的贷款集中度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说明美国银行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快速集中的趋势。其中,美国银行产业集中的主要途径是银行购并。产业集中形成了美国金融市场竞争的新格局,并对全球金融竞争产生了而且继续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即将全面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之际.国内信用卡业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中外资银行纷纷联手.共享优势资源,加快业务创新,将信用卡业务作为竞争优质个人客户的重要手段.纷纷抢占个人金融客户中的中高端市场。例如.浦发与花旗银行,交行与汇丰银行、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中国银行与苏格兰银行、工商银行与美国运通公司等都在进行信用卡业务方面的深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15.
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欧洲的大银行似乎也在陷入另一次金融危机中. 在美国通货总监办公室(OCC)工作的大卫·吉本斯先生,负责监管美国银行的信用风险,他认为这些大银行也许已经发现了怎样更好的赚钱,但他对其能否进一步发展持怀疑态度.他所监管的银行似乎都找到了一条能合法、安全地赚取高额利润的新路子,但吉本斯先生认为银行其实一直低估了自身的风险.和美联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一样,OCC是美国一家重要的银行监管机构.但不像美联储那样对美国银行的前景表示乐观,吉本斯先生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对银行发出警告.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即将全面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之际,国内信用卡业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中外资银行纷纷联手,共享优势资源,加快业务创新,将信用卡业务作为竞争优质个人客户的重要手段,纷纷抢占个人金融客户中的中高端市场。例如,浦发与花旗银行、交行与汇丰银行、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中国银行与苏格兰银行、工商银行与美国运通公司等都在进行信用卡业务方面的深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二次大战后欧洲美元市场最早出现于伦敦,从英国的角度来看,它是经营非居民之间的国际金融业务,而基本不受英国法规和税收管制的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这就是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的开端。欧洲美元市场的成因,一方面由于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政治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英国银行的盈利需要,由于美国政府对美国银行实行成本高昂的限制,因此在美国境外的银行就有可能提供高于美国银行的存款利率和低于美国银行的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8.
国内和欧美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俊  陆军 《金融论坛》2011,(3):64-67
结合手机银行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选取了美国银行等3家欧美银行和工商银行等4家国内银行为研究样本,围绕服务模式、产品功能、安全性和业务发展等纬度进行对比分析.跟欧美同业相比,国内手机银行针对智能手机的特色服务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但产品功能更丰富,安全防范层级更高,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因此,国内手机银行应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大...  相似文献   

19.
刘聪 《银行家》2011,(5):98-101
四大银行地位举足轻重2000年以来,美国商业银行兼并收购不断。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商业银行通过持续地外延式扩张,形成了若干家特大型的银行集团,其中,资产规模过万亿美元的有3家,分别为美国银行、JP摩根大通银行和花旗银行。危机爆发后,JP摩根大通银行取代美国银行成为全美第一大商业银行,而富国银行因收购了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美联银行而规模激增,资产一跃超过  相似文献   

20.
《银行家》2002,(2):34-35
我国银行卡最早是从国内银行代理国外信用卡业务开始的,即在1979年10月,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为其代办"东美信用卡/VISA"协议,代办东美卡取现业务.而国内银行卡的真正起步是在1985年,这年中国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信用卡,即中国银行珠海分行的中银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