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型工业化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助于奠定泛珠三角工业合作的基础,解决泛珠三角工业合作的关键问题,实现泛珠三角工业合作的目的,提高泛珠三角工业合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角度探讨泛珠三角区域在工业经济方面的合作与发展,分析了珠三角工业的辐射作用,提出了必须以珠三角工业为龙头,带动泛珠三角工业化的发展及泛珠三角在工业方面合作、互动的具体内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工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针对宾阳县工业、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特点,以及当前面临的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机遇,宾阳县工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大工业,争创产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努力构建工业统领经济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泛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个区域的竞争方主要表现在其产业竞争力方面,产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泛珠三角地区涵盖了东、中、西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梯度。根据范海英(2003)的研究,广东省2002年的产业结构高于泛珠三角地区其他省份,同时结合泛珠三角地区各省GDP的总量来看,广东省尤其是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珠三角”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居于中心地位,而广东省在发展第二、三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他省份则相对处于劣势,这为广东的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与东盟地区的经贸合作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三角为东盟提供了进入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最快捷的战略通道,而东盟又为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大平台。泛珠三角与东盟,可说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均占。本文通过分析泛珠三角与东盟地区合作的成因及制约两者战略合作开展的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和东盟战略合作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开放型经济面临重大转型机遇,工业化中期亟需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工业发展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牵引,唯有工业的扩大开放合作发展才能推动广西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广西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经济将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剧烈,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需求急剧放量,不能关起门来搞工业,唯有进一步扩大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主动对接先进生产力和国内外市场,充分吸纳国内外生产要素,实现以知识、技术、先进管理等为重点的科学跨越,才能实现广西工业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的提升,走出一条开放合作的新型工业化中期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李燕飞 《广西经济》2011,(10):55-55
田东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依托百色建设生态绿产业示范基地等有力带动,增强园区产业集聚,构建循环经济链条,强化科技支撑和产学研合作,打造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体系,力争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490亿元。  相似文献   

8.
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府领导在广州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9+2”泛珠三角正式建立,推动了泛珠三角经济合作。而旅游合作与开发,是泛珠三角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并达成了一致协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指出:  相似文献   

9.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广东第三产业升级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工业化并非只是以发展工业为标志,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并行不悖;三次产业排序不等于先发展工农业后发展服务业。推进广东新型工业化要正确认识发展二、三产业的辩证关系以及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优化趋势,重点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第三产业,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泛珠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泛珠三角”区域内的农业合作进行研究,分析了区域内农业合作的契机、合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合作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1.
程永林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47-151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为合作各方提供了有效的利益交换和利益补偿的平台,在面临国内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和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展的挤压与竞争的战略形势下,相对于长三角地区稳妥渐进的诱致型与中央政府强力推进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整合模式而言,泛珠三角区域的整合与发展有沦为短期行为的风险。为有效摆脱地区利益冲突与合作困境,推动泛珠三角区域整合的内在动力机制是谋求通过内部融通与制度安排以及利益协调来实现区域的整体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2.
粤港两地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彼此合作,超越制度与政策环境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协同发展。在制度、资本、技术与产业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产业的内部与外部转移,以及彼此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利于经济的分工与互补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珠三角都市带的形成,并以珠三角都市带为龙头,带动整个泛珠三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CAFTA框架下,充分发挥香港在区域合作中的独特作用,使香港成为泛珠三角和东盟两个经济板块对接的平台,既有助于加强内地与东盟的经济交往,也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香港繁荣。  相似文献   

14.
孙硕 《特区经济》2008,(11):195-196
文章分析了广西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探讨了广西产业在区域中的比较优势,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许辉春 《特区经济》2012,(10):23-25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这个新概念也逐渐出现在中国的旅游发展史上。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提高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是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区域的旅游合作。在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态势,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的主体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解决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玉 《特区经济》2007,(12):195-197
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州等国际国内的区域合作中,广西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目前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典型的弱弱合作区域,其发展模式独树一帜,广泛融入多区域合作、组合式港口发展及区域内"飞地"合作的合作发展模式值得同类经济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东盟和泛珠三角之间的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证实双方区域经济合作虽会扩大区内贸易份额,但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显著。双方贸易关系的互补性能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在优势互补的产品上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形成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王威 《改革与战略》2010,26(6):124-126,151
文章先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指出泛珠三角区域内水资源保护既有一般流域资源保护的特点,也有自身流域水资源不合理使用的特点,在水资源使用和保护方面目前只重视区域保护而忽视了流域保护;第三,分析了我国目前水资源保护法律现状,指出问题并阐述了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第四,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对流域水资源进行保护的措施,提出了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可以设置统一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办法,创建完善的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最后,文章指出,泛珠三角区域内流域水资源保护应该和相毗邻的海域水环境保护相结合,以便保护一个完整的水资源循环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侯起秀 《特区经济》2006,(12):52-54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区域内各地区将在新的战略定位中推进经济转型,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朝着与各地区更加紧密依靠、互补互动的方向发展。本文分析了区域内各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和突出问题,以新贸易理论为指导,指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大于竞争,以区域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变竞争为合作,是泛珠江三角洲地区9省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翔 《特区经济》2012,(9):30-32
经济的转型与发展离不开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大珠三角地区在逐步完成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阶段以后,对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城市化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不仅是制约大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政策手段。本文最后通过对大珠三角地区的研究,以文化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分析对象,对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出合理的空间结构,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新的路径选择,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