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当前陕西省渭南农村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提出推进渭南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辛本健 《发展》2012,(3):25-25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部分地区乡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记者近日到基层走访时发现,垃圾围路围河、污水随意排放问题在农村许多地区依然普遍存在,农村垃圾治理难题亟待破解。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农村生活垃圾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探讨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治理农村生活垃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胜隽 《宁波通讯》2013,(19):15-1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难点重点在农村。浙江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区,坚持不懈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现农村环境面貌大改观,美丽乡村成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金名片。宁波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百千工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一任接一任扎实推进,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生态宁波建设的重要抓手,一年接一年积极实施。通过两轮"百千工程"建设,全市共创建全面小康村479个,实现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农村"脏、乱、差、散"现象得到极大改观,普  相似文献   

5.
建设美丽乡村是"两富浙江"和"两美浙江"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经过连续三届浙江省委持之以恒的推进,各级政府坚持不懈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已经硕果累累,乡村处处显现美丽蝶变。据统计,美丽乡村建设十年来,浙江村庄整治率达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62.5%,等级公路、邮站、电话、宽带等"村村通"均已实现。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也已进入"扩面、提升、深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近6亿中国农村人口描绘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要坚持农村优先发展,符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经济上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垃圾村的现象也不断涌现出来。面对愈来愈严重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有些基层政府已经赋予相关的重视力度。文章以湖北省L镇农村生活垃圾妥善有效的治理状况为研究对象,借助新公共服务和治理理论,结合我国乡村治理和环境治理的实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综合分析等多种要就方法,对湖北省L镇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上的先进方法和系统操作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是,农村的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相关治理措施却没有跟上,这与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严重不符。因此,本文剖析了农村垃圾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希望能够推进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层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则可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文章针对美丽乡村——承德县的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就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从而了解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到老百姓缺什么、需要什么,并针对"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偏远农村的生活垃圾难以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系统.本文提出偏远农村生活垃圾的堆肥、沼气、焚烧等就地处理设计方案,作为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系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以“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为主。由于在“户分类”源头处理上重视不够及缺乏相应的引导及支持,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量增大,给后续的垃圾运输及处理带来很大压力。从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特点入手,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垃圾的处理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垃圾分类及综合利用工作。使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得以真正实现,减轻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量,并最大限度的利用生活垃圾中的资源,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11.
张大勋  何宗英  王金国 《发展》2014,(12):57-58
正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按照中央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具有张掖特色的"四化"新农村建设模式,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一、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是张掖市按照中央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是民生关键小事和社会发展大事。近年来,我县以全省"千万工程"为契机,实践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二分到四分"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探索以智能化手段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构建形成了"智分类、云回收、源处理、循利用"新模式,成功入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单位。目前,我县所有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全县30%村开展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综合减量率由15%提升至58%,转运总量下降49%,实现了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双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污染状况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分析中国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现状,探索适宜污水处理技术,对提升生活污水治理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采用M eta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及专利公开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国内农村常用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分析中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对主要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统计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专利申请情况,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性价值,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邹红美 《北方经济》2008,(11):92-93
中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城市环境的改善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农村在为城市装满"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出现了地力衰竭、生态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在提升我国村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农村的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农村和美丽中国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村民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生态意识比较淡薄、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法制不健全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等严重阻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问题。要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需要从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制度保障、社会环境以及提高村民素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既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顽疾,也是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之一。千阳县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县、乡、村、户分级管理的新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韩凤英 《理论观察》2022,(12):25-28
在新形势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乡村振兴等工作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美丽乡村的时代要求,能够贯彻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能够在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准确抓住农村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杨胜隽 《宁波通讯》2014,(11):23-24
<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关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事关农村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事关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事关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市农办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牵头部门,把治污水作为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坚决打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垃圾治理是一个关系到农村生活环境的宜居度、农民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已有相关研究缺乏对参与农村垃圾治理各主体的具体责任及其关系的探讨。通过对江西省X市进行实地调查,从内容、模式、效果三个层面梳理当前农村垃圾治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当前农村垃圾治理问题的原因;最后在参照国内先进地区的农村垃圾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基于治理视角从群众、村庄等各主体关系提出当前农村垃圾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历经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两大过程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农村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乡村振兴"。在生产、生态、人文、治理、生活五大方面,全面解读乡村发展。以新"二十字"方针为准则,参考现有的相关成果及标准,构建昌吉市美丽乡村建设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30项指标进行打分,确定指标权重及评分标准。并在榆树沟镇进行实证应用,发现在实际建设中的短板,为之后的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