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通过转换经营机制,一些效益好、利税高的企业脱颖而出,但也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效益欠佳,财务亏空、资不抵债。为了甩掉包袱,借转换经营机制为由,实施“母体裂变”,即在原企业单位中分离出一个或若干个企业法人,只给原企业留下少部分陈旧固定资产、残次商品、银行借款、应付货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损失及一部分无法实现的债权;而分离出来的新企业则分配的是大部分适用固定资产、适销产品、应收货款,实有资本和易实现的债权。显然,原企业留下的是“包袱”和债务,新企业分配的是资本和债权。原企业裂变后名存实亡,成为空壳企业。这样,名为使新的法人轻装上阵,实为逃避银行贷款债务,转移、分流、漏损国家信贷资产和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2.
曾共青 《特区经济》2001,(11):20-22
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债务处理问题 1.企业债务不可以单方面转移 就目前的现状看,有些问题是前进中的,必须闯;有些问题则是战略设计的,应该周全,应该加以注意,例如:在《深圳市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资产债务处理暂行办法》第十九条写明:“对特别困难的企业,为推进其改制或关闭,产权主体可以视情况承接企业的部分债务”。这就为企业剥离历史包袱、轻装上阵提供了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来,一些政府领导和企业领导认为企业效益不佳主要是由于拖欠银行贷款过多和人员过多而影响的。所以,要改革,首先要甩掉这两个“包袱”,使企业轻装上阵。受上述指导思想的支配,于是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便出现了“大船搁浅,舢板逃生”的企业改革模式。他们采取的办法:一是将银行贷款视为“包袱”甩掉;企业总厂停产,要求银行记息缓收或停息挂帐,使银行贷款本金的调整和  相似文献   

4.
面对巨额的银行不良债务,企业沉重的资金“包袱”,不少人主张通过债权变股权来解决,国家在企业改革方案中也有此一说.我认为:此举理由不足,负效应甚大,不宜施行.债权转股权的理由不能成立(一)债权转股权无助于银行不良债务的解决.凡有银行不良债务的企业,大都经营欠佳,本身就不符合股份制改造的条件,债仅无法转为股权.如果硬要将这类企业改造成股份制、银行贷款变成产权,那么银行就会连贷款的追索权都没有了,不良债务的风险将更大.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公平交易,任何交易都要两厢情愿.不情愿的交易、被迫交易本身就是有违市场法则的.在企业对于银行有着大量不良债务的情况下,银行作为有独立利益的特  相似文献   

5.
公司制从其根本内涵上讲,是一种组织形式,是一种营利型组织。因此,我们在探索建筑企业公司制改造中,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产权改革这个层面上,而必须上升到创效发展的层面,从产权、管理、治理、资产配置等多个角度统筹考虑。从目前情况看,建筑企业相对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相比,有着资产总量规模大、人员多、包袱重、负债率高、技术含量低等特性。在这样的企业,照搬工业企业的一些改制方法,显然是不尽合理的。目前,在建筑企业改革问题上还没有一套系统性的、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齐齐哈尔市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步伐,减轻装备工业企业负担,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振兴装备工业基地为突破口,着重解决“两改”和“两卸”问题,即加强企业改组和改造,卸掉人员和债务包袱,通过“两改”和“两卸”,逐步把齐齐哈尔市建设成为国家重大装备工业制造本地化基地。  相似文献   

7.
企业兼并、分立、破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通过破产、分立、兼并等形式可以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然而当前在实施破产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一是有些企业对实施破产政策理解上存在着偏差.从根本上说破产是企业无经营能力,已经严重资不抵债时,企业才能按照有关法律程序进行破产.但是由于一些企业片面地理解有关破产政策,认为破产是企业甩掉包袱的有利时机,只要企业宣告破产就可以利用银行的呆帐准备金核销一些贷款,甚至银行的贷款可以全部甩掉,减轻企业包袱.二是人为破产因素较大.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多破产多核销的目的,积极争取破产.在实施和宣告企业破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破产法》和有关规定进行.根本不与最大的债权人——各家银行协商,从而使破产的随意性很大,破产工作不规范问题十分突出.三是不正常破产影响了经济发展.一些本身生产经营比较正常的企业,甚至较好的企业也宣告破产,使得企业停产放假,影响了地方经济正常发展.四是破产企业财产评估过低,严重地影响各种债务偿还,甚至没有偿还率.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国有企业“包袱”重,这还不好办,卸“包袱’就是了。这话听起来顺理成章,但做起来却无从下手。一是‘“包袱”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二是代价太高,钱少了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但钱多了谁也拿不出。三是旧“包袱”没卸完,新“包袱”又背上了。企业卸“包袱”,必须既要有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又要有利于当前的社会稳定。化解不良债务不能仅着眼于怎样还债上,不能搞消极的‘“输血式”债务重组,不能将解决不良债务的希望的情况下依靠放松银根来解决问题,这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必须将解决不良债务着眼于提…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转制中银行信 贷资产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破产解体,摆脱与银行的借贷关系,逃避银行债务。由于我国企业的破产法律不够完善,很多地方的企业破产不规范,借破产之机转移、变卖财产,把负债包袱甩给了银行,使银行信贷资产蒙受巨大损失。具体表现为:一是先分立后破产,将企业的一部分资产转移或分离出去,组建新的经济实体,而把主要债务留给已掏空的“企业”去申请破产。二是破产清算不规范,随意侵占和压价处理破产财产,损害银行等有关部门利益。三是一些中介机构并非站在公正的立场去评估企业资产,而是  相似文献   

10.
新论点     
当前国有资产流失渠道主要有八个方面:第一,在办中外合资企业和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时,对国有资产不评估或者低估了国有资产的价值;第二,股份制企业对国家股不配股、不分红;第三,有的地方以明晰产权关系为名,把国有资产低价卖给个人,搞成了“负债持股”;第四,有些经济困难的企业把企业分解,抽逃资金、设备,形成了“大船搁浅、舢板逃生”,逃避债务;第五,一些企业事业单位部分国有资产没有入帐,形成大量帐外资产;  相似文献   

11.
破产,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件新生事物。对一些长期经营不善,产品无销路,资不抵债而无法通过其它途径来改造的国有企业,依法宣布破产,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企业破产,可以优化国有资产,增强企业经营活力,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实和理性发生了“大碰撞”,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企业借破产之名,行逃银行债务之实,企业先死一回,甩掉债务之后,“改头换面”重新启动,结果给最大债权人之一的银行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工业企业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三资”企业跑步走,乡镇企业快步走,国有大中型企业踏步走。究其缘由,除机制因素之外,包袱沉重也是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踏步走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所背负的沉重包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务包袱沉重 辽宁是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债务十分沉重,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包袱沉重的已达半数以上。这些企业所背负的债务包袱大致分为:1.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2.累计未弥补亏损;3.潜在性亏损;4.福利基金超支;5.流动资金贷款利息;6.外债及汇率损失;7.三角债。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底,辽宁省三角债总额已超过500亿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通过改组、改造、兼并、重组、出售转让、内部职工持股等多种方式,使一些企业重现生机,变优变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改制后困难重重,有的甚至被迫出现二次改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一、当前国有中小企业公司化改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从企业内部看,主要是:1、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产权多元化进展缓慢。从实践看,许多中小企业改制后,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程度低,国有股仍独占股东大会决策控制权,使国企改制成为“翻牌公司”。产权关系的不清晰导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最终将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和预期短期化的倾向。2、改制企业的法人治…  相似文献   

14.
企业产权出售作为搞活经济的手段。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希望通过企业产权改革解决“政府负亏、企业负盈、银行负息”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贴近市场并与市场紧密结合,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但是,在企业产权出售过程中,除了处理好债务、职工安置、历史遗留问题外,还必须注意操作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改制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步骤。一个时期以来,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通过兼并、破产、合作、租赁、股份制等形式进行产权重组时,给金融债权管理带来的负效应越来越明显,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金融债权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是:一、企业改制形式,加大了银行贷款债务落实的难度企业兼并、合并、分立,应当按照资产占用比例合理分摊债务和包袱。但是,对那些负债率高、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工商企业,债务和包袱很难落实。特别是采取死一块、活一块改制形式的企业,实质上是…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福建省国有企业改革,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认真分解实施省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决议》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几个政策性问题及重点工作。 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 应注意的政策性问题 1关于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问题 股份制具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特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国企改制的方向。过去一段时间,大家曾经迷信“一股就灵”的做法,现在又出现另一个思想误区,认为“股份制不灵了”。这个问题主要是出在,企业在实行股份制的过程中,从体制上看是转为股份制了,但实际上没有真正地建…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大部分不是“性感”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型企业.因为我们认为这些小型企业解决的是中国目前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中国和欧美国家有很大的区别,那些发达国家要进行移动互联网革命的话,历史的负担很重,从电脑时代过渡到移动时代需要甩掉很多包袱.但中国没有经历过发达的PC时代,因此可以全民迅速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新型集体经济是以劳动者的劳动和资本联合为主而构成的新型集体企业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因而它传承了传统集体经济“集体所有”的产权特征,即由集体企业自主地运作经营管理企业的资产进行保值增殖;另一个产权特征,就是劳动者出资的资本仍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持有企业的个人产权(或股权),一般而言,劳动者个人股权在企业股权结构中的比重很小,然而,企业劳动者众多,集聚起来的劳动者个人股权总量在企业股权结构中的比重将起到控股作用。这一股权特征非常重要,它把传统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个人没有”演变成了“集体共有、个人也有”的新型集体企业。  相似文献   

19.
地处苏北中部的某县,总面积1294.4平方公里,总人口86.13万。过去其财政收入在全市首屈一指,而乡镇企业所创造的利税收入就占其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被称之为县财政的“半片江山”,农业、商业、供销等行业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企不分,体制不顺,管理乏力等弊端逐步使原有的企业优势、活力丧失症等,导致绝大部分企业资不抵债,难以为继。加之,前几年不规范转改制行为,导致了企业大量资金、资产的流失,大批资不抵债企业,不顾社会信誉、不顾社会公德,为甩掉金融债务包袱…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税制的逐步实施,经济效益和地方经济利益已密不可分,各地应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致力于培植富有活力的地方收入税源,改变传统的经济行为模式。 经济效益直接体现在企业实现利润和所得税上。分税制条件下,地方政府应逐步淡化用减税让利的办法扶持企业发展的观念。近年来的事实证明,这种企业隐形预支财政收入的经济手段,并非使企业能走出困境。搞活企业的关键在于政府转变职能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同步转换,历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渐近过程,引导企业成为产权明晰、自负盈亏、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地方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盘活资产总量,调节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进步。面对复杂的市场情况企业必须具备四种素质,即生存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对一些改造无望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包、卖、租、稼接等有效的经济手段,甩掉国有资产沉重的包袱,使国家资本向社会民间资本转移,积极稳妥扩大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