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前,由于国家货币发行政策的失误导致国家再次陷入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人民币被迫进入"贬值"境地.面对难以缓解的通货膨胀压力,金融经济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采取应对策略处理通货膨胀时期的金融业发展成为了社会经济研究的焦点.本文就通货膨胀与金融经济相关问题开展论述.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轨"时期,我国的通货膨胀其实是一个"特殊形态"的通货膨胀,即"转轨型通货膨胀",这是中国当前的新型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3.
魏加宁  刘祥东 《发展》2013,(1):31-32
"滞胀"之争不断升温传统经济学曾经认为,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出现。但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局面,打破了这一神话。中国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尚难以出现美国70年代那样的"滞胀"局面,但是,对于是否会出现"中国式滞胀",经济学界一直存在担忧。所谓"中国式滞胀",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王建认为,当经济增长在8%以下、通货膨胀在8%以上,就应当算作是"中国式滞胀"。而厉以宁则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在6%以下,通货膨胀在4%以上,就应当算作是"中国式滞胀"。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通货紧缩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忠 《天津经济》2003,(10):30-33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通货膨胀,1993年下半年,我国开始实施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1996年,我国成功地抑制通货膨胀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5.
软预算约束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引入软预算约束的货币增长动态均衡模型,试图从长期和制度的角度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演变轨迹及近来的良性转变。首先,本文在货币增长模型中分析软预算约束与稳态增长率、稳态通货膨胀的关系;其次,运用模型基本结论,结合信贷政策和货币需求因素,分析预算约束状况与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周期转换及良性转变的关系;最后,运用经验数据对模型理论预测进行检验。本文结论认为,国有部门的软预算约束及其引发的信贷政策的松紧变换,导致经济频繁出现"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与"低增长、低通货膨胀"的周期性转换;国有部门预算约束的硬化,将有助于消除政府行政干预引发的"制度型"或"政策型"经济波动,促进中国经济走出一条"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的新运行轨迹。这一结论得到了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外生性、长期乘子和短期动态乘子研究石油冲击对"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文章引入了Bootstrap方法对短期动态乘子进行了统计推断,结果表明:石油价格对"金砖国家"经济具有外生性;长期而言,油价会显著拉动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还会显著推高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短期而言,油价会显著刺激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的经济增长,还会显著推高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通货膨胀。本文认为,石油冲击不是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但它可能是形成全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洋(天津)钢材批发交易市场联合举办的"中国市场经济论坛"第20次研讨会于3月4日在京召开。60多位专家学者就"当前我国通货膨胀走势与对策"问题进行了研讨。许多学者认为,现在我们正处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时期,提高一部分长期偏低的商品价格,当然要增发货币,这部分增发货币不是通货膨胀,是过渡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当前的通货膨胀是以消费扩张为主调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从整个经济生活观察,可以看出,一年来的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8.
资讯     
财经事件高盛报告:全球经济放缓可能"连累"中国高盛亚洲不久前发布了其对中国2008年和2009年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前景的展望。高盛对2008年中国GDP的预测在4年中首次低于市场预期,而对通货膨胀预测则高于市场预期。不过,他  相似文献   

9.
遏制通货膨胀是我国2011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扩大内需是"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扩大内需不能助长通货膨胀,治理通胀也不能影响扩大内需,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扩大内需政策及措施必须要有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理论界有人提出"经济与物价同步增长"的方针,以图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下争取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实际是凯恩斯主义以通货膨胀置换失业理论的政策化。50年代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上升即经济上升,可以使失业下降,通货膨胀和失业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通货膨胀周期回顾与宏观政策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78-2008年间中国的通货膨胀动态路径进行周期性划分,阐明了各个周期内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特点,并对2008年以后中国宏观政策的取向进行评述,提出在新形势下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策略,应该从偏重于"抑制通胀"转变为"抑制通胀与防止衰退"并重,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权重搭配上,重新探索政策调控的最优组合点,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预见性.  相似文献   

12.
南朝鲜经济的飞速发展举世瞩目,但其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亦十分严重,1962~1981年,批发物价平均上涨15.7%,消费品物价平均上涨15.5%。从总体上说,采取高速增长发展战略所导致的货币超经济发行是造成南朝鲜长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以往几十年南朝鲜经济虽然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但高通货膨胀的局面至四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了30多年,直到1981年才基本上得到控制,实现了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快速增长。南朝鲜的通货膨胀在不同历史时期特点各异,大体可分为“物资短缺型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失衡型通货膨胀”,“黑字型通货膨胀”三种类型。本文将重点探讨前二种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南朝鲜当局为此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效果,从而实现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快速增长等问题,以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所借鉴。一、物资短缺型通货膨胀(1945~1961年)物资短缺型通货膨胀主要指贫困国家或地区在物资严重不足时出现的一种通货膨胀。就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战后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我们可以认为,政府当局所推行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相当成功。经济复兴时期(1945~1952年)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不仅消灭了恶性通货膨胀,而且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高速增长时期(1953~1972年),高速的经济增长之所以没有带来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反通货膨胀政策所造成的良好经济环境。一、经济复兴时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刚刚结束战争的日本,由于生产瘫痪,物资奇缺,以及战争结束所释放出的潜在购买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五过"现象,中国政府提出了"两个防止",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物价水平、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本文在研究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归纳了当前物价结构性上涨的特征,分析了当前物价结构性上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 日本在1956~1973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之所以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反通货膨胀政策所造成的良好经济环境。然而在我国每逢经济高速增长,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又不得不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这其中总是把调控的着力点放在速度上,从而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鉴于此,本文想通过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加以分析,以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治理通货膨胀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仅就我国发生通货膨胀的现状,通货膨胀的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治理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如何应对通货膨胀也是各国经济学者都在研究的问题。因为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国际因素对我国本轮的通货膨胀有着重大影响,所以本文对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试析通货膨胀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英 《新疆财经》2009,(5):38-40
2007年以来,CPI数据预示着中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膨胀,而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双双反弹,说明中国正处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之中,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尤其是个人投资理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本文对通货膨胀下个人理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焦点荟萃     
渐进式改革与通货膨胀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15年来的改革开放引导中国进入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脱离了传统的经济剧烈波动的发展轨道,保持了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长轨迹。但这种新的增长格局正在明显地受到日渐突出的通货膨胀的干扰,每2-3年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中国经济就被迫进行经济紧缩。在经济紧缩政策实施后,通货膨胀仍会保持相当高的水平。结论是,中国的经济稳定问题取决于是否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但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已经不能再主要依靠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寻求短期宏观调控政策和长期的改革与发展战略间的有机协调,中国推行的渐进式改革模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亦是造成中  相似文献   

20.
四、通货膨胀为什么"不好"? 所谓"通货膨胀无害论",不能不说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一,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从单纯的总量关系看只是一个国民总产值的"名义值"发生了变化,不影响其"真实值"的增长,实际收入提高才是最重要的;第二,物价涨一些,但只要经济保持活跃增长的势头,就总比物价虽不涨但经济增长速度停滞的情况好些;第三,许多结构的问题、比价的问题,也只能在物价总水平上涨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