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1978~2004年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省际经济发展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并且形成了以东、中、西部为界的显著“收敛俱乐部”现象,并以新古典收敛型为框架,得出了转型时期各省区经济发展条件收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李萍 《生产力研究》2005,35(9):54-56
本文以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衡量金融发展,并讨论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国有企业效率低,非国有企业只获得很小比例的贷款,但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非银行金融资源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外资对各省的平均GDP增长产生了极大的正的冲击作用;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企业的内部融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政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城市圈形成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转变对区域经济共同发生作用,本文尝试对这三个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以M-U型组织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到政府治理结构之中,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城市圈形成之后,政府之间由于治理形式的变化而引起经济绩效的改进;其次,本文将使用Regression Discontinuity方法对城市圈的整体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辐射效应和政府治理结构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积极影响要大于集聚效应的消极影响,城市圈的划分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城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绩效,而且也能够提高城市圈内其它地区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中国承担了来自国际国内的巨大压力,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维持,经济转型的呼声也更为迫切。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累积了一定的优势。在新时期的经济转型中,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以期更充分地发挥优势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泰尔指数将地区经济差距和投资差距量化,并对两者之间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投资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大于地区经济的不均衡,而且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具有极为相似的变动趋势,到90年代后期则出现背离.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人力资本等带来的投资效率提高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差距是投资数量与效率的地区差距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转型时期环境治理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转型时期的环境治理,指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体制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也加剧了我国环境治理的困难。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迟福林在《新世纪》1995年第5期上撰文分析农村经济改革面临的四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转型时期的贫困变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20年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尤其在1978—1984年间,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鼓舞,原先较为贫穷的农村居民收入迅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1∶2缩小到1984年的1∶17。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工业化的路径开始发生了变化,在制度变迁与结构转化的双重演进背景下,工业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国家工业化的方式演变为国家工业化与民间工业化同时并存的二元工业化模式。因此,新型工业化是以现有工业化为出发点的,分析经济转型时期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对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制定与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收敛呈现以2013年为节点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基于包含产业结构变迁的三部门Mankiw-Romer-Weil扩展收敛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整体上能够促进省际经济收敛,但存在产业异质性;劳动力流入工业在短期内对收敛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流入服务业难以促进收敛。进一步研究表明,1998—2013年,相较东部地区以农业劳动力流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变迁,中西部地区以农业劳动力流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缩小,从而加快我国整体经济收敛;而2013年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方向与东部地区逐渐同步,均以农业劳动力流入服务业为主,省际经济收敛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至2012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全国排名第四,但地区经济差距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使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RHL值和泰尔指数等指标分析浙江地区经济差距及变化趋势,认为1990年以来,浙江省地区经济差距较大,并且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差距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伯红  张方 《经济师》2001,(9):9-10
基于外向型经济战略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获得成功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文章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西部地区在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及国际旅游创汇方面的差距与不足 ,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策和建议 ,旨在推动中国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城镇家庭消费模型大都是基于某一特定视角展开,很好地说明了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效果,然而,将各类影响因素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综合研究的文献并不多。为了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各个因素对城镇消费的综合影响,揭示城镇家庭消费行为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综合描述各类影响城镇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模式作为经济体制在财政方面的具体体现,是经济体制转型对财政根本要求的一种反映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体制的目标任务;积极调整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等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型时期缓解中国就业压力的战略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反映,就业问题的解决也需要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来实现。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具有典型的“二元四级”特征,从这一结构特征出发缓解我国城乡就业压力的途径是:城乡互动;内部吸收;外部转移;政府保障。这一思路实现的途径和措施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非正规部门和非农产业经济;转换经济增长目标;完善劳动力市场,深化各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下,大陆企业基于短视思维出现了急功近利、压榨式定价、欺诈式宣传等营销怪相,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短视营销理念,以及监管部门的缺失与缺位。因此,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克服短视的机会诱惑,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学界针对中国银行业改革提出的两种方案,将产权制度改革与以发展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重点的市场结构的改革割裂开来.国有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产权不明晰以及高度的行业垄断,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则可以弥补国有银行的市场空缺,同时引入竞争.由此得出结论,两种改革方案并不存在冲突,而是一种近似的互补关系,对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0.
以改革后我国各地区人口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ADF检验、Johansen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进一步对各地区人口素质、人口流动与省际经济增长关系的考查显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流动性的加强与中国各地区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