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海鹰 《江苏商论》2016,(12):11-13
本文以山西省各市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城镇化、第三产业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当城镇化率低于31.07%时,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率影响不显著,当城镇化率大于31.07%而小于59.03%时,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城镇化率高于59.03%时,这种促进作用更大,效果更明显。因此,提升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率,发展第三产业具有一定的效果,推进城镇化发展以及提升城镇化质量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以及消费结构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2016,(4)
山西省今年来正在进行经济转型,研究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十分必要。消费作为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而在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又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研究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意义不言而喻。根据1978-2013年的山西省国内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有关数据,在稳定的VAR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协整模型的运用以及其他的计量理论方法对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贡献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同GDP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并通过格兰杰检验,二者互为格兰杰原因,并且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会冲击山西省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波动。山西省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引导农村消费,以推动山西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2005—2020年山西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山西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关系。针对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创造健康的消费环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的消费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邻省,而吉林省的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却持续降低。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模型对吉林省地市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价格指数的空间依赖性进行分析,得出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符合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吉林省不同地市间的农村居民消费呈现出空间集聚现象;9个地市的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吉林省在制定农村居民消费政策时应该考虑空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贵州农村居民家电拥有量少、消费档次低,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明显,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消费空档,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十分不利。本文从贵州农村居民家电消费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制约其家电消费的因素,提出了扩大贵州农村居民家电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军明  张丽 《消费经济》2007,23(1):78-80,59
文化消费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在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普遍增长的同时,地区之间的文化消费差距依然明显。在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基础上,三个地区的实证分析表明,前期文化消费状况比当期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更大,高收入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文化消费倾向高于其他地区,而低收入地区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更多地受前期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支持了“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杠杆可以撬动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并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自价格弹性绝对值在各项数据中位居第三,文化消费对于江苏农村居民而言属于发展型与享受型;居民文化消费受自身价格影响最大;食品价格对文化消费影响明显.必须提高江苏农村居民中低收入户的收入、降低农村文化产品价格、提高公共文化供给、稳定农村食品价格、减轻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8.
《商》2015,(37):48-49
文章通过介绍国内外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概括,对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购买行为、成都市农村居民不同群体消费结构及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国内外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概括、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购买行为、成都市农村居民不同群体消费结构及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成都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与需求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扩大农村消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移动互联网对突破有形市场时空限制、改变农村居民消费习惯与消费模式、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农村数据,实证分析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而利用衡量相对剥夺水平的卡克瓦尼指数探究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比于非一线城市样本、老年样本和低保户样本,其在一线城市样本、中青年样本和非低保户样本中的影响更大;移动互联网能够降低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且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在非一线城市样本、老年样本中表现得更明显,在低保户样本中表现得不明显。为进一步发挥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加快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互联网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移动互联网素养,抑制移动互联网的非对称影响;积极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增强农村居民消费的灵活性便捷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和比较了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1)支出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显著性要明显强于收入政策;(2)财政政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性要高于城镇居民;(3)支出政策,除对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外,其余都具有凯恩斯效应;(4)支出政策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在东、中部地区,扩张性政策的效应较为显著,而在西部地区,紧缩性政策的效应更为显著。通过估计消费函数,本文还发现,支出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更有效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短期收入弹性,而支出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明显非凯恩斯效应的原因则在于,中、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化主要取决于预期未来收入的变化,具有更多的理性预期特征。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田振宇 《商业研究》2000,(6):138-140
与城镇居民相比,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产生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别。应采取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市场服务、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肖坚 《中国物价》2012,(12):42-45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政府推出了多种强农、惠农、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农村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化,收入结构明显优化。在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农村居民消费整体呈现较强增势,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我国农村社保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先选取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影响,接下来选取1995-2011年的省际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社保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处于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之中,社会保障支出总体上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了挤入作用,但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决定着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还决定着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可持续性。通过对我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合理性分析 ,提出了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合理选择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2007-2018年广西农村居民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数据,利用恩格尔系数和ELES模型,对2007-2012年和2013-2018年两个阶段内的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广西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调整升级需求,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项目边际消费倾向明显提升、相对贫困人口消费升级动能不足...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其收入,但短期内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本文以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为前提,通过对农村居民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寻找扩大消费的空间和妨碍消费扩大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刘莉 《消费导刊》2011,(8):8-8,15
甘肃地处西北中部,6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农村居民是一个较大的消费群体,受居住环境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甘肃农村居民又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针对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特点,分析了影响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的因素,提出了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扩大农村消费总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农村建设掀起,广东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这两年广东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反弹,意味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广东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寻求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变化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低收入,低消费,不仅阻碍了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国内市场需求。从农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分析发现,收入的来源、时间、途径、多少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都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决策过程产生影响,使得农村居民消费在相应时期产生变化。加快完善我国农村市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增长等对于正确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决策,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比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Feldstein社会保障模型为基础,从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两个维度对社会保障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其中,覆盖率可以明显减少居民不确定性,而保障水平则对居民收入支持作用明显。对当前农村居民来说,政府有关部门首先应该努力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然后再通过改变转移支付方式增加居民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