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1971年,星巴克创立,在随后的40多年时间里高速发展,以独特的"第三空间"概念培养了忠实的顾客,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本文以市场进入战略的视角解读星巴克成功走向世界的原因,以及在全球扩张过程中的失败,着重分析了在中国的市场进入战略,希望对中国餐饮企业的国际化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燕 《现代商业》2013,(19):68-69
星巴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咖啡烘烤商与零售商,在传奇人物霍华德.舒尔茨的经营下发展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店。星巴克通过咖啡这种载体,创造了独特的"第三空间",提供一种星巴克式体验。星巴克始终把产品和服务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积极倾听顾客意见,最终塑造了强大的品牌资产,提高了品牌溢价。星巴克注重员工的内部营销,并采取一种卓尔不群的口碑营销方式,培育了顾客忠诚度。本文以现代营销的视角解读星巴克走向世界的成功的营销策略,以及来到中国所采取的本地化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置身于中国的现代化大都市,他感叹:它们太大了,每一次进入我都忍不住发抖。前一阵子,读了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的《一路向前》。震憾于他不惜同时关闭星巴克在美国的7100家店铺,重新培训135000名咖啡师,以重塑咖啡品质。当霍华德·舒尔茨决定要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重塑星巴克之时,星巴克已经是一个在全球拥有数以万计门店的庞大巨人,一个不断扩长、利润也还不错的巨人,备受瞩目。而舒尔茨却敏锐地感知到星巴克正在失去咖啡的香味。在维系一个巨人继续扩张和在每一间咖啡门店重塑美好灵魂之间,他智慧地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清醒地预见到,如果失去咖啡的香味,星巴克就失去了灵魂,巨人倒塌是必然的结  相似文献   

4.
激辩     
编者按:不久前,央视主播芮成钢写了一篇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同时,他给星巴克的全球总裁兼CEO--吉姆当诺发了封邮件,追问他星巴克何时会从故宫里搬出去.没想到正是那篇博文和邮件,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永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西方看来不上档次的星巴克,开在中国颇有文化意味的故宫,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否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侵蚀,是否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更严重一点说:是否是对中国文化家园的糟蹋?这是一个无法论证谁是谁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星巴克(Starbucks),一家1971年诞生于美国西雅图、靠咖啡豆起家的咖啡公司,自1985年正式成立。近二十年时间里,以其“童话”般的奇迹让全球瞩目:1996年,星巴克开始向全球扩张,第一家海外店开在东京。从西雅图一条小小的“美人鱼”进化到今天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锁店达到7500余家(截至2004年2月)的“绿巨人”。据说,星巴克每8个小时就会新开一家咖啡店。  相似文献   

6.
微信营销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和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微信营销的方式,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提高了销售业绩。作为"体验式"营销的代表,星巴克一直致力于"体验式"营销,为顾客带去良好的体验,微信营销就是给星巴克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通过对星巴克微信营销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对星巴克微信营销的方式进行剖析,以期对其他企业进行微信营销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周全 《江苏商论》2010,(1):11-12
通过对星巴克咖啡经营模式的分析,探讨了星巴克如何从价值角度出发,为顾客创造非凡的消费体验,并有效构建企业、员工和顾客间的价值沟通体系,从而取得市场成功。  相似文献   

8.
王唤明 《中国市场》2007,(33):52-53
<正>星巴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体系,造就了其无与伦比的"星级"消费体验,从而陶醉了无数顾客的心。1971年4月,在美国的西雅图帕克市场(Pike Place),第一家星巴克(Starbucks)店正式开业。星巴克创始店的店址有数十年历史,其所有装置都是手工打造,一面墙的木头架上陈设咖啡器具;另一面墙面用来展示咖啡豆,大概有30多种咖啡豆,当时,"星巴克"只卖咖啡豆,不卖一杯杯煮好的咖啡。不过有时候也会现场泡煮,供顾客试  相似文献   

9.
佚名 《现代商业》2011,(28):72-73
尽管星巴克店内卖的都是上好咖啡,但她的核心价值不仅是咖啡本身,还是跨越咖啡以外的无形附加价值——顾客饮用咖啡的体验。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曾经说过:星巴克不是提供服务的咖啡公司,而是提供咖啡的服务公司。正因为这样,星巴克出售的不仅是咖啡,还是顾客对  相似文献   

10.
宗和 《商业科技》2013,(31):34-35
近期,央视播出的一个名为“星巴克咖啡中国市场高价”的20分钟专题片揭示:在北京星巴克,“一杯物料成本不足5元人民币的拿铁咖啡在中国卖价27元”,比美国星巴克售价高出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粮食流通技术》2016,(21):111-112
正最近,关于星巴克的消息还挺多,前有《致星巴克中国CEO公开信:什么时候才不觉得中杯顾客无知或愚蠢》引发人们对"中杯升大杯"推销的集体吐槽,后又有感恩节全场8.5折不包括现磨咖啡。喝咖啡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文化,而在我国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冬天到了,路过咖啡店时买上一杯咖啡,又暖身又暖手。上海市咖啡专委会秘书长王振东表示,咖啡不能当水喝,否则容易产生咖啡依赖症,不过这也并没有那么可怕,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央视主播芮成钢写了一篇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同时,他给星巴克的全球总裁兼CEO—吉姆当诺发了封邮件,追问他星巴克何时会从故宫里搬出去。没想到正是那篇博文和邮件,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永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西方看来不上档次的星巴克,开在中国颇有文化意味的故宫,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否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侵蚀,是否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更严重一点说:是否是对中国文化家园的糟蹋?这是一个无法论证谁是谁非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透过这场争论,我们敏锐地感觉到,我们文化自尊保护意识的觉醒。我们不反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可是要讲究一个度,讲究文化融合的底线。星巴克开在故宫,是不是超越了文化底线呢?我们关注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星巴克是一个声名远播的连锁企业,和我们杂志的定位有许多吻合之处。更因为,我们杂志社的作者队伍不乏卓有远见的学者。既然是争议,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央视主播芮成钢写了一篇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同时,他给星巴克的全球总裁兼CEO—吉姆当诺发了封邮件,追问他星巴克何时会从故宫里搬出去。没想到正是那篇博文和邮件,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永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西方看来不上档次的星巴克,开在中国颇有文化意味的故宫,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否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侵蚀,是否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更严重一点说:是否是对中国文化家园的糟蹋?这是一个无法论证谁是谁非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透过这场争论,我们敏锐地感觉到,我们文化自尊保护意识的觉醒。我们不反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可是要讲究一个度,讲究文化融合的底线。星巴克开在故宫,是不是超越了文化底线呢?我们关注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星巴克是一个声名远播的连锁企业,和我们杂志的定位有许多吻合之处。更因为,我们杂志社的作者队伍不乏卓有远见的学者。既然是争议,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央视主播芮成钢写了一篇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同时,他给星巴克的全球总裁兼CEO—吉姆当诺发了封邮件,追问他星巴克何时会从故宫里搬出去。没想到正是那篇博文和邮件,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永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西方看来不上档次的星巴克,开在中国颇有文化意味的故宫,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否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侵蚀,是否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更严重一点说:是否是对中国文化家园的糟蹋?这是一个无法论证谁是谁非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透过这场争论,我们敏锐地感觉到,我们文化自尊保护意识的觉醒。我们不反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可是要讲究一个度,讲究文化融合的底线。星巴克开在故宫,是不是超越了文化底线呢?我们关注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星巴克是一个声名远播的连锁企业,和我们杂志的定位有许多吻合之处。更因为,我们杂志社的作者队伍不乏卓有远见的学者。既然是争议,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央视主播芮成钢写了一篇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同时,他给星巴克的全球总裁兼CEO—吉姆当诺发了封邮件,追问他星巴克何时会从故宫里搬出去。没想到正是那篇博文和邮件,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永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西方看来不上档次的星巴克,开在中国颇有文化意味的故宫,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否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侵蚀,是否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更严重一点说:是否是对中国文化家园的糟蹋?这是一个无法论证谁是谁非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透过这场争论,我们敏锐地感觉到,我们文化自尊保护意识的觉醒。我们不反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可是要讲究一个度,讲究文化融合的底线。星巴克开在故宫,是不是超越了文化底线呢?我们关注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星巴克是一个声名远播的连锁企业,和我们杂志的定位有许多吻合之处。更因为,我们杂志社的作者队伍不乏卓有远见的学者。既然是争议,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央视主播芮成钢写了一篇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同时,他给星巴克的全球总裁兼CEO—吉姆当诺发了封邮件,追问他星巴克何时会从故宫里搬出去。没想到正是那篇博文和邮件,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永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西方看来不上档次的星巴克,开在中国颇有文化意味的故宫,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否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侵蚀,是否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更严重一点说:是否是对中国文化家园的糟蹋?这是一个无法论证谁是谁非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透过这场争论,我们敏锐地感觉到,我们文化自尊保护意识的觉醒。我们不反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可是要讲究一个度,讲究文化融合的底线。星巴克开在故宫,是不是超越了文化底线呢?我们关注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星巴克是一个声名远播的连锁企业,和我们杂志的定位有许多吻合之处。更因为,我们杂志社的作者队伍不乏卓有远见的学者。既然是争议,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央视主播芮成钢写了一篇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同时,他给星巴克的全球总裁兼CEO—吉姆当诺发了封邮件,追问他星巴克何时会从故宫里搬出去。没想到正是那篇博文和邮件,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永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西方看来不上档次的星巴克,开在中国颇有文化意味的故宫,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否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侵蚀,是否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更严重一点说:是否是对中国文化家园的糟蹋?这是一个无法论证谁是谁非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透过这场争论,我们敏锐地感觉到,我们文化自尊保护意识的觉醒。我们不反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可是要讲究一个度,讲究文化融合的底线。星巴克开在故宫,是不是超越了文化底线呢?我们关注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星巴克是一个声名远播的连锁企业,和我们杂志的定位有许多吻合之处。更因为,我们杂志社的作者队伍不乏卓有远见的学者。既然是争议,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央视主播芮成钢写了一篇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同时,他给星巴克的全球总裁兼CEO—吉姆当诺发了封邮件,追问他星巴克何时会从故宫里搬出去。没想到正是那篇博文和邮件,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永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西方看来不上档次的星巴克,开在中国颇有文化意味的故宫,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否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侵蚀,是否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更严重一点说:是否是对中国文化家园的糟蹋?这是一个无法论证谁是谁非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透过这场争论,我们敏锐地感觉到,我们文化自尊保护意识的觉醒。我们不反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可是要讲究一个度,讲究文化融合的底线。星巴克开在故宫,是不是超越了文化底线呢?我们关注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星巴克是一个声名远播的连锁企业,和我们杂志的定位有许多吻合之处。更因为,我们杂志社的作者队伍不乏卓有远见的学者。既然是争议,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央视主播芮成钢写了一篇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同时,他给星巴克的全球总裁兼CEO—吉姆当诺发了封邮件,追问他星巴克何时会从故宫里搬出去。没想到正是那篇博文和邮件,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永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西方看来不上档次的星巴克,开在中国颇有文化意味的故宫,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否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侵蚀,是否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更严重一点说:是否是对中国文化家园的糟蹋?这是一个无法论证谁是谁非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透过这场争论,我们敏锐地感觉到,我们文化自尊保护意识的觉醒。我们不反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可是要讲究一个度,讲究文化融合的底线。星巴克开在故宫,是不是超越了文化底线呢?我们关注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星巴克是一个声名远播的连锁企业,和我们杂志的定位有许多吻合之处。更因为,我们杂志社的作者队伍不乏卓有远见的学者。既然是争议,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央视主播芮成钢写了一篇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同时,他给星巴克的全球总裁兼CEO—吉姆当诺发了封邮件,追问他星巴克何时会从故宫里搬出去。没想到正是那篇博文和邮件,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永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西方看来不上档次的星巴克,开在中国颇有文化意味的故宫,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否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侵蚀,是否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更严重一点说:是否是对中国文化家园的糟蹋?这是一个无法论证谁是谁非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透过这场争论,我们敏锐地感觉到,我们文化自尊保护意识的觉醒。我们不反对中西文化的融合,可是要讲究一个度,讲究文化融合的底线。星巴克开在故宫,是不是超越了文化底线呢?我们关注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星巴克是一个声名远播的连锁企业,和我们杂志的定位有许多吻合之处。更因为,我们杂志社的作者队伍不乏卓有远见的学者。既然是争议,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