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国高房价现状主要表现在房价收入比、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房价租金比均过高等方面。其原因包括房地产市场供给严重不足、需求过于旺盛、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信贷扩张与违规贷款现象严重以及各种垄断机制盛行等。我国应建立健全房地产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和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效遏制房价过高过快增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房产保险已作为一个产业而得到发展,房产建设与消费尤其是住房的建设与消费开始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房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同样面临风险.例如:房产财产损失风险、房产责任损失风险、房产人身损失风险等,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正在不断渗透到房产领域,房产保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对我国房产保险在走向市场经济中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创新发展对策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是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处理。本文分析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相互作用、现阶段我国投资质量和效益下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投资与消费形成良性循环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消费既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然而,在短缺经济时代,由于商品匮乏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常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和建设上,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控制需求,消费政策亦是限制性的。现在随着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逐步由供给方面转移到需求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宏观调控要从控制需求转向扩大需求,而且在具体经济工作中也要改变忽视消费的倾向,实现消费政策体系和方向上的重大调整.切实重视、推动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5.
生态型房产是未来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生态房产需求的测算有利于引导房地产企业把握生态房产的市场需求,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生态房产的概念进行可操作化的分解,借鉴并改进了陈红等建立的生态住宅需求模型。在假设社会中存在的中位人对生态房产需求是该地区所有人需求的平均数以及构建人口总数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房产需求预测模型;并运用西安市的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对2011年—2015年西安市生态房产的需求量做出了预测,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房产价格的财富效应是否存在?——基于中国的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实证研究均对房产的财富效应存在一定分歧。在我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年至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与房产价格指数的面板数据基础上,应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房价上涨对高中低不同收入阶层的财富效应,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我国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并没有产生正的财富效应而是产生了“挤出效应”;并且,高收入阶层消费减少的幅度最大,低收入阶层消费减少的幅度最小。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与购房需求,应挤压房价中的泡沫,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刺激高收入阶层买房,提高炒房行为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在许多国家都是支柱产业,我国房地产业有巨大的长期潜在需求。市场经济是一种非均衡经济模式,金融房地产业高度垄断,宏观调控稍有放松,就可能引发泡沫经济。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经济学博弈论理论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研究,将部分地方政府与房产开发商之间的博弈,以及房产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博弈,通过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制定和指导,可以规范房地产市场,并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突出表现在房地产价格过高,进而导致中低收入者需求不足,房产市场供求不平衡。在调节房地产市场运行的诸多宏观调控政策中,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梳理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制,进而对当前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需求管理的反周期政策,以扩大公共开支为最主要的调控政策。但是,鉴于当前国民经济中结构性和长期性矛盾并未得到缓解,我们有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探索宏观调控模式的重构。本文在理论推演、国外经验借鉴以及我国实践经验研究基础上,提出当前的宏观调控理念应由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向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协调配合,创新监管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价虚高的现状主要源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GDP情结"、房地产开发商的垄断和暴利、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以及地方政府调控执行力不足等方面。虚高并持续快速增长的房价水平将加大金融风险、抑制内需、延缓城市化进程、拉大贫富差距、降低居民生活质量、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并导致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中央政府应强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平衡各方利益并破解土地财政,实现我国房价合理回归。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崩溃、居民因购房而负债累累的言论在广为流传。但事实是,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虽有结构上的供过于求,总量上却是供不应求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泡沫,房价也不可能大范围下降。中国的住房市场和住房金融体系尚处于发展与转轨过程中,今后,应理顺住宅供给体系与住宅金融体系,拓展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住房行业垄断厦暴利行为的监管,以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1-2013年的281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土地供给对房价的空间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中国房价快速上涨的成因。研究发现:首先,从全国来看,房价对土地供给的总弹性为-0.0532,说明土地供给减少推高房价;土地供给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将会高估土地供给对房价的直接效应。其次,土地供给的空间效应还存在时空差异,2003年后东部土地供给的空间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土地供给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导致东部地区房价进一步上涨。此外,研究还发现工业用地面积占比对房价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需要深化土地供给侧改革,增加东部土地供给总量,并调整土地供给结构,防止工业用地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14.
外资优惠政策与外资企业垄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一个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竞争的古诺竞争得出结论,现行的外资优惠政策是造成在华外资企业垄断势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华外资企业利用垄断势力进行产业控制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已经十分明显。因此,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应当根据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以规制性的外资政策取代现行的激励性的外资政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分析并将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发现同国际大都市相比我国同类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中居住用地比例过低,工业用地比例偏高。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模型进一步讨论现行土地结构的成因,模型研究的主要结论显示:垄断土地制度建立后,土地资源的配置向工业部门倾斜:房地产部门的土地要素投入减少,工业部门的土地要素投入增加。在垄断性的土地供应制度下,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且垄断程度越高福利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房价持续上涨,远超过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本文从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需求以及市场秩序三个方面来寻求答案。引起房价上涨的需求被分为正常需求和非正常需求(包括投资和投机需求,被动需求和非理性需求)。而土地供应和房屋供给结构是引致供需失衡的两大因素。不规范的房产市场秩序则助推了房价上涨。最后,针对这些因素本文提出了抑制房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垄断行业先后进行了两轮改革。时至今日,电信、电力、民航、铁路和邮政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以引入和强化竞争为主题的变革。客观地评价我国垄断行业改革的现状,总结主要经验,正视垄断行业改革面临的现实矛盾,对推进垄断行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无疑十分必要与重要。  相似文献   

18.
商品房价格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反映供求关系,体现竞争原则.衡量房价涨幅过大有两个标准:一是房价涨幅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二是房价涨幅超过房屋价值升幅.房价涨幅过大的深层原因是:需求持续大于供给;需求结构中的虚假需求膨胀;供给结构局部失调;土地价格增幅超过GDP增幅;消费者心理预期畸形.有效控制房价必须综合治理:适度扩大供给,营造供略大于求的均衡态;重点控制需求,挤掉社会需求中的虚假成分;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力度;严控土地价格涨幅,制止土地成本过快上涨;积极引导消费,提倡梯级改善.  相似文献   

19.
传统理论对自然垄断动态性的判定,只是单纯地引入需求这一因素,并在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判定。当今世界上自然垄断产业的垄断性业务范围正在迅速缩小,整个自然垄断产业的自然垄断特征只能保留于某些环节,仅仅依靠需求量的变化并不能对垄断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在传统自然垄断理论动态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加技术进步的条件,可以得出技术进步会使一个自然垄断的行业距离垄断越来越远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