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与扶贫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国敏 《开发研究》2005,(5):14-17,9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新的历史阶段农村贫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同时并存;农村贫困向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粮食主产区集中;农村特殊群体的贫困发生率高;“三无农民”成为新的贫困群体等。因此,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城镇化率和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投入,是我国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 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出现了一大转变,即从单纯救济转移到以开发为主上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单纯救济不仅未能使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恶性循环”,反而带来了许多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弊端,如“等、靠、要”的依赖心理等。若要摆脱贫困,必须大力开发贫困地区。然而,当前贫困地区开发工作中存在不少混乱的、不全面的认识,它们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发育成熟,我国农村正逐步汇入现代化文明的潮流之中,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农村文化呈现出许多现代化的新特征。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发展极度不平衡性,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的边远山区,还存在着陈旧的、低层次的、与贫困经济相伴的贫困文化,它禁锢着贫困地区农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也制约着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在探索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时,不能忽视对贫困地区贫困文化进行深层变革,不能忽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中渗透农村职业教育,将农村职业教育内容引进农村教育课堂之中。贫困既是经济的贫…  相似文献   

4.
论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杨秋宝(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对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论,自然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摆脱贫困、推进经济发展的可能。贫困地区所存在、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在贫困中具有了“富饶...  相似文献   

5.
调整反贫困政策模式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依然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调整反贫困政策模式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实现开发式扶贫向救助式扶贫的战略转移,加快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新的农村区域性反贫困度量指标,完善贫困认知和反贫困效果评价体系是促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主要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6.
雷青秀 《老区建设》2008,(19):43-45
我国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现实表明,妇女较之男性往往更贫困。鉴于贫困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从性别角度考虑贫困、缓贫及脱贫问题十分重要。笔者从移民搬迁扶贫对妇女发展的影响出发,在调查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妇女贫困的新情况以及江西省移民搬迁扶贫后妇女贫困状况的改变进行分析,诠释移民搬迁扶贫是缓解和消除贫困地区妇女贫困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一些粗浅思考,旨在夯实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推进贫困地区妇女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生 《老区建设》2013,(17):53-55
贫困地区的发展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到2020年,贫困百姓如期和全国人民同步迈进小康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模式,组织和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体现出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关爱。近年来,社会各界融入扶贫开发行列,帮助贫困地区分析贫困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广泛寻求帮助贫困地区尽快地解决群众温饱、进而脱贫致富的有效政策和措施,加速贫困地区开发,逐步改变贫困面貌,云南省贫困地区工作  相似文献   

9.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重要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的落后。消灭贫困,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在2000年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社会进步要求消灭贫困,消灭贫困呼唤农业科学技术。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就是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这是山西农科院党政领导一班人的共识;“扶贫济困,我们农科院责无旁贷,义不容辞”,院长李振吾如是说。 为推动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甘肃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本区域特征,其地区发展目标应该是:以贫困人口的发展为主体,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与健康发展。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目标是从现在到甘肃贫困地区脱贫之日这一期间的目标,因为这个目标确定的基础是甘肃贫困地区,一旦脱贫困这些地区就不再是贫困地区,这个目标就不再适用了。其次,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历来处于易发生贫困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程度要高于我国的平均贫困水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占我国贫困地区的一半多,少数民族贫困人数也占总贫困人数的一半多。而妇女在现代生活中较于男性公民有天然的劣势,她们更容易成为贫困的对象。所以,少数民族妇女是"穷人"中的"穷人",她们更需要加大关注力度和扶贫力度。本文选取少数民族妇女为研究对象,探讨妇女反贫困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贫困地区致贫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入手,对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分析,在弄清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贫困的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致贫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确定贫困的主要原因,科学制定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发展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中的女性视角——农村妇女更贫困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贫困监测数据发现,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确存在着妇女更为贫困的现象。妇女贫困主要体现在妇女在资源的拥有上更为匮乏,也缺少权力和机会来支配资源,外部支持条件也不利于妇女摆脱困境。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妇女总体经济状况低下,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收入比男性低,健康和卫生状况差,社会参与程度低。这种状况使得农村贫困地区妇女陷于贫困陷阱难以自拔,并且由于机会短缺和能力匮乏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文章建议,在扶贫实践中,应该密切关注这种现象,在扶贫工作中体现性别敏感,为两性赋权,消除性别盲视,建立以社会性别为目标的扶贫项目,使广大贫困妇女摆脱贫困的困扰。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2012,(9):48-53
"越贫困的地区,教育发展往往越滞后;教育越滞后的地区,脱贫致富难度也就越大。"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委书记马吉林在今年两会中提出,国家应重视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将教育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2012,(9):48
"越贫困的地区,教育发展往往越滞后;教育越滞后的地区,脱贫致富难度也就越大。"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委书记马吉林在今年两会中提出,国家应重视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将教育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解决  相似文献   

16.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在为消除贫困作不懈的努力,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我国政府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加快贫困地区工业的发展步伐,营造强有力的经济支柱,对于推进贫困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增强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议。一、贫困地区工业增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启戈 《北方经济》2010,(2):82-83
当前内蒙古的农牧区扶贫开发处于资金投入更多、各项政策措施更加得力,贫困群众更直接受益的时期。但不能忽视的是,内蒙古在解决温饱、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方面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通过区域性的开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帮助江西省九江县贫困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摆脱贫困,省财保公司作为九江县定点帮扶单位,“十一五”定点帮扶九江县城门乡金兰村。省财保公司始终认真履行上级赋予的扶贫帮困任务,把改变九江县贫困面貌,提高贫困农民生活水平作为自身重要工作之一,深入扎实地开展了调研、规划、立项等扶贫工作,为九江县贫困地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提高人口素质和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关注贫困,行动起来"国际研讨会上强调: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减贫事业进程 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在国际消除贫困日来临之际,"关注贫困,行动起来"国际研讨会2007年10月17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辞.他强调,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把消除贫困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坚持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0.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真脱贫的重要任务,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脱贫难度大、脱贫效率低,要准确把握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要素,贫困对象教育差是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不仅要在推进教育脱贫上做到普及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更要开展高中特色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做到真脱贫、脱真贫,通过技术培训、知识推广等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到贫困地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