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新疆农村劳动力及其转移现状,以山东、浙江发达省区为参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内在关系,为更好的处理新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分流以及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从总量、相关及回归、弹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依据1995年到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定量研究了安徽省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对农村劳动转移量的弹性,论证了当前形势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文章最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快安徽省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2009年北碚区集真村、綦江县石坪村、忠县普乐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经济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耕地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在转移规模、转移时间、转移距离、文化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经济发达地区相对次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其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程度、产出效益、种植结构、利用方式的影响更为强烈,复种指数和粮食作物比例的变化程度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劳动力转移对各地区粮食单产的影响不明显,劳动力转移比例高的地区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越 《农业经济》2002,(5):26-27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朱钅容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城乡经济往来有利于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往来的措施和办法是多方面的,但当务之急,也是首选对策应该是保护农民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由人为限制农民进城转向主动大量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使矛盾和问题得以缓解,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根本性措施的实施提供时间和空间。实施这一战略选择必须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研究。一、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适应能力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缺少适应非农产业需要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四川农村人口数量变动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讨论人口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逐年上升。自 1 978年以来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两个特点 :一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数量由 1 978年的 2 82 7万增至 2 0 0 0年的 1 70 78万人 ,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改革以来累计 60 0 0多万人至 1亿人之间 ,仅 2 0 0 2年底 ,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达 940 0万 ,按照我国制定的发展方略 ,到 2 0 2 0年至少将有 3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十六大指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1、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7.
教育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吉林省的微观数据,本文应用微明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教育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流动倾向越高,其中,具有大专学历劳动力的流动比率比具有初中和高中学历劳动力的流动比率分别高出5个和2.8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正相关;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教育收益率明显高于在农村务农的教育收益率,其中,具有初中和大专学历的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收益率分别是相应学历农村务农人员教育收益率的4倍和2倍。  相似文献   

8.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民数量的多少密切相关 ,因此 ,要想富裕农民 ,就必须减少农民。在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诸多制约因素明显的情况下 ,必须寻找有效途径和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10.
11.
研究目的:基于“环境—努力”二元因素机会不平等理论,构建农地赋权与收入不平等的概念性分析框架,探索农地赋权影响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为实现农村经济均衡、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启示。研究方法:OLS方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赋权显著降低家庭相对剥夺指数和村庄基尼系数,即抑制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主要通过提高低收入农户群体收入水平发挥作用;(2)劳动力转移在农地赋权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机制中起到传导作用;(3)家庭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的提升增强了农地赋权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在赋予和保障农民自由处置土地的权利的同时,应当完善非农就业市场和增加农村教育投资,促进农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2.
教育对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1994—2004年中国分区域农村各文化层次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比重对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总体上看,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均对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影响较大,从小学到大学依次递增。东西部农村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系数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及其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整体上低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农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贵州省608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政府作用对转出户的收入效应,并进一步对比不同干预形式影响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1)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受到两种干预的转出户分别占比82.21%和13.70%,当前以直接干预为主;(2)直接干预影响交易实施,促成农户与企业、合作社之间的流转,间接干预影响交易环境,促成农户与种植大户之间的自主流转;(3)政府干预农地流转中,转出户的租金收入未能完全补偿农业收入的减少,非农收入和总收入均未明显提高,即使将租金提高到农户期望水平,转出户土地报酬不再显著减少,总收入仍未明显增加;(4)与间接干预相比,政府直接干预下农户的农业收入更高,租金、非农收入和总收入的差异为正但不显著。研究结论:政府作用虽已内嵌于农地流转交易中,但政府干预下的对转出户的增收效应尚不显著,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仅依靠合理显化租金不足以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农户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对农村居民减贫、增加非农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增加资金向农村的流动和促进农村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没有缩小,而是继续扩大。本文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同时指出,增加劳动就业主要不是在工业领域,不在大企业,不在国有企业,而主要在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大企业资金技术密集,用人相对较少,而小企业面宽量大,又多为劳动密集型,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方面。这为我们做好城乡就业工作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指明了方向。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利用黑龙江、河南、浙江、四川4省的村庄层面与农户层面调查数据,探讨农地流转、履约环境对农地规模经营程度及稳定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固定效应模型、二元选择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良好的履约环境能够强化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地规模经营的促进作用。(2)履约环境更优的村庄农地规模户减小或退出经营的概率显著更低,且规模户经营农地面积减少比例也更小。研究结论:良好的履约环境是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发展和保障其稳定性的重要条件。构建与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加强乡村治理中的法制教育与宣传,规范要素市场交易行为以形成良好履约环境,对于保障农民农地权益和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丞  高芸 《新疆农垦经济》2010,(12):14-18,49
研究目的:定量化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与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全国178份村级调查问卷数据,建立最优尺度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农村劳动力结构是影响农地流转的显著因素,其表现为村级农业季节性剩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越大,当地农地流转程度越高;相反,村级基本没有就业劳动力与务农半年以上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越大,当地农地流转程度越低。(2)农村劳动力流动亦会对农地流转产生重要影响,其表现为村级劳动力流动率越高,当地农地流转程度亦越高。研究结论:为了促进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与应用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加快当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并积极推动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外出就业。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对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缺陷和中国农村土地是否可以大规模流转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综述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现有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缺陷的相关研究,无益于中国农村人多地少主要矛盾的根本解决。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农村土地产权和流转改革,会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剧农村矛盾和激活社会动荡。研究结论:基本保持现有农村土地制度,慎谈农村土地的大规模流转。  相似文献   

19.
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测算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研究方法:明确农村大学生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拥有性,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建立农村大学生农地流转潜力测算公式,测算出1999—2007年历年流转潜力。研究结果:经测算,自1999年高校扩招到2007年,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流转潜力为371.35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5%。研究结论:在现行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大政方针下,通过明确农村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搭建农村大学生土地流转平台和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农村大学生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市场上自由流转,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中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越来越多,而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力在农村内部流动缓慢;二是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成本高;三是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受到不应有的歧视。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二是户籍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三是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不健全;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为此,有关各方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消除这些农村劳动力流动中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具体对策包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和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