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战后,台湾经济经过几次转型,发展较快。第一次转型出现在60年代初,由替代进口工业化转变为出口导向工业化。第二次转型出现在70年代,由轻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为主。第三次转型出现在进入80年代之后,台湾当局提出“国际化、自由化和制度化”,以工业升级为核心,进一步开放台湾经济,试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台湾当局的“三化”方针。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是想得厉害一点,还是差一点……。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和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一些,积累更多一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一些。” 毛泽东这段富有哲理的论述,曾经成功地指导了辽宁,乃至全国重工业及整个经济的发展。但是,进入80年代以来,人们却把这段精辟的论述淡忘了。使辽宁重工业乃至整个工业发展位次逐年后移。当然,位次后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国家给予辽宁工业的投资逐年减少等等。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忽略了“以轻促重”全面发展的方针。从1981年——1988年,辽宁  相似文献   

3.
浙江专业市场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世豪 《浙江经济》1997,(11):40-42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格局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增长类型来看,整个80年代的经济增长,是消费需求带动的、以轻纺工业为主体的农村工业推动型;但90年代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则从以轻型化为主导的工业化过程转向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重工业增长速度开始领先于轻工业,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弱化。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市场机制开始在各个领域(包括流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切表明,我  相似文献   

4.
经济结构偏重的成因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汽车、石化、重型装备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得到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倾斜式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开始呈现出越来越重的趋势。从重工业与轻工业的结构比例来看,重工业比重一直在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0年我国重工业比重为50.6%,1995年这一比重开始上升到52.7%,到2008年,我国重工业、  相似文献   

5.
东盟国家(1984年才加入东盟的文莱国,本文将不述及)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令人瞩目的发展中地区。关于东盟国家发展经济的成功之道,以及它们的经济发展战略特点等,国内专家已经谈得不少,写得很多,我们无意赘述。本文打算从另一个角度,即从探讨制约东盟国家工业发展速度和比例的主要因素着手,来剖析它们的工业化过程和特点。一、结构现状和变革方向东盟国家的工业结构是随着新兴工业部门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逐渐增强而不断变革调整的。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它们的工业结构变革主要反映在轻重工业比例变化和制造业各部门比例变化这两个方面。1、轻重工业比例变化。工业变革导致重工业发展加快,这是东盟国家,也是大多数发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需要发展重工业杨名万马来西亚经济在经历80年代中期的萧条之后翻身而以高速增长的其中一个关键性变化就是投资的大量涌进,同时发展重工业与资本密集高科技工业。这个变化对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关系密切。外资大量涌入设厂,导致必须进口许多国内无法制造的机械设...  相似文献   

7.
从战后50年代到目前,就整体经济发展而言,韩国共经历了“经济恢复”(1953-196l年)、经济发展(1962-1979年)、经济调整(1979-至今)三个时期.但就具体产业结构和政策的调整来看,则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50年代的进口替代阶段(1953 -1962年),重点是保护和促进以轻纺工业为中心的非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借以满足内部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和社会;第二、6o年代的出口导向阶段(1962-1972年),主要是将经济的发展重点由内部市场转入国际市场,由抑制出口变为以出口带动经济运转,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工业化步伐和资本积累;第三、70年代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1973-1979年),其目标是强化工业基础,即建立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基础,提高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改善工业技术构成.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出口竞争力;第四,80年代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轻工业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连续上升.到1981年首次超过50%.1982~1999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略低于重工业的比例.都在50%左右,在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轻工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经济实现了近2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经济随之进入了调整期.GDP增长率从最高年份的14.2%降至1999年7.6%:到了1999年以后,重工业占工业比例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肖翔  武力 《开发研究》2015,(1):150-156,2
新中国建立以后,实行了赶超型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技术引进无疑是后发国家最快捷的发展道路。1949—1978年,我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50年代以"156"项为核心的从苏联的大规模技术引进;70年代前期以"四三方案"为核心的从西方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文革"结束后以加快发展为目的的大规模技术引进。这个时期的技术引进集中于重工业领域与实现工业赶超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政府主导的技术引进在资金匮乏的条件下"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大规模高端的技术引进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技术引进的决策权过于集中,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浪漫之都大连,作为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之一,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上个世纪80年代末,大连还是以重工业为主的中小城市,然而从90年代初开始,大连首先以“大连国际服装节”为突破口,打造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国际会展品牌,随后又相继开发了一系列形式各样的知名会展活动,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沙皇俄国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道路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国家的发展重点毫无疑问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于是国家财政也将重工业作为自己的扶持对象予以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泉州工业结构演变趋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争程 《特区经济》2011,(9):283-284
泉州的工业结构正处在由轻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为主的过程,这是符合工业结构规律的。然相比重工业,泉州的轻工业在规模上仍占有优势。传统轻工业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期,新兴重化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暂时取代不了传统轻工业的支柱地位。泉州工业化的过程应该是劳动密集——劳动技术密集——劳动知识密集再结合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这样的路径实现从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1、重工业发展明显快于轻工业。“八五”时期,黄山市重工业发展比例为46.2%,到了“九五”、“十五”时期重工业比重分别上升到51.7%、56.7%。15年中重工业年均增长3.2%。与全国比高出1.1个百分点,与全省比高出3.4个百分点。1990年,黄山市产出结构为轻型化态势,即轻工业比重达64.6%,是工业发展的理想时期。到1995年,轻工业比重仍为53.8%,从1996年以后全市逐渐表现出重工业化趋势,并继续有重工业化程度走高的势头,2006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9.2%。从经济发晨的规模扩张分析,重工业对GDP的贡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刘晓燕 《特区经济》2004,(10):115-1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前来投资,20多年来深圳实际利用外资由1979年的548万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319101万美元;与此同时,深圳三次产业特别是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79年深圳工业占GDP的20.5%,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为88.5:11.5;到2002年工业的比重达到47.7,而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降为33.8:66.2。实践证明外资对工业内部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一、外资在深圳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变化作用及实证分析 比较1979-2002年深圳轻重工业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轻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据统计按当年价格指数计算,在1990年,轻工业实现产值1570.89亿元,重工业533.8亿元,轻重比例为2.9:1;从1991年开始,重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产值上升了近1倍,轻重比例为2.3:1;从1995年起重工业产  相似文献   

15.
振兴东北来的正是时候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东北,在中国绝对占有重要地位。不说那新中国的第一吨钢、第一辆汽车、第一部电影、第一桶石油等等都出自东北,也不说1978年改革开放前仅辽宁一省的经济规模就相当于广东省的两倍,单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最辉煌时期的几个数字,就让整个东北人为之自豪:工业固定资产和重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5,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占全国的1/6,原油、天然气、木材、钢材、生铁、纯碱、发电设备等工业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各大区的首位……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东北三省开始出现衰退迹象。1986年,沈阳防爆器械厂破产。这是中…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实施"156项"建设项目,对当代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它启动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打下了改革开放的工业化技术基础;奠基了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制药工业等基础工业体系;催生了航空工业、航天工业、船舶工业、电子工业、兵器工业等国防工业体系;形成了全国若干重要的工业基地。"156项"建设项目是中国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奠基石,是后发国家推进工业化发展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下一个开发重点或者说第五增长极,应该是以中部为主体的农业主产区,重点是解决农民问题。如果说第四增长极是为了解决老工业基地和下岗职工的问题,那么第五增长极就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作者题记第五增长极的战略背景建国以来,我国坚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赶超战略, 该战略的指导思想是节衣缩食,以农补工,促进农村资源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农民和农业剩余向国家集中,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工商资本的原始积累,快速实现富国强民的战略目标。在实施以农补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过程中,上世纪60年代还同步实施过西线开发战略。改革开放后,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向了极端,70年代末期集中全国的资源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80年代末期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90年代中期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90年代末期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的规划。多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成绩斐然,构筑了中国四大增长极,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和东北三省(正在构筑中)。  相似文献   

18.
<正> 新疆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有条件、也应该利用其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吸引其它社会、经济资源来发展现实生产力,即遵循自然资源转换型的发展模式.一、症结所在1985年新疆采掘工业产值占重工业产值42.89%,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之和约占重工业产值的70%左右。资源工业在新疆工业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新疆的资源潜在优势远远没有得到充分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形成并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为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通过"一化三改"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渐形成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强调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的优先发展,使新中国在工业化之初即选择了高污染的产业结构。同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强调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产出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拉美各国普遍采用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拉美各国经历了一个相对较快的持续增长阶段,人均GDP从上世纪50年代的396美元增加到80年代的2045美元,拉美实现了从落后农业经济向先进工业经济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