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在遥感和GIS的技术支持下,使用1984、1994、2003和2014年4个不同时期的MSS、TM、ETM+、OLI的影像数据,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提取了南充市城区在四个不同时相的建成区面积;采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分别计算提取了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城市重心、中心迁移率、城市扩展弹性系数等指标,对南充市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人口的统计数据对城市扩张驱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4-2014年南充市城市空间扩展呈现快速扩展的趋势,其中2003-2014年南充市城市空间扩展速度最快;南充城市空间扩展主要发生在顺庆区,嘉陵区,整个城市的重心逐渐向东北部发展;人口增加和工业化进程是南充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交通建设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翁发春一、城市空间扩展的概念和空间扩展的形式城市空间扩展是指城市在城市发展的内外力作用下空间的推移,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的体现,也是城市自身解决内部问题的动力。如旧城改造,道路拓宽、特别是对外交通枢纽建设,开发...  相似文献   

3.
谢智敏  甄峰  张姗琪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0):48-57,封2,封3
大数据的出现为城市就业空间的精细化研究和规划带来新的契机,以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融合多源数据手段,通过多尺度GIS空间分析、单中心与多中心模型验证、规划对比分析与二元逻辑回归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城市就业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作为实证分析对象,主要结果如下:①随着空间尺度的不断缩小,就业空间结构的多中心性初步显现,城市外围的大厂新村与徐庄高新区基本形成副中心,但新街口主中心依然强势,与其周边地区呈现出紧密粘连的一体化特征.②城市规划与现实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带缺乏就业人口集聚,中心体系规划中的主中心发展较为滞后,需因地制宜持续强化多中心空间结构.③在就业空间主中心—副中心—密集区—稀疏区不同层级之间,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应着重在多类型交通协同、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与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文分析了经济转型背景下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制度转型如何影响中国城市的空间扩张过程,并基于1998年、2002年、2004年和2006年中国地级市建成区数据对Muth-Mill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交通改善、服务业发展是中国城市空间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分年度的回归表明,近年工业化对城市空间规模的影响不显著;受国家对土地空间规制的影响,城市对农村的相对效用未能影响城市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各个城市表现出不同的形状特征.城市空间形状可以从交通通勤、建筑布局等方面影响碳排放.因此,不同的城市空间形状有着不同的碳排放强度.研究首先基于Boyce-Clark方法对我国35个城市(直辖市、省会及副省级城市)2000年和2009年建成区形状指数进行测算;再采用碳排放计算模型对35个城市建成区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得到单位建成区面积碳排放强度;最后利用Excel软件分析城市空间形状与碳排放强度的耦合关系.根据两者相关性,提出低碳排放目标下的城市空间形状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范晓鹏  郄海潮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6):中插34-中插39
以1985~2020年35年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源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手段,对西安都市圈中心城区的城市扩展强度、扩展速率、扩展方向等进行定量测度,分析其空间演进特征.研究发现,西安都市圈中心城区从1985年的127.63 km2扩展到2020年的990.35 km2,35年间城区面积扩展了 7.76倍,扩展强度在1995~2000年和2010~2015时间段出现过两次波峰.在扩展方向上,1985年至2000年西安市城区主要向东部、北部及西北部扩展,2000年至2015年城区主要向西部、南部与西南部扩展,2015年以后因"西咸一体化"加速,西安市城区重点向西扩展,西安与咸阳两市之间的空白地带进一步收缩,并最终连为一体.在影响机制方面,经济发展是都市圈空间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力,交通路网建设是重要支撑,"西咸一体化"、西安市政府北迁、大学城建设等政策因素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历史文化对于区域认同及城市功能提升有显著的"黏合催化"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则奠定了都市圈的总体空间格局,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的发达,这一制约作用在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与对外交通主要方向相关性的理论,通过分析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向可以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2001~2004年、2005~2008年上海市对外的交通方向、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历程,并根据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向对上海市2020年城市空间发展方向进行预测,认为2020年上海市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以朱桥和安亭、枫泾方向为主。上海崇明南通通道以及上海至舟山的跨海大桥对上海对外交通格局的改变不大,不会引起城市发展方向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城市居住区步行系统的构建问题.首先分析居住区步行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和构建要素,居住区步行系统主要受步行者行为、步行空间要素、外部交通联系、步行交通量和步行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居住区步行系统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步行系统的主体和客体要求;以杭州朝晖现代城一期为例,具体分析了步行系统的构建要素和构建途径;最后对居住区步行系统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韩国汉城都市区的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都市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城市化过程中 ,当扩散作用强于集聚作用并占主导地位时 ,城市要素和职能开始自城市中心向外围移动和扩散。在郊区化阶段 ,城市性用地由中心城向外不断扩大 ,原先受农业支配的非城市地域逐渐转化为非农产业为主的城市地域。与此同时 ,中心城与外围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强烈 ,功能联系越来越紧密 ,从而形成由中心城和外围地区共同组成并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新的城市空间形态——都市区。都市区的出现是城市化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但随着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 ,都市区也出现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业城市依托交通道路发展的特点,以东莞市这个典型工业城市的发展为案例,探讨了城市轴向扩展的时空过程模型.根据景观指数,利用遥感和GIS构建了能够测度轴线扩展的城市景观扩散和聚合特征的空间格局指标体系,对城市轴向扩展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由此揭示了东莞市的城市扩展过程具有沿着交通道路呈波浪式渡动的特征.发现该城市发展包舍了三个主要过程:"扩散占主导地位→聚合占主导地位"和"轴向扩展→轴间填充",反映了城市景观"有序→无序→有序"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1988-2007年城市扩展空间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城市扩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于规划师来说,理清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至关重要.应用各种空间数据和GIS分析方法,建模并探索1988-2001年和2001-2007年两个时段影响南京城市扩展的空间要素及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是导致南京城市快速扩张的主要空间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交通性公共空间分为联通性道路空间和生活性道路空间。分析了联通性道路空间盲区和生活性道路空间盲区的特点,探讨了公共空间盲区的成因,分析了交通性公共空间对城市犯罪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通性公共空间盲区治理的基本思路。指出联通性道路空间盲区治理的重点在于治理机动车辆的违规行驶、停放和行人的随意穿越;生活性道路空间盲区治理的重点在于治理人车混杂和人车拥挤。最后从合理的安全性规划设计、科学的交通管制手段、即时性的交通安全防控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交通公共空间盲区治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拥堵的背景变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背景变换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交通过度拥堵问题,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进行了背景变换研究,提出解决城市交通过度拥堵问题需要从城市的良好发育及合理的空间扩展方面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成本效益均衡的路网容量扩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海  杨超  翁克瑞 《物流技术》2007,26(4):34-35,65
从交通供给的角度寻求解决城市路网供需矛盾问题。首先建立基于成本效益均衡的道路网络扩张模型,然后设计该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给出了郑东新区路网容量扩张方案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丁洪富 《价值工程》2013,(12):326-328
本文通过对城市规模的概念介绍,以及检测城市规模使用的技术方法,本文主要是利用1988,1996,2001,2007四年的TM时序遥感影像,对重庆主城区的城市规模扩展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自1988-2007年该区域用地规模的动态变化过程及时空特征。同时还对重庆城市用地的规模检测的结果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重庆主城区城市规模扩展迅速,并先后经历了"向西扩展"和"向北扩张"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High-speed railway (HSR) have become the main transportation mode in China and a crucial contributing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HSR on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China. The multi-stag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estim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xplore the cases of 35 mega cities. The main result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 1) Opening HSR can positively influence urban land expansion, as evidenced by the 9.5% increase in the urban land expansion index after such opening. 2)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HSR station and route can accelerate urban land expansion. Each newly added station increases the urban land expansion index by 2.4%, and urban land expansion increases 4.8% when a new HSR route is added. 3)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opening of HSR on urban land expansion generally have a time lag of five years. 4) Compared with cities in the east, the midwestern one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the impact of HSR. The net effect of HSR on urban land expansion for midwestern cities is 10.9% higher than that for cities in the east. Furthermore, the mechanisms of the effect of HSR on urban land expansion are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HSR and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local governments’ land finance alongside the development of HSR.  相似文献   

17.
深化城乡规划编制改革与构建和谐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规划编制需要研究城乡和谐、人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城市内部各种利益群体的和谐.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环境问题、城市外延扩张与质量提升不协调问题、城市社会问题等.通过在城乡规划编制中对这些城市问题的研究,使城乡规划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镇空间区域扩展分析的城市化进程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城市扩展的空间数据是评估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以福清市为例 ,探讨了利用城市发展的空间数据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原理和方法。文章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别提取了福清市 1991年和 1996年的城镇用地信息 ,发现在这 5年中 ,福清市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 1 2倍。经过对城镇区域扩展进行空间分析 ,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进一步查明了福清市城镇化进程的驱动力主要为工业大发展和非农业人口的增加。但是 ,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在某些乡镇和地区起了重要的作用。综合多因子分析表明 ,福清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乡村的城镇化 ,而不是中心城区的贡献。总的看来 ,福清市城市化的水平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镇空间扩展的速度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福清市城市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域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城市低碳发展的基础。在反思传统城市地域系统规划低碳发展的局限性基础上,以临港新城低碳城市地域系统优化案例为研究对象,对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体系等城市地域系统核心构成要素进行低碳优化分析。研究指出低碳城市地域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具有高密度、高容积率、高层的紧凑型特征,多中心的梯级空间格局,分散组团式的空间开发;集约化、多样化的复合功能的土地开发;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空间规划,发达的小地域空间道路体系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