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吉林省3096户农户的田野调查数据及其正规金融信贷记录,对农户信贷违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判别,分析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形成机理。研究结论表明,其他负债显著提高了农户信贷违约的风险,且对农户信贷违约的边际影响最大,而信息透明度、家庭财务负担、家庭稳定性及家庭持续盈利能力等因素对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过程中,应该首先从完善农户信息、健全农村金融功能和提高农村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降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形成机会,保证正规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额信贷中国化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广大农村地区既存在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正规金融机构,又存在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这样的准金融机构。农村小额贷款能否缓解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信贷约束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利用江苏省苏北五市360家农村中小企业2008—2010年的调研数据,在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控制信贷需求影响的基础上,比较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行为与覆盖面,检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能否缓解农村中小企业正规金融机构信贷约束。研究发现,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更倾向于向与农业相关的农村中小企业放款,将信贷服务由富裕群体延伸到中等富裕群体,从富裕地区延伸到偏远乡镇,并使农村中小企业付出较低的交易成本即可获得贷款,表明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中小企业正规信贷约束。 相似文献
3.
农户与农村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着不同的特征,并且在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服务农村金融需求为目标进行评价,我国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绩效存在严重违背支农目标、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等问题。为了达到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应该尽快实现政策倾斜的具体化,强化资金回流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银行转型,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创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正规信贷约束对农牧户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方法]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畜牧业生产的农牧户受正规信贷约束的情况,以及正规信贷约束对农牧户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1)调研地区2569%的绒毛用羊养殖农牧户受到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且以需求型信贷约束为主,且信贷约束会使农牧户绒毛用羊的生产投入偏离产出最大化下的投入水平,最终直接影响到农牧户绒毛用羊的生产技术效率。(2)年龄、受教育程度、养殖规模和参加合作社均对受信贷约束农牧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所有受约束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时,农牧户的绒毛用羊生产技术效率将提高6%。[结论](1)应加快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征信系统建设步伐,拓宽农户贷款抵押担保的范围与模式,加大对农户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2)放松政府管制,构建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降低农村金融市场交易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实施优惠利率; 鼓励农牧户适度扩大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并引导绒毛用羊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合作社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信贷违约问题,在对信贷参与主体之间的违约行为进行了机理性描述之后。结合一次静态博弈模型、重复动态博弈模型对信贷主体之间的决策行为展开了研究。同时,将模型的均衡解置于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利率异化现象对博弈双方的决策行为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论,进一步探讨了缓解农村信贷违约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政策调控约束和“双循环”农村消费市场激励的背景下,农村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成为减碳政策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本文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检验正规信贷对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正规信贷在总体上促进了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正规信贷通过提升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抑或通过改善消费结构降低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正规信贷对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结构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特征。积极发挥正规信贷的调控作用,着力降低整个生产周期的碳消耗,引导家庭向绿色消费模式转变将是应对当前环境压力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规信贷可得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运用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规信贷可得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对资金借贷的需求比较大,其借款的主要目的是收购农产品,那些固定资产规模大、信用等级高、与银行关系密切、示范等级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可以获得正规信贷的,但具获得的信贷额度还不能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合作社要提高正规信贷可得性,首先,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其次,要完善财务制度,积极参与信用评估;再次,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提高金融机构对其信任度。此外,金融机构也要通过自身金融创新,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供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金融发展迅速,农业产业调整取得显著效果。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农村金融中的重中之重,农户收入增加不仅是深化改革农村金融的着力点,也是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中心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户在贷款之中存在的需求与困难,并有针对性地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9):34-34
2007年上半年,各级合作金融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按照银监会的统一部署,在完成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又对非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2007年6月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完成非信贷资产分类工作。为确保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质量,银监会进行了充分准备,他们借鉴商业银行资产分类的先进经验,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以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安排湖北省十堰、襄樊、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面临的巨大信用风险严重抑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的管理.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信贷双方的动态博弈分析,认为各种制度的缺失和农村金融机构微观的风险管理能力欠缺是农村金融信用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依赖于独立信用风险主体的培育、农村金融生态工程的建设、博弈主体之间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博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引导农村金融借贷双方重复博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制度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有效性,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的低效率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有关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需求主体,集中化趋势下的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协调发展的难题,构建分散决策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也许是局限条件下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制度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中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制度的创新。然而遗憾的是 ,中国农村金融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 ,发展缓慢 ,严重制约了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用新兴的制度经济学理论 ,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并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设想。一、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道格拉斯·诺思对制度及制度变迁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诺思认为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 ,一旦进入某一路径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其原因是 :制度变迁过程与技术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户借贷行为的区域差异稳定,整体表现为东、中、西的梯级递减格局。我国应强化金融政策对非正式借贷、生产性借贷的影响,增强正式金融对东中部地区的信贷支持,促进非正式金融对西部地区的信贷供给,以及重视对农户中长期信贷资金的供给。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金融组织空间结构是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和金融组织发展过程的现实体现,是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与演变的结果,在组织内部和地区层面上均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对农村金融组织的空间结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国农村金融组织按“自然算法”而非“经济算法”设置机构,决定机构设置的数量;并通过测算泰尔指数,论证了中国农村金融组织存贷款结构所存在显著的地区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8.
19.
20.
信息成本、不完全契约与农村金融机构设置——从农户融资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农户融资难的事实表明 ,现有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融资的交易费用高昂 ,难以满足农户的融资要求。本文运用信息成本理论和契约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现有金融机构距离农户较远 ,导致其对农户融资信息成本高昂 ,以及自履约实施机制的缺乏。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 ,必须从农户缺乏抵押和担保这一硬约束出发 ,安排贴近农户的金融机构 ,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并充分利用人际信任和自履约机制 ,从而减少金融机构和农户间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