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0年,我县推广渔稻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在高老家乡韦洼村实施"渔稻混作、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总面积650亩,鲈鱼养殖面积200亩,常规鱼面积310亩,渔稻综合种养140亩(其中养殖河蟹30亩,稻田110亩)。实施渔稻综合种养,在稻田养殖河蟹等水生经济动物,水稻可以为河蟹提供良好的生长、生活、栖息、防暑、蜕壳的环境;河蟹不但能将稻田中的野杂草、水生植物和蚊子幼虫等吃掉,  相似文献   

2.
正"稻-鸭-鱼"综合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稻-鸭"共作的基础上,增加了鱼作为经济品种,充分发挥稻田的生产潜能,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养殖业生态化发展的一种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水稻生产依赖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冲突的矛盾被鸭和鱼在食物链上的增益作用极大化地  相似文献   

3.
<正> 湖南省安乡县是一个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常年种植水稻40万亩左右,稻田耕作制度主要是肥——稻——稻、油——稻——稻、油——稻等“老三篇”,农业结构单一,粮食产品难卖,稻田效益低下。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县大力改革稻田耕作制度,利用稻田良好的生态环境,实行立体种养,即在种好水稻的同时,在稻田养殖鱼类、河蟹、泥鳅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顾问》2021,(3):28-29
稻蟹共作的核心技术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稻田栽插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的方式,保证水稻一行不少一穴不缺、测土施肥、四周挖环沟、投放大规格扣蟹、科学投喂,达到水稻增产、河蟹增大的目的。采用该项技术,水稻增产5%~17%,增效30%;稻田成蟹产量25~30kg/亩。该技术适宜北方稻区,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村经济》2014,(4):45-46
稻鸭共生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营造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稻田养河蟹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模式,也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式,它可使水稻少施1次肥料,又可增加稻谷产量,使蟹、稻获得双丰收。稻田养河蟹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如果投放幼蟹养1年,亩产成蟹可达50~70kg,亩产值达万元以上。据研究,连续3年养蟹的稻田,耕层0~15cm的土壤有机质提高1倍左右。可见,稻、蟹共生的结构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稻田养殖河蟹在我们榆树市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模式,它是一种利用稻田养殖河蟹的稻蟹互利共生的生态养殖方式。在稻田里养殖河蟹有很多好处:首先,稻田可以为河蟹提供良好的生活场所和一定的天然饵料,使河蟹得到良好的生长。其次,河蟹不仅能够帮助清除稻田内的杂草,使稻田里得到更加充足的光照,促进水稻生长;还可以预防稻田内的虫害,粪便还可以肥田,从而减少稻田内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既保证水稻具有良  相似文献   

8.
正常见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有:稻-甲壳类(小龙虾、青虾、河蟹)、稻-鱼类(泥鳅、黄鳝、黄颡、鲴类、鲫鱼、草鱼、鱼白鱼、鳜鱼)、稻-鳖、稻-蛙、稻-鸭-鱼等,其技术要点通用之处不作赘述,仅就其密度与特殊之处分述如下:一、稻-甲壳类综合种养模式(一)稻-小龙虾模式1.投放亲虾养殖模式,每年9月中下旬于鱼沟鱼凼中投放亲虾,投放量20-30kg/亩,规格30-35g/只以上,雄性个体宜大于雌性个体,雌雄比2-3∶1为宜。2.投放幼虾养殖模式,每年3-5月于鱼沟鱼凼中投放幼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辽宁省桓仁县鸭稻共作生产模式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鸭稻共作的作业流程,生产模式的生态结构,并对鸭稻共作效益加以分析,表明"稻鸭共作"生产模式在水稻生产中,能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南京汤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惠泉"有机稻米的生产过程完全采用自然农耕法种植。整个生产基地每年只种植一季水稻,冬闲时套种绿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有机稻米提供主要营养来源。在水稻生产整个过程中,只施用有机肥料,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稻鸭共作技术,起到除杂草、灭病虫、补肥料的多重功效。生产基地设置灯光诱杀虫害,有效降低了害虫发生基数。分析了种植绿肥、稻鸭共作、施用有机肥和灯光诱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在如皋市搬经镇兴夏社区、苏州吴江区同里国家农业示范区都有一块醒目的"水稻零农药零化肥优质高产栽培示范基地"标牌,田里生长的水稻也一直为人所好奇。这两方金灿灿的稻田让参加"水淹稻——水稻零农药零化肥优质高产高效有机种植新技术"水稻实产验收的专家们惊奇了一把。上月底,专家组在两地随机实割一块田,按照实测面积、单独收割、计算毛重和净重、扣除水杂等规范化程序,两基地有机水稻亩产分别达468.3公斤和512.0公斤。  相似文献   

12.
<正> 稻田养蟹是综合利用水稻、河蟹的生态特点达到稻蟹共生、相互利用、从而使稻蟹双丰收目的的一种高效立体生态农业,其经济效益是单作水稻田的10倍。 一、稻田栽培技术 1、选地:养蟹稻田必须选择灌排水畅通、  相似文献   

13.
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对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增加稻农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湖南省近年试验示范推广的安全卫生优质食用稻米生产技术(采用稻鸭生态种养+频振式诱蛾灯+沼气肥模式。简称天灯地鸭沼渣),推广前景十分看好。鸭子为水稻除草、治虫、中耕、施肥;频振式诱蛾灯诱杀成虫.减少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濒临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境内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全区水稻种植面积达22万亩,多年来一直为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水稻价格下降,水稻种植的效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济宁市任城区承担了农业部稻渔共生综合种养基地项目,全区发展稻田河蟹养殖面积达1800亩,亩收  相似文献   

15.
盛夏时节,走进天门,在天门四海生态农业科技稻鳅共生基地中可以看到,稻田里的秧苗,绿油油一片,在每块稻田的四周,却空出宽约80cm、深约40cm的沟渠。据基地负责人顾益朋介绍":这是稻鳅共生模式,就是泥鳅与水稻共生,泥鳅在田中游动,疏松土壤,泥鳅粪还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收获泥鳅的同时,也提高大米质量,增加稻田收入。"  相似文献   

16.
《农民科技培训》2004,(9):28-28,27
稻鸭共育新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达到稻鸭双丰收、环境优美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与传统的大群体稻田放鸭不同,稻鸭共育共生是以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野养为特色的;二是要选择适宜的水稻、鸭品种,培育适合稻田养殖的健壮雏鸭技术.合理运筹和调控肥水,做好稻田病、虫、草生物与生态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正> 近两年,白城市的河蟹养殖发展很快。由于稻田养蟹的经济效益好,已吸引越来越多的稻农转向养蟹。利用稻田养殖河蟹可获得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农业生态化、种养相结合闯出了新路子。为了推动我市名优水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开发稻田养蟹,我们  相似文献   

18.
稻鸭共生生态模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稻鸭共生”模式的内涵 可概括为“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绿色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采用“稻鸭共生”模式,在秧苗返青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让鸭子白天和夜晚一直生活在稻田里,可以产生互作效用。  相似文献   

19.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在水稻稳产前提下,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提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各地掀起稻田综合种养浪潮,浪潮中的浪花之一就是"稻虾连作"。其具有投资少、养殖风险小等特点。我市芜湖县一养殖基地利用低洼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稻、虾、鱼"综合种养模式。根据水稻与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关系,在不破坏地块耕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