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这一现实,加剧了我国养老金缺口的问题。作者从养老金缺口主要缺在个人账户的现实入手,分析了产生缺口的原因,并据此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应对"白发冲击"。  相似文献   

2.
在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等背景下,近年来,"延迟退休"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争论。本文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并不能完全弥补养老金缺口。本文提出可以采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大对社保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等措施有效弥补养老金缺口。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或许在2035年耗尽,“十四五”期间我国养老金保障缺口可能达到8万亿至10万亿元。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商业保险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的模式及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商业保险参与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健全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养老金投资监管及商业养老市场发展、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产品多层次财税政策支持、推进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制度改革和提升公民养老保险意识与素养等。既有国家引导乡村振兴的金融战略导向,也有国家扶持居民创收的金融支持举措,使养老保障类型的选择建立在遵循法制化原则条件下,寻求效率与公平均衡的基点之上,以期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在法律保障下实现养老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民银行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养老金缺口,能够使其形成过程更加数量化、具体化、清晰化。为此,我们先对养老金缺口、离退休人数分别建立对数-线性增长模型,然后再对两个变量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和讨论。一、指标选择与数据选取我们以养老金缺口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Y,以离退休人数为解释变量(自变量)X,以时间序列为时间变量T,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三部门世代交叠模型,依据现实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考察在不同时间跨度下不同净迁移率对养老金收支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净流入的增加会导致养老金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收入与支出都增加。短期内,人口净流入会缩小养老金缺口,形成一定的养老金盈余;但长期内,人口净流入会使养老金缺口进一步扩大。鉴于此,地方政府通过吸引外来人口短期内缓解养老金缺口是可行的,但欲据此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缺口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理财》2012,(11):6
发展平台经济与促进区域合作高峰论坛9月25日在上海举行,戴相龙受邀参加论坛并作主旨演讲。在论坛上,他坦承养老金确有缺口,并建议通过完善养老制度,以达到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养老金缺口问题引起国家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养老金缺口是我国养老体制转轨成本、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支付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养老金"双轨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短期来看,养老金缺口会给我国的财政支付造成巨大压力;从长期来看,它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为了化解养老金缺口风险,可以采用渐进式延迟退休、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国有资产划拨、养老金并轨、提高养老金投资规模和收益率以及发行政府债券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发出中国政府负债最高达50.44万亿、最低也有32.24万亿元刺耳警示的同时,巴克莱集团在最新的分析报告强调,由于养老金缺口的不明,未来中国的政府性债务水平还将受到显著影响。作为对巴克莱声音的策应,《纽约时报》援引某研究机构发布的材料称,未来20年内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将累计至10.9万亿美元,这将导致未来中国老无所依。至此,中国养老金缺口这一敏感话题再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9.
养老金实行多元化投资是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重大影响。而养老金投资市政债是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实现其保值增值的一种新模式。在对我国养老金投资市政债的现实情况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基础上。借鉴基金投资的“四性”标准并参考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养老金投资市政债的可行性:运用期望——方差模型,选取CPl月增长率和人均工资月增长率作为目标收益率,得出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养老金投资市政债的最优比例;从建立政府评级体系、构建合理的投资机制、注重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国际上目前采用的税收缺口测算的主要方法,即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做了介绍,并系统比较了两类方法的适用环境和各自的优劣,同时分别给出了国际上用这两类方法测算的两个具体实例,最后,总结了国外税收缺口测算实践的特点,并给出了我国目前进行税收缺口测算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曹雪琴 《上海保险》2008,(11):54-59
本文从现代养老金融的基本模式出发,考察我国养老资产积累中,投保型养老体系发展的状况和问题。结合国际经验,探讨加强利用商业养老保险机制,拓展投保型养老储蓄工具,构造均衡多元化养老金融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金结构不均衡,第一支柱占比过高,第二支柱占比偏低,第三支柱缺位,单纯的参量改革已无法解决养老金体系不可持续的难题,主动开启养老金第三支柱的结构性改革是重要突围途径。信托业作为第二大资管子行业,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资产、品牌与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建设养老金第三支柱的重要一员。本文认为,从管理长期限资金的社会信誉与实操经验、非标信托资产与养老金配置诉求的匹配性、FOF产品的投资管理能力等方面来看,头部信托公司均已具备管理养老金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初,在我国实行20余年的养老金"双轨制"被正式废除.通过构建"并轨"后新入职职员的养老金替代率精算模型,测算其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职业年金替代率和总养老金替代率,以此探究养老金"并轨"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人"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但由于职业年金的补充作用,总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仍然可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改革后"新人"的养老金替代率不仅与缴费年限相关,而且受到缴费基数、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以及职业年金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更加具有激励性.据此,提出要统一养老保险体制、完善养老金筹资模式、采取"保低限高"的养老金调节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政策等建议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员的养老金替代率、维持养老待遇,并促进养老体制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在对我国金融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我国金融体系建设角度对如何进行金融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金融体系创新的发展策略和构想.主要包括:发展资本市场,延伸投资银行功能,完善金融体系;逐步实行混业经营,加快金融业国际化进程;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金融体系建设谈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金融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我国金融体系建设角度对如何进行金融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金融体系创新的发展策略和构想。主要包括:发展资本市场,延伸投资银行功能,完善金融体系;逐步实行混业经营,加快金融业国际化进程;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根据《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我国银行业监管新工具箱的核心监管工具仍然主要是资本和拨备要求。而在信贷规模高速增长之后,2010年我国银行业已进行了大规模外部融资,今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第二波婴儿潮的人口集中变老,未来10年我国必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月前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建设上三支柱结构失衡。我国养老领域的制度安排及产品设计均需要更加重视老年人财富管理的诉求,进而推动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养老金、养老服务、养老产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融资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试验区融资需求和融资供给的测算,认为未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面临巨大的融资缺口,并且这种缺口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为此需要加强区域内金融创新、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增加引进外资强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养老保险金作为一项关系到广大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始终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然而,由于改革措施的一致性、制度的整体安排等原因,使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发展中显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退休养老金双轨制”一直被社会深为诟病,由于“退休养老金双轨制”所导致的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悬殊,在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金“剪刀差”甚至仍有扩大迹象.因此,社会上要求取消“双轨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我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这使得尽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显得极为急迫和重要.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入手,总结当前我国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形成的背景、原因以及现状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退休养老金双轨制逐渐暴露的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公正、贫富差距等问题,对废除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主要困难和必要性进行了双向分析,在借鉴国外不同先进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投石问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