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问题研究》2002,(6):42-43
粮食产业一体化经营是按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原则,由农、工、商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或利益共同体,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型粮食经营形式,代表21世纪中国粮食经济发展方向。发展粮食产业一体化经营,改变粮食产业产、供、加、销相互分割,有效地将粮食生产与流通衔接起来,既是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政策取向,也是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理想选择,实现第二次创业的有效途径,其难度和意义不亚于粮改。为顺应客观情况变化,近几年,国有粮食企业利用一头联结农户、一头联接市场的优势,发展订单农业,发展粮食生产基地,发展企业+农户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自营进出口企业迅速发展,这为国有粮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求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国有粮食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对此却反应迟缓,行动滞后。因此,国有粮食企业必须把握机遇,加快步伐,增强国际竞争意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寻求发展。一、国有粮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国有粮食企业要寻求生存和取得发展,必须在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有粮食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经济大环境的要求。第一,国际间经济交…  相似文献   

3.
订单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产供销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也给粮食购销活动带来深刻的变化。但粮食企业在发展订单粮食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实际问题。一是价格问题。从反映的情况看,粮食订单的履行率普遍比较低。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粮食订单中的价格因素。从客观实际上说,不论是粮食订单也好,还是传统的粮食收购也好,农民关心的是粮食的收购价格。因此,国有粮食企业只有在收购价格绝对高于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较高的订单兑现率,这显然是粮食企业所不能接受的。这也可以看出,现在的粮食订单在生产与销售的一体化程度上是十分不够的。在粮食订单中,价格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约定内容,但实际上却起不了对双方的约束作用。由于粮食订单的双方没有在收购价格上找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产、购双方实际都对执行订单合同缺少诚意,也就难以取得相互的协调发展。二是产品技术问题。订单农业从本义上说,它是一种农产品的市场化生产形式。公司掌握雄厚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并在农产品的生产中提供技术保证,使农产品最终具有市场商品的技术优势,从而保持和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技术优势是发展好订单农业十分重要的条件。从这一角度看,粮食订单还是十分原始的,甚至还不具备订...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重庆市长寿区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当前粮食产销平衡地区众多国有粮食企业无论是在收购还是在销售方面,其主渠道作用都在日益降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包括国有粮食企业历史负担重、经营成本高以及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造成的竞争加剧等,但其实质原因却是企业长期依靠财政补贴维持生存,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国家应把培育和完善多种粮食经营主体公平参与粮食市场竞争作为主要政策目标,保证粮食宏观调控的可持续性以及粮食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5.
文章病院     
一、充分利用粮食企业网点多的优势,推行订单农业我们在所辖的6个乡镇近25000农户,积极开展订单粮油工作。通过今年近两个月努力,共签订单粮油合同3667公顷订单粮食近6000吨。为掌握粮源奠定了基础。二、建立种植结构调整基地逐步使企业发展到“基地+农户+企业”的经济合作体。到目前已发展了一个67公顷小杂粮种植结构调整基地。我们将全面负责收购和销售。三、上门服务与农民交朋友市场经济竞争的焦点就是争夺做到农户产前价格早知道、产中享受生产技术服务、产后上门收购服务。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从局部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人才竞争、技术竞争和信息竞争发展到全方位的企业整体性实力的竞争──企业形象的竞争。粮食企业经营着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这一特殊商品,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同样会面临着这种竞争。粮食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或者说是一种整体的外观,犹如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常常是通过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表现出来。在计划经济时期,粮食企业的形象有政府的影子,是政府的职能部门。随着市场放开,多渠道经营一哄而上,受诸多客观条件制约的粮食企业经营步履维艰。有的…  相似文献   

7.
粮食订单作为纽带紧紧连接市场与生产,作为一种新的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契约式经营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粮食购销企业所采用,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农户所认同.但是在实行粮食订单过程中,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使得某些政府、企业和部分农民心存疑虑,产生了吃了"定心丸"并不"定心"的感觉.农民怕企业说了不算,企业怕农民拿合同不当回事,政府往往是粮食订单的见证人或鼓励者,面对这种两难境地,说谁都不是.  相似文献   

8.
“订单农业”,作为联接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新形式,较好地避免了互不衔接,产销不对中的弊端,为农产品生产找到了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出路,为市场找到和培植切合消费者需求的生产基地,从而实现了生产与流通的“双胜双赢”。粮食是重要的农产品,更需要“订单农业”形式进行引导,实现粮食生产的效益化。因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过去粮食生产与流通、消费等,存在着严重的产销脱节,供需失衡等扭曲现象,不仅造成了粮食生产的效益低下,制约了粮食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国有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如基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大量适销不对路粮食,长期压库,造成收购资金沉淀,增加各项费用开支,等等。解决粮食生产与粮食流通、消费存在的“悖反”现象的办法,“订单农业”无疑是十分可行可取的。然而,“订单农业”是柄双刃剑,在可能对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生存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因为,“订单农业”是在粮食经营日益市场化的情况下提出和实施的,而粮食市场则是瞬息万变的,同时“订单农业”是一种相互有约束力的承诺,如果判断失误,操作不当,会带来损失。因此,对“订单农业”要分析要研究,并在实际操作中弃弊扬利,最大限度地发展其积极作用和效应。  相似文献   

9.
粮食购销市场、价格完全放开后,除了在市场粮价低于政府制定的粮食收购价格底线时,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指定国有粮食企业按照政府定价收购农民余粮并给予购销差价损失和储存费用补贴外,国有粮食企业靠吃补贴过日子的时代已经结束。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防止企业产生新的亏损是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里生存和发展必须追求的目标。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国有粮食企业传统的“收原粮、卖原粮”经营方式与个体私营粮食业主灵活的经营方式相比很难具有竞争优势。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方式,寻找企业新的利润源已成为国有粮食企业防止产生新的亏损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延津县引导农民依单种麦,企业依单收麦,履约率保持在100%,使企业农户实现双赢,在实践订单粮食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但就全国范围而言,“订单”背后的问题令人忧虑。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我国农村订单农业的合同兑现率不到20%,80%的订单都成为一纸空文,企业和农户两头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订单”因何如此脆弱?据了解,订单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契约经济,在国外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订单粮食是粮食购销市场化过程中的产物,是从粮食流通的第一道程序———粮食收购中发展起来的,订单一般由粮食购销企业、粮油加工厂或农民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