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5月30日,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宁波余姚召开,本刊曾于6月第531期《文都视点》栏目刊发《从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余姚井头山遗址发掘始末》一文,详细报道了井头山遗址的发掘过程和考古成果。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华文化必须研究海洋文化。而井头山遗址是中华海洋文化遗址中最古老的群落,这一遗址的发现,在中国考古学史和文化遗产体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助于学界和考古界深化对中国海洋文明起源的研究。为此,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井头山遗址对沿海地区史前考古的重大意义,探讨宁波地理环境与海洋文化的关系,切实扩大遗址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正诉情八千年,寻梦井头山。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榜上有名。这也是宁波市继1998年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2002年宁波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2016年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后,第四个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项目。井头山贝丘遗址等四处也将成为宁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余姚悉心呵护河姆渡遗址"金名片"。近几年,余姚保护与传播河姆渡文化更是积极作为,通过多样载体、多种途径,全力擦亮河姆渡文化标识,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5月,河姆渡遗址入选浙江省政府发布的首批20个"浙江文化印记"名单;同年9月,"河姆渡文化祖源"余姚井头山遗址获评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目前,余姚正全力将河姆渡遗址创建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08,(4):F0004-F0004
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村口,是浙江省新近发现和发掘的又一处重要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田螺山遗址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分为6个文化层,距今年代约为5500-7000年。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保存最好、地下遗存相对完整的一处史前村落遗址,对于推进河姆渡文化考古研究的整体局面提供了宝贵契机。  相似文献   

5.
方其军 《宁波通讯》2014,(14):70-73
<正>在碱没有遮住的地方只有睫毛的烟抚养着梦幻的儿子那是石器时代的摇篮。——戈麦《渡口》从丈亭去慈城,会经过三七市镇,田螺山遗址就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发现于2001年。经测定,遗址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分为6个文化层,距今约为5500至7000年。专家称,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范畴中地面环境保存最好、地下遗存相对完整的一处史前村落遗址,对于河姆渡文化考古研究提供了更为宝贵的契机。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像极了一个倒置的巨大的疑似卫星接收器的"巨锅",建成于2007年6月,现场  相似文献   

6.
<正>宁波“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是大运河的出海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商帮文化、海防文化、海洋渔文化和海丝文化等海洋特色明显。近年来,宁波港城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取得重要成绩。宁波3个遗产区进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姆渡、井头山等史前海洋文明遗址挖掘与保护取得重大成果,永丰库、庆安会馆等“海上丝绸之路”遗址得到良好保护,兴建了中国港口博物馆,举办了大量港口文化相关论坛、节庆,  相似文献   

7.
李平  李雪海  张丽 《走向世界》2009,(19):32-35
黄河文化一脉相传 沿着黄河文明的脉络,可见滨州文化之中典型的黄河特征:黄河三角洲地区最早的人类文化遗迹发现在滨州,即北辛文化; 1991年在滨州邹平发现的"丁公陶文",被认定是目前所知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比甲骨文还早了八九百年,成为史前中华文化的根就在黄河三角洲的有力证据;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镇之碣石山,是大禹治水时的黄河入海口标志;无棣县贝壳堤岛自然保护区属海洋自然遗迹,是黄河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重要地质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余姚,一水中流,双城合璧。秦时置县,史有"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之誉。古老的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用最坚强的存在诉说着余姚的深沉与厚重;始于北宋的金冠村,建于元代  相似文献   

9.
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桐乡罗家角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遗存,可以证实我国的野生稻被驯化为栽培稻由来已久,农业发展有着7000年左右的历史。民以食为天。稻、梁、粟、麦、黍、稷,孕育了人类文明,赋予了社会发展恒久的驱动力。“黄帝之王……不利其器,烧山林,破增荣”的“刀耕火种”,开创了人类历史的辉煌;播种百谷的神农、泽披千秋、为万世顶礼膜拜;1987年荣获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造福人类,功在现代。如今,在江西一个偏远山村出现了一位引人注目的朱新华。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现代…  相似文献   

10.
丝路茶香     
正茶源于中国。在距今6000年的余姚田螺山遗址中,就发现了多片类似人工栽种的山茶属植物根须。由于饮茶具有特别明显的保健作用,加之我国茶叶区广阔,茶价低廉,所以饮茶之风迅速普及到庶民百姓之中。而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过程中,融入厚重文化的茶叶,又成为特殊的文化产品,成为世界了解中国风尚、中国品质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宁波作为海丝古港"活化石"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1.
琴箫古韵长     
史瑞玲  陈川 《走向世界》2012,(21):34-35
考古资料表明,早在遥远的史前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创造出了灿烂的音乐文化。比如,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约有八九千年: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杯形陶笛.距今约有五六千年;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窀鼓和特磬,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年。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中国史前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那么古史传说中的有关大舜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也就不是无根之谈。  相似文献   

12.
方其军 《宁波通讯》2013,(10):88-91
河姆渡这片姚江畔的古老土地,位于风景秀丽的四明山北麓,西距余姚城邦24公里,东距宁波市25公里。姚江,连接河姆渡遗址、余姚以及宁波的城邦。从行政概念上讲,河姆渡遗址在余姚市河姆渡镇。如果是有心人,进入河姆渡镇的界域,那来自遗址的一声声召唤似乎愈加强烈。真的,那种精神的吸引非常真实。曾经一位骑自行车前往"朝圣"的人写道:"我静静听着车轮碾路面的声音,渐渐地似乎脱离于现世的时空,心境平和。忽然,心儿好像被什么箍紧,就像树枝被小鸟的爪子抓紧。"如此盛大的远古文明实证现场,被发现出于偶然。1973年夏天,余姚县罗江公社(现余姚市河姆渡镇)在姚江边上的渡头村兴建水利,以抵御洪涝灾害,挖土时意外出现大量陶片和  相似文献   

13.
汪国富  李志钰 《发展》2012,(4):61-62
大地湾遗址是我国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重要聚落遗址,位于甘肃东部渭水上游的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南侧。遗址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小溪和麻家沟村交汇处的二、三级台地及长虫梁的缓山坡上。  相似文献   

14.
任银睦 《走向世界》2011,(35):31-31
早在七八千年以前,青岛地区也拥有与其他具有悠久历史文明地区一样的史前文明。作为目前所知的青岛古文化的最早源头——莱夷文化,北阡贝丘遗址所展现出的北辛文化,与三里河遗址展现出的大汶口和龙山文化,以及东岳石遗址所展现出的岳石文化,它们有着自己的发展序列和鲜明的地域特点,其中的许多文化元素纵贯整个青岛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5.
王其英 《发展》2009,(12):126-126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远在20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从那时起,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就遍布祖国各地,形成了灿烂的华夏古文明序列。在这个序列中,也包含着武威先民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迄今人类对文明模式的最新追求。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扩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观作为针对生态危机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文明观,具有成为普世价值的基本特征。因而生态文明观是当代世界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日常宁波     
<正>宁波市两考古项目入选"2018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1月6日,浙江省考古学会公布"2018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共评出10项重要考古发现,其中"宁波奉化鄞县故城调查、勘探与试掘""宁波余姚巍星路窖藏发掘"两项目名列其中。近年来,宁波市共组织实施配合工程建设抢救性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项目250余项,抢救保护了鱼山遗址、乌龟山遗址等重要地下文化遗存数十处,出土各类文物标本数万件。  相似文献   

18.
李小波 《中国西部》2011,(22):22-27
游历三峡,每当穿过一段绝美的峡谷,就会出现一湾宽谷,一处聚落,好似一个个生命的音符,跳跃出如歌的行板,众多的人类活动遗址,在峡谷中顽强的生息并向外扩展,向西联接着上游的古蜀,向东通达着下游的江汉,构成了千古文明的走廊。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最早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识和研究中国西部开发的历史,往往从中国封建统一王朝秦汉向西部扩展时开始,其实,最早开发西部广大地区的是秦汉之前就土生土长在那里的各民族。 早在距今1万年至4000年左右,广阔的西部地区几乎到处分布着远古人类居住的石器时代遗址,仅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数千个。考古学家对西部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虽有不同的归纳和分类,但大致有:沿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甘肃和新疆  相似文献   

20.
张合荣 《中国西部》2006,(10):72-73
2006年5月9日,“贵州威宁中水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重要性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贵州刚开始考古工作不久,考古前辈陈默溪先生就曾在中水中河一带作过短时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