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我国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农民增收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财政支农、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后财政支农的增收效应有所增强,农业贷款的增收效应则无显著变化;三是财政支农与农业保险的协同作用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财政支农与涉农信贷对农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四是财政支农有助于撬动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需要优化财政金融安排,形成财政金融支农有效协同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协同理论科学地应用于财政与金融支农的具体实践之中,提出了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评价财政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效果,构建良好农村金融环境,本文基于2011—2021年海南省18个市县的面板数据,采用DEA-BCC模型方法构建评价体系,对财政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表明:一是财政金融支农资金不足,影响海南省农业经济增速;二是财政金融支农资金向主要城市倾斜过度,导致资金不合理配置;三是部分地区农业技术与农业管理水平偏弱,影响财政金融资金利用效率。建议强化财政资金引领能力,推动金融资金的合理配给,推进农业科技技术转型升级,提升科技赋农水平,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创新金融支农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与财政金融支农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服务存在注重功利性、附有行政回报条件、支出结构分散、形重于实、强调有偿性、具有求稳偏好以及两者间缺乏有效互动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从不同侧面影响了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效果,为此需要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倾斜力度、杜绝各类行政报酬、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开展金融专项服务、健全金融支农补贴机制、完善担保体系并建立财政金融支农联动机制,以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系统观的视角,运用协同理论,在分析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原则,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体系的理论框架,最后提出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政策建议,供实践部门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从剖析其财政、金融支农的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入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农业问题、财政问题与金融问题三者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多方分析和论证,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将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农业投入与物流业融合的发展措施,以期达到农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的目标。为了更好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协同关系,本文基于产业耦合视角,构建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模型,并通过采集2010-2019年的相关指标数据来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广西农业与物流业的综合协调指数逐年递增态势;然而农业与物流业子系统尚处于拮抗性耦合阶段,长期处于较低耦合的协调关系;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由严重失调良性发展到基本协调阶段,随着时间推移两者协同发展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使得农业与物流业的产业融合效益有了共生局面。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2002—2021年福建省相关数据构建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确定指标权重,用耦合模型实证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还处于较低的耦合层次,关键在于金融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福建省经济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的比较优势和财政、金融支农二重难题的实际,试图超越财政支农或金融支农的单一视角,着眼于二者的整合,探索使二者优势互补并同时增强二者支农绩效的可行路径,构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经济的助推作用。结果表明: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耦合协调机制;无论在经济空间还是地理空间中,某一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可以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在东、中、西部区域中,耦合协调度的经济效应具备空间外溢性和地区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整体提升耦合协调度、在不同区域内立足区域实际进行精准施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农与贵州农民收入增长:因果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贵州省1983-2008年间统计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验证财政支农与贵州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财政支农对贵州农民收入增长的产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就长期而言,财政支农和农民收入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支农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且当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民收入将增...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构建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我国省域物流业和金融业的耦合协调度,并归纳耦合协调度演化规律和空间集聚特征,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从演化规律来看,我国各省市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耦合协调水平稳步上升,呈现出过度类为多数、协调类和失调类为少数的“橄榄型”结构;从空间特征来看,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以东部沿海为核心的“高—高”集聚、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低—低”集聚的空间集聚特征;从驱动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科技创新等因素均对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了显著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之间呈现的是分割和扭曲关系,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相互脱节影响了强农惠农富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构建强农惠农富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战略意义,构建了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推进金融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的绿色金融对略显疲态的经济增长态势是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融合程度、区域异质性差异何在。本文采用熵值法赋权、耦合度模型、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研究2009-2018年我国四大区域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水平,结果发现,两者间的耦合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总体呈现聚集分布的特征;各地区绿色金融和经济增长间的耦合度和经济增长之间越来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且一致性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两者间的耦合度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呈现下降趋势;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两者之间耦合度的空间聚集性在不断减弱,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断加强。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应继续保持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补贴,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对东部、东北部地区企业应完善环境监督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财政支农机制是指财政手段作用于农业领域的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包括财政支农体制、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预算和财政支农支出等内容,它既属于财政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一个时期,北京市财政支农机制改革呈现出科学化、民主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的比较优势和财政、金融支农二重难题的实际,试图超越财政支农或金融支农的单一视角,着眼于二者的整合,探索使二者优势互补并同时增强二者支农绩效的可行路径,构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一、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必要性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财政和金融都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和不同意义上的公共服务的特性。优化资源配置和提供公共服务,都包含扶助弱者,为弱势群体提供均等机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和贫困农户是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85~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根据不同的区域划分标准,实证研究了财政支农资金对粮食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按产销状况划分,我国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力度和粮食边际产出效应均明显高于非主产区。(2)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中部、东部地区财政支农的粮食边际产出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但是二者的财政支农力度却低于西部地区。(3)各地区财政支农的粮食单位产出效应正在逐步收敛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湟中县1998年至2011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占比的提高对经济产出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是提高金融支农效率的核心,并以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