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实现共同富裕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相对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相对贫困群体,绝大部分都是刚刚跨越贫困线,与绝对贫困只是一线之隔,甚至还存在返贫风险。农村相对贫困问题依然是当前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而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村的内生动力及及建立大病难病帮扶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何为“相对贫困”2020年的中国社会已经登上全面小康的台阶,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应该是第一次在党的最高层次的文献中提及“相对贫困”的概念。相对贫困,其实并非如国内一般理解的那样,仅是一个比绝对贫困标准水平更高的贫困标准。譬如有人提出可以按社会平均收入的40%来定相对贫困标准,这是个误区。  相似文献   

3.
从贫困概念、贫困测量方法和贫困发生率三方面开展历时分析和跨地域比较,可刻画出工业革命发生200多年来全球贫困面貌的演变。在概念方面,人类对绝对贫困的认知从“一维”转向“多维”,高收入经济体逐渐重视相对贫困,后转向关注多维相对贫困。在测量方法方面,绝对贫困的测量侧重基本生存需要,相对贫困的测量侧重收入不平等,两种方法逐渐融合。在贫困发生率方面,按照基本生存需要的测量标准,200年来全球极端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20世纪中后期高收入经济体的极端贫困发生率降至极低水平,而按照更高水平的测量标准,中、低收入经济体的绝对贫困问题始终挥之不去,即便高收入经济体依然有一定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概念离不开一个反映基本生存需要的“绝对内核”。应全面理解贫困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并注意贫困测量方法的国情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取得消除绝对贫困伟大胜利后,相对贫困治理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战胜利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议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体现,又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由此所引起的城乡收入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问题是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现实难点。城乡融合视域下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路径:其一,加强相对贫困评估机制,构建长效目标机制;其二,破解城乡要素流动障碍,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其三,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其四,关注精神贫困,夯实脱贫意识。  相似文献   

5.
2020年我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是在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终结。随着长期困扰我国农村原发性绝对贫困的消失,农村贫困将会进入一个以转型性的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为特点的新阶段,届时转型贫困群体和潜在贫困群体将会成为持贫工作新的目标群体,并呈现新的特征。为此,我们需要主动适应扶贫对象、扶贫方式、扶贫格局的变,将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监测调查.2003年底全国农村仍有2900万人收入处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因此,尽管随着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对贫困终将被消灭,但在现阶段,研究绝对贫困,采取相应的反贫困措施.在大多数低收入国家和我国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绝对贫困已全部消除,但相对贫困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后扶贫时代乡村振兴和农村可持续减贫的主要目标。金融素养是影响行为主体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基于农户居民的金融素养与多维贫困测度,根据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金融素养对农村贫困治理的影响与作用路径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较低,金融素养对农村贫困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通过推动农户创业、提高农户风险认知、降低农业信贷约束、提升商业保险参与度能有效治理农村相对贫困,提升金融素养是建立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缓解相对贫困将作为今后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进入新阶段,作为治贫、反贫最直接有效方式,就业在水库移民扶贫中能够发挥增收、提能、扩识、强心等显著作用。本文根据水库移民就业扶贫现状,针对移民就业帮扶中存在的问题,拟建立包括对象瞄准、区域协调、就业保障等在内的就业纾困长效机制,以期不断提高水库移民相对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缓解相对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9.
贫困线是测量贫困人口、监测贫困范围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反贫困政策的基础。我国政府在1986年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首次建立了农村贫困线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1985-2012年扶贫线,及其收入替代率和消费替代率,并运用世界银行开发的POVCAL软件,以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0%作为贫困线测算我国2005-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经过分析,认为我国1985-2007年的扶贫线仅仅是维持生存需求的绝对贫困线,2011年新扶贫标准体现了我国扶贫理念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变,并认为把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0%作为我国当前的贫困线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是守住底线、防止返贫、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人们自身能力差异大,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尤为突出,依然存在着脱贫成效不稳定,困难人口基数大、难识别等问题,给相对贫困治理带来了挑战。因而,现阶段要在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规划,可以从科学设定标准、精准识别着手,“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提高相对贫困群体持续增收、发展致富的内生能力,并辅以兜底性的社会保障为支撑,为相对贫困群体提供更多更切实际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巩固脱贫成果和防范脱贫人口返贫成了政策关注的新重点。论文以临界贫困家庭作为研究主体,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数据,借助VEP测度法构建了贫困脆弱性指标,据此计算临界贫困家庭的返贫风险以及脱离临界贫困的概率。研发发现:18.82%的临界贫困家庭具有50%以上的返贫概率,54.85%的临界贫困家庭具有50%以上的脱离临界贫困的可能性。最后,基于提升金融素养的视角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即开展针对性的金融教育和培训、鼓励金融机构设计临界贫困群体专属产品和辅导临界贫困群体开展创业经营。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财政扶贫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扶贫投入瞄准机制我国实行的是以贫困县为瞄准单元来分配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在具体操作上,结合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省级负责制,由中央财政按预算下拨到省级财政,然后再划拨到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各省区确定的贫困县(或贫困乡村)。从2009年起,中国实行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这个标准取消了现行绝对贫困人口与相对贫困人口的区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根据国家权威统计,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多维贫困标准进行贫困识别对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运用A-F双临界值法,对我国农户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算及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将近10.9%的农户有三个以上的指标被剥夺,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家庭劳动力水平和灾难性医疗支出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度最高,是影响农户贫困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科学制定相对贫困的多维识别标准、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靖 《财政科学》2021,(3):103-110,135
我国扶贫工作经历了漫长的艰苦奋战,尤其2015年以来,精准扶贫力度空前加大、成效显著,终于在2020年末,我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然而,从贫困县尤其深度贫困县情况看,由于贫困区自身条件较为恶劣而且连片贫困区域较多,许多区域虽如期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仍无法短期内根除“相对贫困”.笔者在对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分类研究和实地考察基础上,拓展精准扶贫思路,从贫困连片区、跨县角度研究,提出了跨区域联合开发的扶贫战略升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媒体观点     
《黑龙江金融》2020,(2):6-6
《俄罗斯报》:疫情不会阻挡中国脱贫攻坚步伐尽管新冠肺炎蔓延带来新的社会经济问题,但中国仍将在今年成功消灭贫困。该国今年计划让500多万人摆脱绝对贫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对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贫致贫的,要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新冠疫情对不富裕农村地区的影响不亚于城镇企业。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绝对贫困消除了,但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减贫工作任重道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中长期的重大任务.本文基于河南驻马店部分地区的调研,总结脱贫成效,分析现存问题,提出了构建解决...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字     
5575万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9.
策划人语     
《中国政府采购》2021,(3):14-15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嫦慧 《上海保险》2023,(5):54-57
一、引言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由此可见,尽管我国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但仍存在返贫风险,我国在保障贫困人口不发生返贫问题上仍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为此,我国进行了多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