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升,谷子等作物种植机械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享有"杂粮之首"美誉的谷子,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相对稳定,市场发展潜力大。但受种植费工费时的限制明显,因此探讨谷子种植机械化的问题具有现实必要性。本文主要就我国有机谷子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概括及问题做相关研究,以期尽快实现我国有机谷子种植机械化,带动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说到小杂粮,众所周知的有谷子、荞麦、燕麦、红芸豆、绿豆、专用高梁、马铃薯等杂粮,如今,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又推出了一种新品小杂粮——藜麦。在第三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记者见到了小杂粮市场上推出的这颗“新星”——藜麦。藜麦是一种什么样的小杂粮产品,与其他小杂粮相比,它有什么特性和营养价值呢?  相似文献   

3.
一、晋米生产是我省农业的一大优势 山西是全国杂粮的重要产区。其中晋谷是全省的主要杂粮之一,在全国谷子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解放前的1936年,我省谷子播种面积曾达到1500多万亩。解放初期播谷子播种面积1289.5万亩,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60年代受抓高产作物思想的影响,随着玉米、高粱种植面积的扩大,谷子面积日趋减少。截止1989年,种植面积下降为57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左右。近几年来,播种面积大体保持在700万亩上下。1995年谷子种植面积为477.96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的9.48%,谷子总产量62.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杂粮资源和较强的产业基础,但杂粮行业整体处于低层次、低效益的艰难发展状况。在山西省政府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山西杂粮正在进行全行业的资源整合与变革升级,以绿色健康品质生活理念为指导拓展中高端客户群体。分析以谷子为代表的产业动态,浅谈山西杂粮在质量、品牌、营销、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山西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亚茹 《山西农经》2023,(1):149-152
山西省地貌复杂多样,因其地势高、黏质土、气温低,杂粮种植优势得天独厚。谷子是山西省杂粮第一大生产作物,素有“中国小米在山西,山西小米数第一”之美誉。谷子脱壳为小米,故北方地区多称谷子为小米。小米作为山西乃至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山西小米产业已成为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文章从产业链角度介绍了山西小米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山西小米产业目前存在种植规模化程度较低、种子品种更新换代慢等问题,并提出促进山西小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杂粮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是改善膳食结构、促进营养健康的重要粮食品种,也是促进扶贫开发、提高农民收益的重要作物。为充分发挥杂粮在当前结构调整、轮作倒茬、土壤培肥、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优势,必须研究谷子、高粱、绿豆、红豆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近日农业部举办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全国经验交流会上,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杂粮品种多、质量好、分布广,是世界上杂粮生产优势最强的国家,杂粮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小宗杂粮特色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粮是我国的特色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杂粮王国”:资源丰富,无与伦比;历史悠久,有五六千年的岁月;品种繁多,有600种以上;分布广泛,遍及各地,特别是广阔的中西部;独占鳌头,各具特色。所谓杂粮,是小品种谷物、小品种豆类和薯类的总称。由多种条件决定,我国杂粮总面积和总产量(不含菜类)都居世界之首。据统计,2002年,全国包括谷子、小品种谷物(大麦、荞麦、燕麦等)、高粱、杂豆(绿豆、芸豆、赤豆、蚕豆等)等在内的杂粮总面积为12818.7万亩,总产量高达1775.8万吨。其中,谷子1709.6万亩,总产量217.6万吨;小品种谷物4109.4万亩,总产量634.8万…  相似文献   

9.
杂粮泛指播种面积小 ,分布零散的小宗粮豆作物。如谷子、糜子、杂豆、荞麦、薯类等作物 ,多数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 ,在雨养农业发展进程中为满足当地人民生产需要和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杂粮集粮药于一身 ,具有营养性 ,医疗保健性、食用安全性等突出特点。此外 ,由于大多数杂粮作物种植在丘陵山区和土壤瘠薄地块 ,土质和空气污染较轻 ,无过量农药化肥等残留 ,因而所产杂粮还是无公害产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农产品自然进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内 ,大宗农产品因受经营规模和生产方式限制难有竞争优势。相对而言 ,…  相似文献   

10.
杂粮豆     
哪些粮食属于杂粮 杂粮也称小杂粮,是对除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粮食以外的各种小宗粮豆的总称.主要有高粱、谷子、荞麦、燕麦、大麦、糜子、黍子、薏仁等谷物杂粮,以及菜豆、绿豆、红小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豆类杂粮.其特点是生长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特殊、产量较低,一般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之友》2004,(12):56
我国杂粮品种繁多,种植区域广泛,品质优良,近年出口势头强劲,由于价格优势明显,未来出口市场前景看好。杂粮是小宗粮豆的统称,主要包括高粱、谷子(粟子)、薯类、大麦、荞麦、绿豆、小豆、芸豆等上百个品种。据了解,我国的杂粮大体分三类:一类是小品种谷物,如荞麦、大麦等;二类是小品种豆类,如绿豆、芸豆、红小豆等;三类是薯类,主要指白薯、马铃薯等。其中,我国的谷子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荞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  相似文献   

12.
谷子是原平市的主要杂粮作物之一,近年来通过采取合理布局、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规划、发展订单农业、技物结合,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等措施,促进了谷子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提升和效益的增加,由原平市石鼓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头生产的"石鼓牌"小米,2017年获得了"中国好粮油"称号。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小杂粮大体分四类:一类是杂粮类,如荞麦、高粱、谷子等;二类是杂豆类,如绿豆、红小豆、扁豆等;三类是薯类,主要指红薯、马铃薯等;四类是油料类,如芝麻等。其中,我国的谷子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荞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小杂粮生产国和出口国,全国杂粮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的省区有11个。小杂粮适宜于发展旱作农业,有利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从总体看,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大宗  相似文献   

14.
谷子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雨养旱作区的主要杂粮作物。文章主要研究干旱雨养旱作区降雨量对谷子单产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提高谷子降水利用效率以及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武安市1983~2012年期间30年的降雨数据和谷子单产数据,研究自然降雨与谷子单产水平关系。采用散点图、建立线性方程、线性回归显著性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对比描述等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武安近30年的自然降雨量与谷子的单产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谷子7、8月份降雨量对其单产具有显著性影响。主要结论:谷子的单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是无限增加,而是有一个最佳降雨临界点490mm;当降雨量在490mm以内变化时,谷子单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呈现增长的趋势;当降雨量超过490mm时,谷子的单产与降雨量负相关;谷子的单产受7月和8月的降雨量影响显著,且2个月降雨量之和占全生育期的63.1%时,谷子的单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杂粮是确保山区粮食安全、调剂消费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现以怀化为例,对山区杂粮的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山区杂粮发展既有亮点,又有困局,最后提出了做强做大山区杂粮产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杂粮是建平县优势作物,对提高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建平县杂粮产业现状,针对目前杂粮加工产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关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为加快建平县杂粮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谷子或粟(foxtail millet)、燕麦(oat)、大麦(barely)、荞麦(buckwheat)和秫米或黍(broomcorn)的一些特殊营养成分,对模式动物或人类健康的影响,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杂粮未来研究前景与设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的杂粮作物品种较多,但其杂粮种业发展存在诸多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因此急需提出针对甘肃省特色杂粮种业发展的策略。[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杂粮种业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甘肃省特色杂粮种业的发展策略。[结果]调研发现,甘肃省杂粮种子产值高达2亿元以上,其种子研发体系正在完善,商业化速度逐步加快,市场前景广阔。但仍存在杂粮种业缺乏长远规划,杂粮作物种子市场尚不健全,缺乏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种子信息网络及监管机制不健全;育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品种布局不尽合理;杂粮作物品种保护意识不强,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甘肃省自然气候生态特点,挖掘优势特色杂粮作物,整合资源,构建杂粮作物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建立健全杂粮种子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培育现代杂粮种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化销售网络等发展策略。[结论]甘肃杂粮作物种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开辟医疗保健用粮市场的必要性l.开辟医疗保健用粮市场,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医疗保健用粮,多属“小杂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场边、地头、地边、地角得到了充分利用,间作套种,科学种田逐步推广,“小杂粮”又有了繁衍发展的新天地,品种、产量迅速增长。但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刘、杂粮”出现了卖难,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医疗保健用粮市场建立后,可以使“小杂粮”流通渠道畅通,并从市场交易中,得到正确的价格信息指导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2.开辟医疗保健用粮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丰镇市、凉城县、兴和县,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411个农户调查数据,分析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北方旱作区农户杂粮种植影响因素。[方法]首先对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禀赋两个一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对自然和社会资源特征、市场环境、政策环境3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由于户主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较低、户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和拥有的耕地面积都较少,农户面对玉米市场价格下跌改种其他农作物的能力较弱;(2)尽管农户普遍认同杂粮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但是缺乏企业带动,订单种植杂粮的比例较低,农户种植杂粮存在较高的销售风险;(3)虽然农户普遍预期玉米市场价格持平和走低,但是多数农户对杂粮市场价格没有明确预期,杂粮收益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4)农户普遍不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且绝大部分农户没有获得杂粮生产支持,不利于引导农户种植杂粮。[结论]应从加强政策宣传、扶持杂粮加工龙头企业、扩大杂粮补贴范围等方面着手,引导北方旱作区农户种植杂粮,减少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其收入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