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湖南省石门县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考量空巢老人的代际经济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的代际经济支持状况以净供养型为主,其次为净抚养型与供抚平衡型;性别、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月收入、子女经济情况及居住状况对空巢老人代际经济支持类型具有显著影响。鉴此,可从家庭、村落与社会三级层面优化家庭代际互助模式,创新村落帮扶协助机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马淑青  谭洋 《金卡工程》2010,14(8):284-284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农村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当代农村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对农村空巢老人目前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对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恩施市农村空巢老人的实地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基本特征,并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空巢老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最多,其次为精神慰藉服务,最后为生活照顾服务,且与非空巢老人的需求强度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证实了健康状况和空巢原因显著影响了空巢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凸显了由子女外出务工形成的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由此,社区居家养老要首先满足空巢老人的医疗保健需求,并切实提升农村社区提供精神慰藉的能力,从而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4.
王芹萼 《中国外资》2012,(16):234-235
文章从空巢老人养老风险防范体系构建出发,对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进行分析,提出空巢老人养老风险及伴随问题对国家和社会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考验。要化解空巢老人养老风险必须形成社会共识,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构建以政府管理为主导,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基础,社会网络健全的空巢老人养老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空巢老人养老风险防范体系构建出发,对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进行分析,提出空巢老人养老风险及伴随问题对国家和社会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考验.要化解空巢老人养老风险必须形成社会共识,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空巢老人养老模式,构建以政府管理为主导,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基础,社会网络健全的空巢老人养老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也快速增长,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可以推动城市发展,并能促进我国农村的社区建设。文章引入SERVQUAL模型作为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测评工具,以模型的五个指标为基础,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可测量的23个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感知值与预期值,结果显示移情性方面的服务质量与期望存在较大的差距,社区应重点改善有关移情性方面服务,同时对有形性和保证性服务给予重视。文章针对移情性、有形性以及保证性维度给出对策,为提高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养老服务亟待加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经济学供需角度切入,结合河北省农村养老服务现状对新时期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空巢家庭的本质特征是子女的"缺位"。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激增的重要原因,同时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障提供了新视角。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各年龄阶段群体流迁入城镇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和包容的文化环境。因此,在城镇化视角审视下,替代策略和流动策略是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障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截止到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表明;我国人口结构已由成年型步入老年型,老龄化问题已兵临城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老年人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水平将超过城镇,河北省也不例外。2010年11月,河北省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13.93%,其中空巢老人家庭占农村总户数34.28%,这意味河北省农村有超过133万户空巢老人家庭。河北省农村老人特别是留守、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诚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2008年,河北省肥乡县通过大胆探索实践,建立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优先优惠"为特征的农村互助幸福院,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具有肥乡特色的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到2014年底,福建省尤溪县已建成首批25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让农村老人享受到家庭式照料、亲情化服务。尤溪县现有60岁以上老人56.9万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农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另一方面,各地村级养老机构建设相当薄弱,甚至还处于空白。为此,尤溪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村老人越来越重视非物质福利。当前要改变农村老人的弱势群体地位、增强非物质老人福利,其中投入相对较低且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将农村老人组织起来建立老人协会。福利需求、村庄共同体的存续、第三种力量及农村精英的呼吁与领导等因素是老人协会得以建立的条件。对于“原子化状态”的村庄,则需要通过外部力量的介入解决老人协会建立过程中村民集体行动的初试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一大供给主体,合理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自身收入水平的提高,但是子女教育、空巢老人、农民工的利益、城市的社会治安等负面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注意,社会各界应该采取合理有效建议保障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成因的社会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养老问题一直以来是农民个体颇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内学者对此已做了较多研究与解读。本文基于国家的宏观政策背景,在借鉴其他学者多方位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AGIL模型来系统分析以往农村"空巢养老"模式解读所存在的不足,为合理构建农村"空巢老人"新型养老模式提供社会学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4.
热词     
隐性空巢 是指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人,由于子女疏于对老人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交流,致使老年人陷入与空巢老人相同的心理空虚感、寂寞、忧郁等情绪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老龄化浪潮的来临,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加快,政府加快了福利政策的推进。福利政策的瞄准偏差影响着福利效率,传统的瞄准研究从技术分析视角、政治过程视角、文化视角三个视角出发进行研究,而文化视角侧重于文化特殊性与福利污名化关系的研究。调查发现甘肃东部农村存在与文化特殊性相关的价值理性,这种价值理性构成了不同于福利污名化的另一个面向新农合政策瞄准的影响。而该价值理性主导的行为选择所形成的新农合政策瞄准偏差的缩小,不仅需要农村地区关于"孝"、"享福"与"善终"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而在个体行为上实现以对患病高龄老人进行及时治疗,而非将大额金钱用于丧事消费;同时制度层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高龄患病老人对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农业大国,农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稳定的根基。自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化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1亿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11.2%,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6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7.5%。  相似文献   

17.
合作收益视阈截至下农村养老支持力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加上农村年轻劳动力在比较收益的激励下向外流动等现实国情,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新农保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的内容。养老支持力的多元化意味着现行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然而,以新农保为主的政府支持力在高参保率的"泡沫"褪去之后却产生了参保老人福利水平不升反降的"倒逼效应";经济转型以及家庭的结构性嬗变带来了家庭支持力来源的单一化;社会支持力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不稳定以及社区支持同质化下充满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和社区四位一体的农村居民养老支持力系统模式就成为缓解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困境的必然选择。在该系统中四方支持力通过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并获得合作收益,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凌霞 《金卡工程》2010,14(7):331-33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人的权益保护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古代的尊老敬老传统,希望从中总结一些经验,对当代社会应对老人问题有所裨益。本文从古代老人的特点、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古代对老人优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随后举例说明了古代社会是如何在各方面对老人进行优待的,最后从立法等方面总结了几点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但在城市晚婚晚育的背景下,部分农村地区近几年来却出现了普遍早婚的反常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早婚现象的影响,从完善养老保险、加大社会救助和提高教育福利方面给出改善农村早婚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阐明自己的"民生观",指出中国养老问题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政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福利一词也越来越多为人所谈论。本文以农村养老保险为切入口,研究社会资本、党员身份与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程度、知情程度、未来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农村的福利情况。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六个假设。根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社会资本对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否知道个人账户有多少钱、将来是否加入农村养老保险都有积极作用;党员身份与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否知道自己的个人账户有多少钱、将来是否可能参加无关。结果表明,提高村民的社会资本,加强他们的社会交往有助于他们获取信息,改善福利,所以可以提高村民小组活动和村民大会的频率以增加农民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