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两个农地产权抵押试点区的农户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验证了农地产权抵押约束对农户贷款终期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并比较了这种影响在农户间、农业生产类型间、区域间的组群差异。本文还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剖析了农地产权抵押约束对农户贷款终期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农地产权抵押约束对融资农户贷款终期家庭储蓄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群差异分析发现,农地产权抵押约束对户主年龄在40岁及以下、未受过教育、没有非农技能和位于非贫困县的农户贷款终期家庭储蓄率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农地产权抵押约束显著降低了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但未对农户家庭消费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文基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OLS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数字信贷对农户生产和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信贷与农户生产投资支出和生活消费支出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信贷不仅促进了农户生产经营收入的提高,影响农业生产绩效,而且对农户消费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促进农户网络消费的提升。同时,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信贷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户的生产投资影响更大,而对从事非农生产活动为主的农户的消费影响更大。农户的生产投资活动和生活消费均会受到数字信贷的深刻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农村数字信贷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方向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西省637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频数法与聚类分析方法对空巢小农就地兼业政策需求的优先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非农就业扶持力度以及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是空巢小农就地兼业较为迫切的政策需求。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时要优先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对空巢小农就地兼业给予一定扶持,同时也要着眼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4.
浙江县域经济发达,大量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资金需求较大,但资产难以抵押、很难有效“变现”转化为生产资本。如何有效盘活农民资产成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创富的难题。本文基于浙江的实践探索,构建了“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框架,分析了其在农户融资过程中的应用模式和实际效果。研究发现,基于本文框架编制的“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推动了农户家庭资产的可计量、可估值,进而可以创新推出符合银行经营逻辑的融资模式,提高农户融资的可得性和满足度。同时,该“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通过将道德、人品等“无形资产”纳入授信评价,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此外,基于该“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还可以精准定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转移人口等不同家庭的融资需求,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路晓蒙  吴雨 《金融研究》2021,491(5):40-58
农村土地流转是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一环。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农户面临的融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的微观数据,本文从转入土地的视角对农户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户的农业信贷约束较为严重、信贷缺口较大。同时,转入土地这一行为对农户信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转入土地这一行为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农业信贷需求,但对非农信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2)虽然相比未转入土地农户,转入土地的农户参与农业信贷的比例较高,但其面临的信贷约束更加严重;(3)转入土地农户的信贷金额满足度较低,信贷金额缺口也较大。进一步从土地规模来看,转入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其信贷需求更大,信贷约束与金额不满足度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这一行为会导致农户面临更大的信贷约束问题,应持续加大对转入土地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的微观机制解析——基于黄淮海地区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黄淮海地区农调数据及地理基础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两个方面分析农户特征及其所拥有耕地的质量特征对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的驱动机制有显著差异,农业收入占比越高、户总人口数越高、人均收入增加以及耕地生产潜力提升,农户越倾向转入耕地;拥有越多人均耕地、耕地复种指数越高,农户越不易转入耕地;交通条件好的地区,农户耕地转入转出频次都较高;相对于平原地区,山地丘陵地区农户越易发生耕地流转;相对于纯农业经营家庭,非农兼业户越易转入耕地,而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越易转出耕地。  相似文献   

7.
基于订单农业发展的农业价值链金融创新策略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近年来国际上捉业价值链融资主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捉业龙头企业基于订单农业的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的动因、机制及对农业金融创新、农户金融约束缓解的作用。并以中国农业银行、龙江银行为例,对我国金融机构基于订单农业的价值链金融创新若干案例进行了介绍、评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的影响以及农地流转的调节机制,以期为有效识别养老保险影响农户收入分配的可靠机制提供证据。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总体上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参加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也具有显著的缓释效应;相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更容易通过农地转入来提升其农业兼业收入,"部分地"间接降低农户收入相对剥夺水平。对于有老年人的家庭而言,领取养老金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且通过改变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间接影响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农地转入能够显著降低有老人家庭的收入相对剥夺。本研究为在后扶贫时代强化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融合,推进"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CLDS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和CHFS截面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和两部分模型,探索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降低了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与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发现,劳动力转移通过农业劳动力人口结构效应与土地规模效应影响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抑制作用在农业劳动力偏女性化的家庭更加明显;在农业劳动人口偏老龄化的家庭,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出抑制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武汉金融》2021,(4):69-77
本文基于河南、山东和陕西三个省份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特征、金融环境特征、政策认知和正规信贷约束类型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较高,且潜在需求大;但农户对农地抵押融资政策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受信贷约束的情况较为普遍。户主年龄、家庭常住人口、外出务工人数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均有显著影响。了解农地抵押融资政策以及数量约束型信贷约束对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融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所在地区开展了农地抵押贷款以及风险约束型信贷约束则对农户的参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创业行业异质性角度,分别构建农业创业绩效与非农创业绩效的客观衡量指标,理论分析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绩效的影响,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使用处理效应模型估算信贷约束所导致的创业绩效损失。研究发现,信贷约束会显著制约农村家庭创业绩效。对农业创业家庭而言,受信贷约束的制约,从事农地规模化经营对其亩均农产品产量和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均未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相比不受信贷约束家庭,受信贷约束家庭的亩均农产品产量减少119.4242千克,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0.2097元。对非农创业家庭而言,相较于不受信贷约束家庭,增加受信贷约束家庭的借贷金额可以显著提高其生产经营净利润,若受信贷约束家庭的信贷需求得到完全满足,其净利润将提高1.9533万元。此外,受需求型信贷约束家庭的信贷需求得到完全满足时,其创业绩效的改善效用优于受供给型信贷约束家庭。研究结论证实了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绩效产生的负向影响及其损失。基于此,在优化农民创业支持政策体系、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切实解决农民创业融资约束问题,提升农民创业绩效、改善农民创业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金融可得性对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能显著提高农户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且正规金融的影响效应更大;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资金来源,非正规金融都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正规金融对农户融资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约束,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脱节成为农户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障碍。因此要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创新农村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农户的金融可得性。  相似文献   

13.
实现"四化同步"的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解决之道在于发展农村经济。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信贷约束现象,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农户个人特征中,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与其正规信贷约束显著相关。年龄越大,信贷约束的程度越严重,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状况越好,信贷约束程度越低;在农户家庭特征中,家庭年收入、是否有房屋产权、是否加入合作社与农户正规信贷约束显著负相关。基于此,本文从农户特征视角出发,提出了缓解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扶贫要与扶智相结合;三是要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四是大力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五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13个县市1726户棉花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技术培训方式下农户保险购买行为的差异,利用计量经济方法探究影响棉农保险购买行为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培训抑制了棉花种植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在不同农业技术培训方式下棉花种植农户的农业保险购买行为有显著区别,随着农业技术培训程度的加深,棉花种植农户的农业保险购买率越低;农户的年龄、文化水平、种植经验、是否是村干部、非农劳动力占比和家庭到乡镇距离对棉花种植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建议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协调保险公司、农业技术培训组织、棉农等多方利益主体,确保农户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棉花种植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积极购买农业保险,达到增加农业产出的目的,为减少经济损失提供双重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视角,分析并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并基于2006~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加以检验.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不确定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既源于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直接抑制效应,也源于其增加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此外,货币政策不确定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动的抑...  相似文献   

16.
基于辽宁省昌图县972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对家庭福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农地抵押贷款供给不足,只有农村信用社为样本农户提供贷款;农户抵押的土地面积差异明显;农地抵押贷款金额随着抵押土地的面积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与传统金融产品相比,农地抵押贷款金额相对较高;贷款期限以中短期为主;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运用福利模型研究发现,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家庭年支出、生产经营支出和生活消费支出均具有显著正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山东等四省40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对合作社依存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合作社提供服务状况、农户入社后收入增加情况、合作社盈余状况及合作社形象对农户对专业合作社依存性影响显著;农户受教育程度、非农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农户生产规模及社会资源情况对于农户对专业合作社依存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测评农户金融素养,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8成以上的农户对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比较满意;经营非农业为主农户的金融素养高于经营农业为主农户;全额获贷、续贷、信用贷款与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金融素养、贷款利率、经营非农业为主农户的家庭年收入与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基于此,建议应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举措,精准有效对接不同类型农户的融资需求,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论文旨在探讨农户异质性对其农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运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大样本农户数据,重点就兼业类型、种植结构和耕地规模对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健性。研究认为,农户异质性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户兼业化发展促使农户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农户多样化种植程度或粮食种植比例提高都会减弱参保倾向、农户耕地规模差异对农业保险参保影响具有门槛效应。最后,论文建议,要充分考虑农户异质性这一客观事实,基于农户异质性进行农业保险效果评价、丰富差异化的农业保险产品种类和提升对农业保险操作信任的同质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通过Probit模型等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农户收入差距对其融资渠道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户偏好从非正规渠道融资,但该群体的比重在逐年减小;农户所在地区收入差距越大,农户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的现象越明显;随着社会资本的积累,农户选择从正规渠道融资的意愿会下降;中西部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以及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户在面临收入差距扩大时,更偏好从正规渠道融资。研究结论能够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