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李明副教授和王思明教授合著的《农业文化遗产学》已于2015年6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关于农业文化遗产学学科体系建构的尝试性探索,是首部冠以"农业文化遗产学"名称的著作。全书共分为八章,32.6万字。内容包括农业文化遗产学的形成背景及研究范畴、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分类体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评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申报、农业文  相似文献   

2.
<正>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以及我国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农业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研究和保护成果也逐渐增多起来。南京农业大学等一些大学开始招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生,并开设了相关课程,"农业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呼之欲出。近日,由南京农业大学李明副教授和王思明教授最新撰写的《农业文化遗产学》又呱呱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郑景顺郭海燕)2013年7月10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指导,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为期四天的农业文化遗产系列学术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此次系列活动形式新颖、氛围活泼,包含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学术沙龙、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方法和技术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体系,已渗透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近年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启动和评选,唤起了人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关注,其保护与传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研究试图探析数字化方法和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和前景,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现状的梳理,结合相关领域的实践,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数字化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预测了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三个层面的应用前景,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如建立信息数据库;农业文化遗产个体或系统的数字化,如建立数字化保存、展示与传播应用;研究方法的数字化,如利用数字化方法辅助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定量化、可视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览于9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展览是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一大亮点,旨在宣传中国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工作的主要成果与成效,展示各国遗产地传统农耕的智慧、魅力与奥秘,提升遗产地优质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此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览受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委托,由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组织举办,得到了FAO(联合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加全面掌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定量化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尝试以中国境内已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62处农业文化遗产为数据源,通过ArcGIS 10.3的空间分析工具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研究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1)农业文化遗产呈带状分布、组团状分布,分布不均衡,总体空间分布类型属聚集型;(2)农业文化遗产地域间差异明显,主要集中于我国中部和东部,长江、黄河流域内多而流域外少,沿海多而内陆少,西南部多于西北部和东北部;(3)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聚集区域有5个,主要以京津、浙东、陇东、黔东、滇西为核心;(4)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独特的地域资源、差异化的民族特点、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结论]在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工作时,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将为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未来需要深入发掘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资源评估、保护规划的运用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倡议以来,已有22个国家的59项传统农业生产系统被列入保护名录。农业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一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计划。我国是该倡议的最早响应者、积极参与者、坚定支持者、重要推动者、成功实践者和主要  相似文献   

9.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点 1.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或更为宽泛的“农业遗产”的概念),我国著名农业历史学家石声汉先生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广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包括来自于现代农业的农药、化肥、机械等以外的有关农业的所有要素;狭义的农业文化遗产指已经逐渐淡出农业生产过程的农业要素。  相似文献   

10.
数据化时代,媒体传播已然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启动和评选,使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试探索传播在农业文化遗产传承领域的媒体应用途径、方法和前景。文章首先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研究重心等方面的诸多进展。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传播现状的梳理,提出农业文化遗产的媒体传播图景并对其进行解析,探索建立农业文化遗产的媒体传播模式。研究体现了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新趋势,既具有农业遗产学的发展前瞻性,还探明和解决农业文化遗产传播的相关问题,并指出今后的农业文化遗产将进一步丰富传播途径、拓展研究手段,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转化,对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传播建设结合具有实践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农业聚落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村落,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江苏最具代表性的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连云港西连岛村的个案,通过对居民感知与态度的调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连岛村居民的遗产保护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及习俗、遗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对西连岛村总体保护状况的感知"一般",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开发及居民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的驱动;作为多数遗产地的普遍做法,居民对西连岛村的旅游开发普遍持"赞成"态度;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居民对参与保护西连岛村有较强烈的意愿。建议从提高公众遗产保护意识、协调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构建合理的社区居民参与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机制、实行有限政府主导下的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等方面,促进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山西阳城蚕桑文化系统等21项传统农业系统入选,包括20个新增项目和1个扩展项目。目前,农业农村部已认定了六批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世代传承的农业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茶的起源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遗产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本身在农业和文化两个层面都具备突出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具备农业文化遗产的各项特征价值。无论从农业层面还是文化层面而言,茶叶在世界范围都具有重要价值。茶文化遗产兼具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文化景观综合价值,是重要的、较为特殊的农业文化遗产类型。茶文化遗址遗迹蕴含着丰富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科学研究等价值,对茶文化遗址遗迹主要分布区域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简称GIAHS)项目始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简称FAO)于2002年发起的旨在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的倡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GIAHS已从最  相似文献   

15.
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耕社会重要的记忆载体。作为社会记忆的农业文化遗产为遗产地居民提供了集体性叙事、地方性认同以及日常互动秩序,构建了农耕社会的价值与意义系统。文章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在当代传承的困境主要在于遗产地的文化失忆,尤其表现为代际交流的记忆阻隔、回忆实践的集体离场和乡村时间的道德失序三个方面。因此,文章尝试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记忆范式,即通过唤醒遗产地及其居民的社会记忆,实现文化自觉,进而激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源性动力。  相似文献   

16.
<正>各省(区、市)农业农村厅(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为增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司委托中国农村杂志社所属农产品市场周刊开设《农遗良品》专栏,集中展示推介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优质农产品,并通过新媒体矩阵同步推送传播。这是中央媒体首次以专栏形式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的系统性展示推介,必将对促进遗产地农耕文化传承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起到  相似文献   

17.
正各省(区、市)农业农村厅(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为增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司委托中国农村杂志社所属农产品市场周刊开设《农遗良品》专栏,集中展示推介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优质农产品,并通过新媒体矩阵同步推送传播。这是中央媒体首次以专栏形式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的系统性展示推介,必将对促进遗产地农耕文化传承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起到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0月23日,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在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授牌十周年纪念会上被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贡献奖",表彰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实施的GIAHS(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在"遗产保护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形成的,并传承至今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自2013年至今,江苏省已有8项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的高邮湖,环境优美,物产丰富,“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生态系统”被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江苏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为例研究其生态系统的要素构建,对于深挖各地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以及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3年5月21日,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农业部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湿地山地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榜上有名.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出席了发布活动.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出席发布活动并接牌,还作为农业部指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唯一代表作大会发言.严可仕称,此次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打造生态福州、提升福州国际影响力,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