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当今世界经济,正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我国的经济改革,从时间上说,商品价格的放开,先于利率改革。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改革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所以,只能保持比商品价格改革,相对滞后的状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我国又将要进入WTO的国内经济环境下,利率改革将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是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利率改革的步伐,将影响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而且利率改革对合理配置资源的意义和影响,要超过一般商品价格的改革,所以,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利率改革,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率市场化和以此为核心的金融深化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本文试从利率市场化的内涵着手,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及其意义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价格,是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和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王再胜 《发展》2006,(9):118-119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目前金融体制改革实践表明,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确定不移的改革方向,必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即"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将全面加速,而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的压力将日益加重,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机制也变得越来越紧迫.  相似文献   

4.
刘文娟 《辽宁经济》2007,(12):60-60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管理当局完全或部分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使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其核心内容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等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  相似文献   

5.
俞佳 《改革与开放》2014,(7):15-16,4
正2013年9月24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表示,近期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任务,一是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二是开展贷款基础利率报价;三是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12月8日央行发布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仅仅三个月时间,三项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就已完成,足见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之快。本文首先回顾了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然后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定价的影响,之后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其贷款利率定价涉及千家万户,越须积极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我国利率机制运行中呈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利率机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梁柱  袁智 《特区经济》2004,(1):52-54
利率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中才有可能走向市场化。换句话说,利率的市场化要由市场经济体制为其提供最基础的条件。为什么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并没有提出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利率只是计划管理的工具,利率的影响作用被严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率市场化与计划管理是对立的。后来,我  相似文献   

9.
黎晓灿 《中国经贸》2012,(16):123-123
伴随着我国当前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迅速向前推进。利率市场化在给我国金融市场科学化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也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基于这一现状,有必要对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讨论。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力提升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必要性,继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利率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任墨香 《发展》2010,(2):46-47
票据贴现利率是货币市场利率传导到实体经济中最快、最敏感的利率信号,市场化程度高于贷款利率。但票据贴现利率现有的形成机制并不能够真实反映资金的成本、收益和风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贴现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我国自Shibor运行以来,为票据贴现定价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平台,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口趋成熟,票据贴现利率与Shibor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关系,以Shibor为基准的票据贴现定价模式亟待推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企业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各国政府的反避税行动变得越来越积极。中国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必须解决转移定价这一税收问题。根据调查,我国跨国公司已经对转移定价有一定认识,但认识上仍存在偏差,并且实际应对能力还有所欠缺。本文在作出对转移定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跨国公司目前在转移定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本文旨在探讨通过针对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企业转移定价策略,增加企业经营行为与东道国政府税收政策的匹配度,减少国际贸易税款支出。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市场最终决定资金的价格,相关市场主体成为市场的参与者和市场秩序的遵守者。市场对风险的定价能力是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中期票据为研究对象,考察债券市场风险定价的合理性。研究结果显示,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具备合理的风险定价能力,同时发现债券风险定价的能力与其流动性相关。流动性不足是制约风险定价能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卫颖 《特区经济》2008,(2):113-114
2005年股改以来的中国股市新高不断。股指从2006年初至今翻了5倍。2007年来的5次加息不但没有对股市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股指却在每次加息公布的第二交易日有所攀升。本文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利率调整的有效性问题加以分析,认为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即羊群效应以及证券市场投资渠道少和股票市场供给不足是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绍玲 《特区经济》2007,219(4):73-75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市场化利率逐渐形成,利率风险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从业者的关注。在我国开展利率互换交易的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引入的利率互换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展开了新的一页。由于仍存在阻碍利率互换交易发展的定价、风险、制度及供需问题,所以需要从加快利率市场化;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加快市场培育,增加参与主体;完善信用风险防范等方面来推进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连锁经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楠 《特区经济》2008,(7):132-135
我国加入WTO以后流通领域的变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21世纪初在沿海城市和主要城中,连锁型的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连锁经营以其专业化发挥规模效应和分工优势的特点,正逐渐成为世界零售业发展的主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连锁经营目前在经营规模、管理技术、信息系统、资金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对我国连锁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此,我国的连锁经营必须实现业态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王仁祥 《特区经济》2007,219(4):61-63
2006年国内两大经济现象:物价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成为国内许多学者谈论的主要话题。本文从不同角度来说明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关系。对于这种货币对内贬值而对外升值的特殊情况已不能单纯的用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解释了。另外,我国的通货膨胀属于结构性通货膨胀,也不能简单地和汇率问题联系在一起。只有对内疏导通货膨胀压力,削弱长期贬值倾向,对外平衡贸易收支,化解短期升值压力,才能改善人民币现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特区经济》2009,(8):122-123
能源安全是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的有机统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的能源需求,国内能源供应将面临潜在的总量短缺,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供应将面临结构性短缺,能源使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呈恶化趋势。我国应从海外开拓、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节能降耗、能源结构转换与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战略方面采取有效对策,保证充足的能源供应,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对近期研究的比较分析,验证了中国存在明显的金融加速器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可能引发经济波动加剧等不利影响,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弋 《特区经济》2008,(7):136-137
电信重组已成为最大的投资主题,这不仅将改变整个电信行业的竞争结构,还成为影响未来国内电信投资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分析了中国电信业重组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市场中的土地价格问题——土地价格刚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荣茂 《特区经济》2005,(6):267-268
一、地价越高越好吗?——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主流(目前政府部门所采纳)的观点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及周边环境的改善使土地价值日益凸显,地价作为土地价值的反映,理应有所提升。地价的上涨反映了市场供求状况,有利于土地这种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较高的地价有利于筹集更多的城市建设资金,城市的发展与地价之间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反对者(主要是房地产企业)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地价的不断上涨催升了房价上涨,一方面形成了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提高了城市居住和土地资源利用的成本,不利于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