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初次来压期间坚硬顶板应力演化与破断规律,当坚硬顶板发生初次破断后,顶板破断冒落的矸石逐渐充填压实采空区,重新改变顶板应力场的分布,影响顶板周期破断规律。为进一步探讨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坚硬顶板应力演化及破断规律,本文考虑在工作面初次来压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采用充填采空区的方法近似地模拟顶板的初次破断垮落后对采空区压实作用的影响。依据现场矿压监测数据、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取坚硬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70m,工作面累计推进距离达到顶板初期垮落步距时,充填该推进段采用弱材料以模拟采场顶板的初次垮落压实情况。假设采空区充填弱材料为弹性材料,定义采空区压实率η为采空区充填弱材料弹性常数与顶板覆岩层弹性常数的比值,根据工程经验取采空区压实率为η=10%。  相似文献   

2.
深孔预裂爆破工程是减少老顶初次来压步距,降低老顶初次来压强度,削弱因冲击地压造成矿井灾害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平朔集团首个11#煤工作面顶板特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强制放顶方案,采用深孔预裂爆破,大幅提高了坚硬顶板的冒落性,达到综采面安全回采的目的,为平朔矿区11煤开采顶板管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煤层顶板上覆岩层及其结构的断裂、失稳、下沉是工作面剧烈矿压显现的根源,开采引起工作面围岩运动及应力场动态调整是造成工作面来压的直接原因。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对综放工作面顶板初次垮落、初次来压期间的围岩破坏进行全过程监测,研究工作面顶板初次垮落、初次来压期间微震事件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与岩层运动及矿压显现关系。微震监测与现场矿压观测的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微震能量、频次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微震指标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可以判断或预测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微震事件平面分布特征能够反映煤层顶板的活动规律,并对围岩活动的位置、强弱判断与预测;微震事件的剖面分布特征能够反映煤层顶底板的活动规律,揭示顶底板破坏的高度和深度、围岩的破坏范围,并能够反映工作面的超前影响范围及主要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证实微震监测能够对工作面的围岩活动和矿压显现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测,对矿井动力的灾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技术管理的重点就是保证安全生产,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本文采取统计学的方法对矿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对初次放顶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某矿综采工作面8煤采掘过程中顺槽受采动影响呈现的矿山压力显现及其规律,本文采用工程现场实际监测的手段与方法,对工作面顺槽的矿压显现及其显现规律进行重点监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之后,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裂隙带岩层将形成受力结构,始终呈现出“稳定—失稳—再稳定”的规律变化,且随着采空区空间的不断变化,顶板结构逐渐趋于不稳定状态,导致顶板显著来压。当基本顶周期性来压时,来压强度较初次来压相比呈现增长趋势;工作面经历基本顶初次垮落时,来压首先呈现在面中部区域,而后呈现在面下部与上部区域,此时矿压显现显著,中部、中下部的煤壁片帮达到30~50cm,顶板传出压顶响声,持续时间约4个循环。  相似文献   

6.
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深孔强制爆破放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钎对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特点,为了大幅地降低初次来压对支架造成巨大的冲击载荷以及顶板大面积垮落时形成的飓风对工作面人员与设备的损失和破坏.必须采用深孔预裂爆破,破坏采区顶板来压时的完整性,使其尽早垮落.文章着重介绍了采用深孔预裂爆破作业中炮眼设计、施工,装药、起爆等要求和爆破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巍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7):154-154,157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工作。为保证初次来压期间的安全生产,应在工作面开采前采取必要措施,如工作面强制放顶。本文论述了神东矿区浅埋深长壁工作面强制放顶期间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为类似条件下强制放顶的工作起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回采工作面矿压与顶板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矿压如果不正常,会对煤炭开采工作造成影响,轻则影响煤炭开采的进度,重则造成工作面的垮塌。在本文中,笔者从矿压压力及可造成的危害入手,系统分析了煤矿回采工作面矿压与顶板管理。  相似文献   

9.
保护层初采期间,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地应力发生变化、岩层顶板发生破断,引发采煤工作面瓦斯频繁高值超限等一系列问题。瓦斯长时高值超限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通常发生在初次顶板来压期间,顶板承载扭矩或切向应力达到极限时出现断裂、垮落,邻近煤层因开采卸压而解析大量瓦斯,并通过裂隙涌入采煤工作面。初采期间顶板垮落不充分,采空区封闭性较差,低负压瓦斯抽采难以发挥作用。采煤工作面风流受通风阻力及漏风的影响将采空区瓦斯带出。初采期间还有大面积突如其来的顶板垮落,导致压缩采空区挤出大量瓦斯等。上述种种因素均可导致采煤工作面瓦斯出现超限。本文结合实践分析采煤工作面瓦斯来源,运用分源治理理论,从保护层开采的前期瓦斯治理、开采过程中的瓦斯管理等角度探讨保护层初采期间的瓦斯防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支架的支护状态,周期来压期间的放煤规律。合理的层位以及提高职工的顶板管理意识等几个方面。认真细致地研究了工作面顶板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综放工作面的顶板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深部矿井中老顶岩层厚、应力高以及煤层易自燃等情况,采用现场观测及矿压监测设备进行了深入监测,并通过分析采场来压,支架受力以及工作阻力等对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规律显现进行归纳分析,对顶板的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强度进行了确定。最后从巷道布置优化与巷道支护改进两个方面对矿压的控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宝日希勒矿区共赋存六层煤 ,第一煤矿开采3号煤层 ,煤层平均厚度为 1 5 .0 m,硬度为 f=3,倾角 2~ 30 ,属近水平煤层。 3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粗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 ,其岩体分层厚度为伪顶 0 .1 5 m,直接顶 2~ 4m,老顶 5~ 8m,结构面发育 ,胶结程度差 ,遇水膨胀 ,具有顶板较松软特点。在煤层分层开采其间 ,顶板采空后易冒落 ,周期来压也不明显。自 1 995年改为放顶煤开采以后 ,其直接顶为较坚硬的煤层 ,采后不易冒落 ,故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须人工强制放顶。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已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人工强制放顶技术和管理 ,在钻具、炸…  相似文献   

13.
在煤矿生产活动与安全管理当中,顶板管理是基础的工作之一,本文针对煤矿顶板事故存在的共性,对煤矿顶板安全管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顶板深孔卸压爆破可有效的减缓周期来压前煤岩体应力集中,可减少老顶周期来压步距过大压力显现剧烈造成的压架、死架的事故发生,在侏罗纪浅埋煤层中,尤其是顶板较稳定型,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针对赛蒙特尔煤矿顶板及工作面回采周期来压特性,采用深孔预裂爆破,大幅地降低了周期来压的强度,达到综采面安全高效回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神东矿区浅埋长壁工作面初采阶段多顶板来压强度高,工作面容易产生片帮、冒顶、台阶下沉等现象,若顶板大面积垮落则会产生飓风或者压架事故,则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本文根据前人对浅埋煤层矿压规律的研究成果,结合现场生产实际,提出了浅埋长壁工作面初采期间顶板安全管理的相应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对石圪台煤矿22上206综采工作面推进生产期间现场数据进行监测采集,采用三量观测法直接测量工作面现场矿压显现的宏观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做出矿压曲线图并确定矿井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探讨工作面推进长度与矿井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作面从开切眼处开始向前推进,随着推进度的不断增大,矿井采空区压力逐渐增大,达到一定值时发生初次来压,之后伴随周期性的来压显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保采空区下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本文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采空区下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初次显现规律,并分析了工作面设备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12.65m,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48.4m;动载系数平均为1.325,来压期间煤壁片帮严重,支架多发生台阶式下沉。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周期来压期间合理的生产技术措施,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302综放工作面矿压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了该综放工作面初次和周期来压步距、支架工作阻力特征、超前支承压力和顺槽变形规律等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工作面现场管理和后期开采工作提供了实测依据,有助于实现该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9.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工作是煤矿开采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其的控制与管理将直接影响到煤矿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此,本文根据综采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针对初次放顶技术的控制和管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有力推动下,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发展成果。煤矿开采行业同样如此,在煤矿采掘新型技术的帮助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在此过程中,部分煤矿未能对工作面顶板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煤矿管理层需要保持高度重视,对顶板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应对和处理。为此,如何解决煤矿采掘工作面管理中的顶板管理问题,逐渐成为煤矿确保安全生产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