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落地不仅将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也将给我国的航运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文章选取2010~2014年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地区)的贸易月度数据,基于VAR模型的估计结果,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SCFI的综合运价指数与出口额存在负相关关系;波斯湾航线和欧洲航线上的出口贸易显著影响了航运运价;东南亚地区航线和台湾航线上的航运运价对出口贸易影响显著,而香港航线上此类影响不显著。文章进而对我国航运业提出建议:应充分发挥运价指数的"晴雨表"功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运力和调整营销策略,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广东省情与广东自贸区的建设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联系起来,分析广东自贸区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优势与不足,进而研究推进广东自贸区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与策略,以期形成广东自贸区建设的特色和优势,促进其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效对接,推动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28日,随着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将使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我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借用历史形成的“丝绸之路”概念,推动国家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历史上,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在国家开放合作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有多处提及广州:一是“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二是“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当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广州应明确定位,突出重点,找准载体,以强化枢纽功能为核心,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核心枢纽。  相似文献   

5.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当前我国周边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2014,(10):29-29
宁波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走廊”,要谋划布局一批打通内网、连接外线的重要项目。港航走廊:(1)开辟新航线,重点增加至印尼和马来西亚港口的航线,发展一批友好港口。(2)培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船运公司,完善航运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7.
《宁波经济》2014,(10):22-2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一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国家实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称“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将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目前,天津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列为五大叠加战略机遇之一,并明确将天津作为“亚欧大陆桥东部起点、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写人2015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推动落实,为加快实现天津城市定位和推进“两个便利化”、打造“两个升级版”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9.
广东通过头部“珠三角”支撑国内腹地经济和沿线腹地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内陆经济上新台阶;粤西“金三角”参与印度洋方向的商品、能源的交换和文化交流;粤东“银三角”参与太平洋区域的商品、能源的交换和文化交流。珠三角、金三角、银三角在省内形成完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三个“三角”又可向外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拓展贸易线路和运输通道,开拓国际市场。三个“三角”将承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任。  相似文献   

10.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目前,我国远洋渔业作业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渔区,契合“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方向,在能力和空间、制度框架、国际合作基础等方面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但远洋渔业发展也面临着整体布局缺乏、企业能力不足、管理和协调机制不完善、外部约束增强等挑战。国家应从战略定位、全球布局、战略支点、企业能力、管理和协调、两岸合作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发展远洋渔业,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5月15日在广西南宁建议,将泛北部湾合作纳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总体战略和规划中,进一步起到示范先导效应,使之成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国与东盟海洋伙伴合作关系的先行示范项目。以"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八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15日在广西南宁开幕。蒋正华当天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表示,8年前首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2.
<正>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是我国新时期重大对外开放战略。历史上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前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宁波应明确定位,突出重点,找准载体,以推动合作共赢为引领,以强化港航服务功能为核心,以深化经贸合作为突破,以构建开放大平台为载体,加强与沿线各国及城市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培育宁波对外开放新优势。统筹谋划,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推进战略实施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将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纳入宁波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提升城市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我国构建全面开放格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在于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在现阶段实行共同开发成为南海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本文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南海共同开发的国际法依据,为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2023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稳定增长。据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3.83万亿元,占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的33%[1]。国际贸易货物运输80%以上是通过海运完成的,海运也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行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海运企业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港口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全球海运网络逐步完善,这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2]。其中,人才是关键因素。加之沿线发展中国家港航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港航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对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发展要求的国际化港口与航运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宏 《中国报道》2014,(6):58-59
福州期盼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城市建立深厚友谊,谋求深度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5月18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以下简称“海交会”)在福建福州开幕,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名客商参展。与以往相比,本届海交会突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通过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市长(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推动福州、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通有无、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授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和《甘肃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精神,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贸》2014,(20):18-19
去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的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构想一经提出,即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8.
广东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比较优势,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应逐步推进粤企一体化"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发挥广东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交流平台载体建设,促进和完善合作机制建设,拓宽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9.
近日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 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 [区域合作]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发展战略对接]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支撑的“三大经济带”。“三带”战略关乎中国未来的开放格局和经济走向,大家颇为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