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中国的森林资源和碳储量时空分布状况。对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供求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影响中国森林碳汇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中国清洁发展项目管理的实践,总结了中国森林碳汇市场开发中存在的政策、金融和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产权界定,从财政金融工具和非政府组织角度提出了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的政策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森林碳汇市场的形成经历了自愿行动、试验交易、经验总结和强化认识以及规范、发展等四个阶段.自从它形成之后,国内外的学者纷纷对其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计量体系不完善、相关市场制度和规则不完善、法制不完善、市场信息的难以获得以及较高的交易成本等因素阻碍了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文章建议通过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强制性政策、建立统一的森林碳汇计量体系和标准、制订相应的法规条例、加强对森林碳汇理论的宣传和研究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来促进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理论在多个领域的研究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但在林业碳汇的研究中运用较少。由于林业的外部性,国家提供了不少的补贴,林业生产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本文基于代理人之间效率差异的视角,假定政府是风险中性,企业具有风险规避特征,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林业碳汇生产的激励机制,得出: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力度、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程度、高效率企业的概率、高效率与低效率企业的效率差别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碳汇的积极性。最后提出需要从完善实施政府的功能、完善碳市场体系、提高行业的竞争力等方面着手,促进林业碳汇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基于碳汇功能的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际碳交易市场(CDM)的运作分析,指出农业不仅具有"负排放"的碳功能,而且还可以利用CDM获取不菲的"碳效益"。从农产品质量、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秸秆返田三个角度分析了农业的"碳汇功能",提出了实施农产品"碳补贴"、征收农产品进口"碳关税"、设立"农业碳基金"和开征化肥农药"环境税"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共享途径分析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知识共享内涵和途径的分析,从知识共享客体、主体、手段和环境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影响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最后,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从个体视角和组织视角两个方面,探讨了促进知识共享的机制建设问题,包括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组织机构变革、构建适应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加强通讯技术以及建设企业知识库等。  相似文献   

6.
曹阳 《经济师》2005,(5):89-90
文章以西方经济学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为依据,剖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阻滞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原因,并提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斌  柳欣 《经济问题》2008,341(1):97-99
通过将金融发展水平作为一项投入引入新古典生产函数,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均衡时的资本存量,进而增加了均衡状态的人均产出的结论.根据中国1995~2006年季度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指标的选取,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得出在我国二者之间的实践关系与理论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结论.最后针对实证结论探究中国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颖利  聂佳 《经济师》2013,(11):24-25,34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温室气体与能源活动等引起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我国及国际社会的重视,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因此从微观供给角度上研究影响参与者的行为因素尤为重要。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林农参与森林碳汇行为意向的理论模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国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荷兰病在中国的特征,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森林公园旅游不仅是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主体力量,而且也是国内旅游业极具影响力的新生力量。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进行了优势(S)、劣势(W)、机遇(O)和威胁(T)分析,结果表明,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明显,也存在较多限制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并据此提出了科学规划、保护资源、加强宣传、引进人才、协同发展等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基本对策,以期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计算1995-2009年我国29个省市的碳排放量,揭示了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并进一步构建"LMDI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研究了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9类驱动因素,其中人均GDP是促进碳排放增长的决定因素,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文章根据这9类因素对各地区碳排放增长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及其导致区域碳排放的异质性特征,提出了我国差异化区域碳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蔚 《经济与管理》2008,22(11):71-73
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应通过社会的力量化为全社会的行为,政府应发挥主导性作用,关注和重视老年人问题,把关怀和爱护老年人纳入公共政策中。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部崛起政策实施13年来,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进一步引导发展,需对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作整体评估和检验。基于1999-2013年我国2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方法,从长期影响角度评估中部崛起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以地区技术复杂度度量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下政府财政行为波动对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财政支出波动对地区产业升级会起到负面作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积极性政府财政政策、突破路径依赖是实现政策效果的中介变量;政策着力点主要在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上;由于地区异质性的存在,部分省份产业升级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制定新一轮崛起战略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平原26省林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平原地区26个省为例进行平原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建立了以10个指标为基础的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出三个主成分:林业基础指标、林业第二产业指标和林业第三产业指标,并主要从产业角度进一步解释主成分含义。最后根据26个省主成分得分情况,给出排名。根据评价结果,认为平原林业发展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从而确定平原林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内陆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困难.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科学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真实GDP增长率、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货币供给M2增长率、零售物价指数变化率等4个变量的VAR模型,对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动态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模型设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发现在我国不存在简单的财政货币政策的互补或替代关系,而是存在一种非对称性的关系,即扩张的货币政策伴随着收缩或稳健的财政政策,而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被动扩张的货币政策,表现形式取决于具体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冲击形式。同时,文章也得到其他一些结论,并认为,要增强政策的效率,必须强化央行的独立性,在现阶段需要严格控制赤字财政政策,以减少其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将中国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即1978—1994年、1995—2005年和2006年以后。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了各阶段的创新政策,研究了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结果显示:中国创新政策的范式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人才和环境营造一直是中国创新政策的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加强使得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时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日程正在日益推进,林业的关键地位格外凸显,社会林业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重视。简要阐述了发展社会林业的意义,试分析了发展社会林业的途径,以期望能为促进社会林业以至整个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