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主义,又称绿色政治学、环境政治学和生态政治学,是发源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兴的政治思潮。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反对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突出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未来人类利益的新的绿色政治运动。确立生态主义观念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西方生态主义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选举董事会是否采取累积投票制(Cumulative Voting),各国公司法有两种不同的立法模式,一为强制主义,二为许可主义。本文通过对累积投票制的产生、应当采取累积投票制强制主义的法理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分析,指出新公司法第106条规定并没有真正实现新公司法所欲的“自由”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加大对农村扶持力度的今天,国家财政资金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范围也逐步扩大。在农村地区,受惠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农业发展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是讨论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对农村地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新阶  相似文献   

5.
徐冬  桂小婷 《价值工程》2010,29(18):149-149
"极简主义"景观在形式上追求极度简化、客观、抽象,在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规划的理念,遵循"最少干预"生态设计原则,以最少的元素、景物,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从设计观念、材料、视觉、经济、空间秩序几个方面分析了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实行了28年,这种模式曾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随着农村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这种生产方式也逐渐地显露出农用生产资料闲置、农村劳动力浪费、土地产出效益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适应形势要求,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刘银生 《价值工程》2015,34(8):106-10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水利工程是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进步的重要设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策略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并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经营机制,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农业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模式是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和生产技术体系的总称。从博奕论的角度来讲,它是农民与自然、市场和政府之间博奕的结果。 一、不同经营政策下农民行为选择 农业经营政策决定农业经营体制。我国农村地区实行过两种农业经营政策和体制,即集体经营和家庭经营。在不同经营政策和体制下,农民的行为是不同的。在集体经营体制下,农民的作业是粗放的;在家庭经营的体制下,农民的作业是精细的。 1.集体经营政策(体制)下,农民之间的博弃 假设有两个农民共同劳动,在作业粗放时,每人投入1个单位的劳动,创造10个单位的价值;在精细作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经验。近50年来,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1亿吨提高到4.4亿吨,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结构逐步改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中国农民已基本上实现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同时,我国农业、农村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人均耕地少,而且还在继续减少;人均粮食不到400公斤;农村欠发达,农民平均收入甚低,而且增长慢;农村人口增长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占农业劳动力的1/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率有较大波动;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投入效益不高,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等。我国的农业和农村要摆脱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目标应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要达到上述目标,十分重要的就是要发展可持续性农业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焦点问题.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而且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研究在西部地区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对于西部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文龙 《企业活力》2014,(3):120-124
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对于维护浙江粮食安全意义有限,却严重违背了浙江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损害到农民、土地经营者、地方政府的利益,也降低了浙江农村发展潜力,遭到普遍的质疑。只有尽快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政策,缩小功能区的范围,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其品质效益,通过区域、国家范围内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粮食补贴省区转移支付政策解放浙江土地,才能重新发挥浙江农业的比较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继续维持浙江农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地位。  相似文献   

13.
1.我国农业产品的发展现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我国人口数量为世界之最,因此,温饱问题则成为了我国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国家政策向着农村的倾斜,又一次证明了我国必须要坚持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农村的问题是经济的问题,农民必须增产增收才能够拥有足够的财富去进行消费提升生活质量与文明程度。实现农产品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效益的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按照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品种布局,提高品质和产品档次,并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将生产出的农业产品及时地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我国的现实问题是一部分农业产品大量的生产,但是由于目标市场对于农产品的认知度小,导致大量优质产品滞销,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层层的收购商业导致收购价格的低下,农民并不能够直接受益于农业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正式颁发,这是党中央连续发布的第十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与过去一号文件相比,除了从资金、技术、物资装备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外,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目标,更强调要在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方面下功夫,激活农村和农民自身的活力,保持农村有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主义的产生是以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为其背景的,当时凯恩斯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失业和经济危机等问题而提出的一套反危机的理论和政策。人力资源政策是政府调节和干预劳动力市场、就业和收入等经济活动的政策,它是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不可避免地成为凯恩斯主义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凯恩斯主义的演进密切相关。本文就凯恩斯主义的人力资源政策进行简要评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举措,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将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城乡收入协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市场扩大开放和农业发展成果共享设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把数字普惠金融中的融资便利、融资成本、融资风险以及农民的金融素养作为前置影响因素,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考察农村数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五纬目标进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研究结果发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便利性增加以及融资成本和风险的下降可以促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农民金融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的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扩大使用可以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农业市场扩大开放、农业发展成果共享、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收入协调等途径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最后,以黑龙江省农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为例,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农业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农业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通过介绍欧洲各主要绝对主义君主国在经济、 外交等方面为维护其绝对主义统治而进行的政策调整来阐明其各自的特征;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政府在进行绝对主义统治时的特点是重商主义的推行,在极大程度上发展海外贸易,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对英国绝对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以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海外贸易的推行为切入点来研究此时英国绝对主义的发展,并通过对英国绝对主义的研究加深对 《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快节奏的生产、生活讲究效率固然重要,但片面追求速度、一味追逐效益本不该是速食主义时代的应有之意。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用时、提高效率才是速食主义时代健康和谐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经济是指农业再生产中生态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及相互结合的统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已经摆脱了过去旧的发展模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努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离不开农业生态环境的支持,但在现实中,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却正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和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了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伴随产生不少新的问题,即部分农产品在商场上供过于求,产品无法卖出,农民资产无法变现,农产品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增长缓慢。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依次为9%,4.6%,4.3%,3.8%,2%。200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中也明确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稳定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产品的结构单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另因农业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