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及时空分异特征。首先,从时间维度出发,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7—2016年中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不高,2016年绿色发展效率的均值仅为0.809,10年间技术进步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较大。其次,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空间上呈现"西北外围高,南部较低"的特征,各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偏弱,绿色发展效率较高的城市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绿色发展,有助于规避资源诅咒,在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基础上提升可持续性。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框架下,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测算了2007—2018年我国109个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变动指数,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因子与交互作用探测分析以探究驱动作用。本研究得出:(1)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效率整体以5.98%的年均增长率波动性改善,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2)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依托类型城市的工业绿色转型效率指数均值排序为:衰退型>再生型>成长型>成熟型城市、森工型>油气型>有色冶金型>煤炭型>黑色冶金型,均波动上升;(3)对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效率提升驱动力最强的因子由环境规制强度转为科技投入水平,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规制强度是最有效的协同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启  胡炜 《时代经贸》2007,5(12):130-131
中原城市群地处我国中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有丰富的矿产品,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将努力形成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型城市体系,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是中原腾飞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体系,加强各城市发展战略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李启  胡炜 《时代经贸》2007,5(12X):130-131
中原城市群地处我国中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有丰富的矿产品,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将努力形成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型城市体系,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是中原腾飞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地区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体系,加强各城市发展战略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提高中国绿色发展效率了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环境范围调整测度(RAM)模型测算了中国112个环保重点城市2005-2010年的绿色发展效率、无效率来源及减排方式,并使用Bootstrap截断回归模型对城镇化与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有:我国各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主要呈倒U型和三次型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要高于东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群;污染物排放无效率是总无效率的主要源泉;大部分城市在面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时,主要选择自然减排方式;居民城镇化对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土地城镇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就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综合城镇化对绿色发展效率则产生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大国家级城市群,基于超效率DEA与Malmquist指数测算2016—2018年各城市群科技研发效率。超效率DEA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效率均值最高,其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群,由于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区域研发效率均值处于四大城市群之尾。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实现了技术效率正增长,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技术效率逐渐下降,与其它三大城市群存在一定差距。整体而言,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技术进步率均值高于技术效率均值,由此可见,增强地区科研能力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实证分析我国区域研发效率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群资源配置、优势资源禀赋、区域协同创新水平以及产学研深度合作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群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战略区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协同创新效率提升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5—2018年地级市数据,以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四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剔除外部环境与随机因素的影响,除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其它三大城市群的平均综合效率值均较第一阶段下降;②外部环境因素对协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区域经济水平和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与协同创新效率负相关,研发支持力度、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与协同创新效率正相关;③协同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内部城市等级存在空间不平衡性;④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促进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城市群扩容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扩容对城市群原有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对新进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无显著作用,稳健性检验表明该结论是可靠的。机制检验表明:扩容未影响原有城市的技术效率,但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来促进原有城市技术进步,进而提升原有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扩容通过降低功能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新进城市技术效率,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来促进新进城市技术进步并降低其技术效率,由于技术进步效应和技术效率降低效应相互抵消,扩容未影响到新进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此外,扩容对原有城市中的大城市、高创新能力以及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有更大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7—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数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区域一体化的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扩容通过与周边新城市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整体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城市整合为一个城市群经济体,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三条渠道共同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3)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技术创新水平更高、第二产业比重更高的城市,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中国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区域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方法的采用决定了理论目标的实现。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是会计研究方法中的一对范畴,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对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加强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拥有并把握研究路径及其研究步骤是案例研究者从事案例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而现有的案例研究路径在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理论假设、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成果5个方面存在不同观点。通过引入理论创新类型,梳理得到理论建构导向、理论检验导向、理论发展导向等3种案例研究的基本路径,并为每种路径归纳了明确研究目的、进行文献综述、明确研究问题并推测相关构念、(不)预设理论与假设、明确案例研究类型、框定案例总体并选择典型案例、资料收集与分析、形成/检验理论与假设、三角测量与效度检验、进行文献对比、得出研究成果11个步骤。研究得到的3种案例研究路径及其11个步骤可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案例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归纳分析,提出了高技术企业技术能力的3个演化规律,并基于对高技术企业DEC和王安公司整个生命周期里的技术能力演化实证分析,验证了研究结果。与传统的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不同的是,提出了有效技术能力是衡量高技术企业技术能力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闫学军  王雷震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71+319-271,319
"知识—评价树"学习法是基于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学的重要思想,结合大、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政治学科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并进行学习评价的方法,具有直观、形象、灵活、多用、科学等特点。长期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混乱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学的行为研究总的来说遵循由隐含的、先验的幕后假设逐步走向台前的路径.以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行为假设的修正为起点,行为研究的枝蔓逐渐扩散开来,并在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分支中扎根,从多角度认识经济行为的细微末节,将经济学研究推向更为微观的领域,逐步实现向有限理性的真实经济活动面貌回归.  相似文献   

16.
环境核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之一是忽视了环境核算。因此。必须将环境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建立环境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体系.以便于核算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数量关系,保护环境。运用环境核算资料,可以构造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经济发展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7.
1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激励方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我国企业改革走过的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人们的整体物质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的时候,给员工以少量的物质(金钱)刺激,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基本满足以后,仅用简单的物质(金钱)刺激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了,即现阶段许多企业的员工已不限于获得这种短期的利益,还需要长期的利益保障.如何使企业的员工持久地保持积极性,这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点,本文拟就从激励入手来探讨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何种激励方式进行激励,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20.
研究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问题,对于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缓解资源的退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 先借鉴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模型测算江苏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并对其时序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结合江苏 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作深层分析,并运用江苏省1979~2000年的统计数据估计 了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间的数量关系模型。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即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有效协调必须以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整理开发为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