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各产业或产业群相互协调合作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多学科融合、多方法交叉和国际比较研究等推进产业协同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区域产业协同的有效途径,以推进区域间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案例,从城市群产业整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发挥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城市群的经济重心仅仅是满足了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而是否形成城市群的服务中心、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才是中心城市扩散效应得以有效发挥进而促进城市群产业整合的关键。中原城市群现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制造业的低端发展,群内缺少有效的经济结构联系,亟待进行产业整合。这与中心城市郑州的经济弱质性导致其扩散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密切相关。未来郑州的发展方向不在于追求提升经济总量进而提高首位度,而需要选择在生产性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等有限领域形成有高度的中心,以此来组织和推动中原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3.
实现区域协同创新是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需重点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研究2011—2020年相关数据,运用投入导向的超效率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效率值从0.820上升至0.909,整体略有提高,但各城市的城市创新效率差异显著,空间分布呈现“东西均衡”“北高南低”的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53,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1.043、1.009、1.009,技术进步指数是促进城市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从影响因素看,教育经费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此,研究提出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加强资源与信息共享、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模式等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的战略背景和战略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的战略方向,阐述了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而提出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工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是绿色制造的内在要求。长江中游城市群同处工业化中期阶段,共同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难题。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理念下,走绿色工业协同发展之路是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大、降能耗任务严峻、绿色发展协作程度低等问题,有必要从绿色工业选择、绿色技术研发、绿色产品市场体系共建及工业废弃物绿色处理等层面构建协作机制,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从生产到消费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工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评价及均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  杨建梁  梁媛 《经济地理》2019,39(2):110-117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在2011—2015年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构造均衡函数对城市群的均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2011—2015年我国112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布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西北、华中、华北低,东南高"逐渐演变成"西北、华中低,华北、西南、东部沿海高";我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与均衡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所研究的19个城市群主要集中在H-H象限(高效高均衡)、H-L象限(高效低均衡)和L-H象限(低效高均衡)。最后,根据各类型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特征,本研究对各类特征的城市群提出相应的绿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中原城市群范围,并指出了其发展的四大优势。此基础上,根据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战略措施,以期对中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012—2020年各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差异呈现缩小态势,落后省份的追赶成效开始显现,但与领先省份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整体呈“中部塌陷”分布格局。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科研财政拨款、城镇化率、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等因素均是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会显著抑制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提升。在控制省份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后,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及显著性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将绿色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工业企业技术活动中,已经成为突破环境和资源约束、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将能源消耗量、三废排放量等纳入研究框架,运用超效率网络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中国各省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在2013—2018年间,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省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差异趋势逐渐缩小;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式空间分布格局,与东部地区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持上升的趋势相比,中西部效率水平不仅存在绝对水平明显偏低的特征,而且还表现出了增长幅度的差异;成果转化期的效率值低于科技研发的效率值,纯技术效率水平过低是造成两阶段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均大于1,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其中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从三大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M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主要归结于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change,TC)指数的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的ML指数则主要依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城市群扩容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扩容对城市群原有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对新进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无显著作用,稳健性检验表明该结论是可靠的。机制检验表明:扩容未影响原有城市的技术效率,但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来促进原有城市技术进步,进而提升原有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扩容通过降低功能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新进城市技术效率,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来促进新进城市技术进步并降低其技术效率,由于技术进步效应和技术效率降低效应相互抵消,扩容未影响到新进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此外,扩容对原有城市中的大城市、高创新能力以及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有更大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文彬  马歆 《技术经济》2020,39(6):109-118
基于复杂网络研究的视角,以城市群生态效率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科技投入及网络特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利用30个城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基于地理引力模型构建城市群生态关联网络,获取城市个体网络特征指标,并分析城市科技投入和网络特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①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表现出"一体两翼"的空间分布态势;城市生态效率水平个体差异显著,且差距不断扩大。②城市群网络连通性较高,整体网络密度先升后降;郑-焦-洛-新等构成城市群的核心极,接近核心区域的城市生态水平较高;城市个体中心度差异较大。③科技投入、接近中心度对生态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投入与接近中心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且呈现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率也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资利用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个省域的绿色发展即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社会因素考虑在内,文章将省域绿色发展效率评价系统分成两阶段、三系统的复杂网络结构,又将追求效益阶段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并行子系统,并与环境污染治理阶段串行,构建两阶段混合网络结构SBM模型,评价了中国29个省域2007—2016年的绿色发展效率。研究得出:多数省域的绿色发展效率偏低,但近年来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平均绿色发展效率高于中部、西部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山东、广东、天津等为绿色发展效率较高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急需提高;通过松弛变量确定投入产出冗余度和不足度,找到与理想状态下的差距。最后,为了省域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转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改清  高明国 《经济地理》2012,32(10):121-126
依据主体功能区理论将中原经济区划分为五大农业区,各区农业发展水平趋异。郑州都市农业区的技术装备程度、中原城市群外围农业区的机械化和化学化以及黄淮海农业特区的水利化都居于较高水平,而西南部养护与防护区的农业投入水平总体偏低。五大农业区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并未完全随其投入强度正向变化,而是与其农作经营类型高度相关。其中,以粮作经营为主体的黄淮海区和西部生态养护区综合效率处于劣势,而其他区域较优。总体上,五大农业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下滑,各区域生产效率分化明显。针对各区进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是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我国2000—2015年各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且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检验了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和传导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环境规制工具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命令型和市场型规制工具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突出;不同规制工具在东部、中部地区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倒“U”型作用较为显著,但是在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此外,命令型和市场型规制工具都可以通过影响研发强度,进而促进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且命令型规制工具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5.
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与Malmquist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修正了环境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影响,从静态与动态的时间角度对2008_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静态层面看,我国各省经济发展效率不容乐观,综合效率值较低,大约2/3省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低效状态;经济发展效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剔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各省综合效率均显著下降;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仍处于领先地位,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但整体来看区域间经济发展效率差异逐渐减小。从动态层面看,通过Malmquist模型分析,考察期间全要素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M值逐年下降,技术进步效率逐渐增长,且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下降。因此,各地区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规模效率,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对促进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极其重要。通过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和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趋于上升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技术进步变化是导致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变化的主要动因;除农作物种植结构外,经济发展水平、节水农业发展水平、供水结构等因素均对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有着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农业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升级、充分发挥节水潜力提高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水平和完善水价水权市场机制优化农业水资源配置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的金融机构微观数据,综合运用NNI、Ripley’s K函数和空间热点聚类等方法,研究1998、2008、2018年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格局、集聚特征及热点分区,采用泊松回归模型研究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不均衡,金融机构总体和细分行业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空间集聚程度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金融机构的热点区主要集中在郑州—焦作—新乡和邯郸—邢台—安阳为核心的集聚区。(3)城乡居民储蓄是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集聚的核心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外交通联系、政府行为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科技投入、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较弱。(4)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一致,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金融业倾向于布局在高等级城市,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影响,其金融机构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城市群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8年,珠三角地区供销社系统内部在再生资源经营方面已全面形成了以行政街、中心镇为单位,形成社区回收、市场集散交易中心和综合利用处理三级网络的再生资源经营模式。为准确客观把握该模式的实施效果,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玛尔姆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分析法,对60家珠三角地区供销社系统内从事再生资源经营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技术经济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该模式下再生资源经营公司的技术经济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技术经济效率有回落迹象,且不同情况的公司技术经济效率呈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万燕鸣 《技术经济》2011,30(2):51-56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2002—2008年中国钢铁行业23家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钢铁行业整体效率偏低,规模不经济问题较普遍,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差值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钢铁行业还存在投入拥挤问题;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企业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时间区间内先降后升——这与整个行业2002—2008年盈利水平相一致。最后提出,中国钢铁行业应改善企业的规模效益、重视技术进步、走集约式发展的道路,以促进行业由大转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