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京津冀181个区域单元2000年和2014年人均GDP数据分析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与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存在,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俱乐部”式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富人俱乐部”效应与“穷人俱乐部”效应同时存在;地理位置、期初发展水平和空间相关性对区域单元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而政策效应表现出异质性,2014年之前的区域政策对京、津两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一定程度阻碍了河北的经济增长。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重点,尤其应细化河北的区域发展政策;要强化滨海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冀中南的集中连片慢速增长地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将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渠道分为横向外溢效应、纵向外溢效应、伙伴网络效应、资助网络效应,将创新能力分为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通过分析外部信息获取对本地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并考虑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福建和广东产业集群中的325家中小企业为样本获取数据,通过层次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最终的结论为:四种外部网络效应皆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的作用;知识生产能力分别在横向外溢效应、伙伴网络效应、资助网络效应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知识转移能力仅调节横向外溢效应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基于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整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了本地创新绩效的提升,对周边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空间异质性.基于此,从协同创新、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全国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城市组团式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城市空间溢出效应是衡量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山东省17地市2001年—2011年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异较大,溢出效应大小与城市经济规模成正相关;各市溢出效应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资本对山东城市经济增长发挥着最重要的促进作用,技术次之,最后是劳动力,从变化趋势来看,技术的相对重要性在逐渐增加,资本和劳动力则在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空间面板德宾(Durbin)模型,分析城市首位度对经济增长和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首位度对本地整体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第二产业发展产生负向作用;相邻地区城市首位度的提高对本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各地区经济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一个地区发展会带动周围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知识溢出高度依赖于地理邻近性,知识溢出效应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选用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专利水平三种知识存量替代变量,借助SEM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测度和分析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知识存量变量具有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Jacbos效应、Porter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城市集聚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知识溢出高度依赖于地理邻近性,知识溢出效应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选用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专利水平三种知识存量替代变量,借助SEM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测度和分析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知识存量变量具有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Jacbos效应、Porter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城市集聚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区域间的空间溢出和技术溢出效应日益显著,在进行能源强度收敛研究时不可忽略空间依赖性和时间动态性。在考虑空间维度的地理邻近性和时间维度的动态性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中国29个省区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趋势以及收敛情况,研究表明:从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来看,呈现东低西高的格局,并且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从动态趋势看,能源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指数在2005年之后趋于稳定,东、中、西部的能源强度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总体趋势来看,能源强度存在绝对盯收敛,不存在绝对届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卢收敛。提高能源效率以及缩小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应充分利用空间溢出效应,鼓励能源强度低的地区的技术溢出到能源强度高的地区,从而加快全国区域间能源强度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出发,将城市住房价格的研究视角深入到区域城市房价的互动关系层面,采用我国1999~2010年35个大中城市数据,探讨城市间住房价格的空间相关性、影响因素及其空间传递效应。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空间计量结果显示我国住房价格表现出不断加强的空间相关性;房价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出弱的正扩散效应;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住用地价格和销售面积三个因素是导致区域房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不同时期各变量的显著程度和扩散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提高碳排放效率是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企业异质性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传导机制与时空异质性,利用2006~2020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会显著促进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在影响机制方面,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渠道,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创新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基础、不同规模的城市存在差异化影响;空间视域下,创新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显著带动150千米至250千米内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为了厘清中国出口贸易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通过建立包含非期望产出、序列DEA的超效率模型,计算了省际碳排放效率。Moran’I指数分析表明,效率呈现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因素以及出口贸易对碳排放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效率随着出口贸易的增加呈现出倒U型曲线特征;出口贸易对可变规模报酬下的省际碳排放效率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化等因素对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作用,技术创新对于碳排放效率没有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除了依靠政府强制性管制等正式环境规制手段外,还需要借助非正式环境规制手段进行补充。从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手段入手,分析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首先,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五大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赋权,对2010—2020年我国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考察其空间相关性;然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就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考察期内,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西部地区,地区间两极分化严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均对本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更大,但两者对邻近地区都没有显著溢出效应。对此,各地政府应重视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作用,促使两类环境规制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自贸区试点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9年全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探究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的影响作用、中介路径及空间辐射效应。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机制研究表明,自贸区设立主要通过创业动能提升、高水平开放和金融发展三条路径激励试点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空间辐射效应方面,直接估计、间接估计以及两类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均显示:自贸区设立对周边城市创业活跃度提升具有显著的空间辐射效应,自贸区试点城市“示范先行”“辐射带动”的政策效果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政府政策如何有效引导企业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理论层面上,基于对政府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详细梳理,探讨了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之间的差异,分析了试点政策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和产学研合作途径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实证层面上,将发明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接,构建更为全面的微观样本,系统检验了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微观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为促进专利数量的增长和推动企业技术领域的扩展。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的主要差别在于,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多样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2)创新试点政策特有的治理理念在政策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促进企业专利数量的增长,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从专利数量增长和技术领域扩展两个层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3)各地区政策执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力最强,提升了企业的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中部地区的政策只能提升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西部地区的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4)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收益不同,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其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均出...  相似文献   

17.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19.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经济活动聚集带来的技术溢出正外部性和环境污染负外部性会对经济主体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产业空间分布的均衡结构。引入技术溢出和环境污染的本地与跨界效应,对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型”进行“原汁原味”地发展,不仅可以验证其结论,而且也可以得到新的研究结论:本地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强或跨界技术溢出效应的减弱会强化产业集聚力,本地环境污染效应的增强或跨界环境污染效应的减弱会强化产业分散力;“技术溢出向心力”与“环境污染离心力”的综合作用影响产业空间分布的均衡结构,当“技术溢出向心力”大于“环境污染离心力”时,“对称结构”稳定的贸易自由度范围缩小,而“中心—外围结构”稳定的贸易自由度范围会扩大,反之则反是;不仅“原始中心—外围模型”中的“黑洞状态”(“中心—外围结构”是唯一的稳定均衡结构)是一种常态,而且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对称结构”也可能成为唯一的稳定均衡结构。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可能的,应通过促进区域间的技术溢出、加强地区间的环境污染治理合作等路径,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的新机制,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