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秋 《中国集体经济》2012,(7X):193-194
<正>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迅速,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2020年将达到17%,成为不折不扣的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南京来看,企业退休人员已实行社会化管理,人员移交街道、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相应地,实行社会化服务的硬件设施也应配套跟上。一、加快建设社区老年活动场所我国的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主。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  相似文献   

2.
林夕众 《宁波经济》2013,(9):48-48,59
“企业退休人佚热热闹闹几百元、机构退休人员不声不响几千元”——不同群体间养老待遇差,一直是社会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3.
武汉将对离休人员的管理方式作何调整,有关人士表示将持保守思路,至于对关闭、破产企业离休人员的安置会否引起整个离休人员管理模式的调整,依然小得而知.养老设施捉襟见肘据有关部门统计,武汉市政府承办或由社会力量办的养老院,里面入住的以退休人员居多.如武汉市老人院入住的643位老人中,退休的孤寡老人占65%强,主要靠政府助养;一些社会力量办的养老院,退休人员也占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4.
上海作为全国最早施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市,在保障退休人员生活水平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是,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发现,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不仅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而且与部分退休人员子女“啃老”这一现象存在密切的联系。 本文首先对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需求水平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国际规范研究对上海市基本养老金需求的适度水平进行了理论推定;然后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了上海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现实水平及其退休生活满意度,发现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对其退休生活质量并不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约有30%的退休人员家庭存在子女“啃老”现象,这导致了养老金收入被部分占用于对子女的生活资助方面,从而影响了退休人员自身的生活质量。为此,本文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分别针对“被迫失业型”和“逃避工作型”两类“啃老”子女提出了相应的促进其就业的政策建议,旨在在少子老龄化和宏观就业形势的背景约束下增强人口活力与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并要求这项工作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 会议指出,近些年来,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参保范围逐步扩大,待遇水平逐步提高,较好地保障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但由于历史原因部分生产经营困难的集体企业没有参保,其职工和退休人员未能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缺乏基本养老保障.会议决定,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深化,原属企业、行业的保险已改变为社会保险。对退休人员的管理如何由企业管理改变为社会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预计到1997年底,上海市离退休人员将达到200万人,社会对这支庞大的老年人队伍的关心、爱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的许多人,尤其是体制内员工十分关注"延迟退休"的话题,那么在社会保障体制十分不完善的中国古代,体制内的古代官员又是如何退休养老的呢?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以礼治国是悠久亘古的传统美德,文章着重将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养老制度作一番比较与归纳,纵观历代官员退休制度的沿革变迁和利弊得失,望浅析所得对当代退休养老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不断加剧,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服务是新的社会形势下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必须加紧探索国有企业退休管理工作新方法。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国有企业退休管理工作的策略和措施,以推动我国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云多 《开发研究》2021,(2):145-151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对养老保障政策连续性形成挑战,为实现养老保障政策可持续运行,需要从生命周期视角考虑个人储蓄、养老金待遇与延迟退休决定之间的关系.使用扩展结构模型探究养老保障待遇索取、财富和退休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高提前索取养老金的年龄、延迟退休以及取消延迟退休以后的工资税等3项养老保障政策调整的潜在效果.研究表明,对养老保障未来的不同信念会影响待遇索取行为,预期收益对提高延迟退休年龄高度敏感,即退休年龄稍有延迟,将导致较高的预期收益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为积极促进全市个体劳动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加快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近我们对黑河市区内400户座店个体劳动者进行了调查。其具体情况是:农民进城开店22户占5.5%;退休人员开店26户占6.5%;基本达到和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个体劳动者开店51户占门叽;机关、企事业在职或停薪留职人员开店60户占15%;未与企业脱离劳动关系的下岗、放假人员开店56户占14%;符合《黑龙江省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的个体劳动者开店175户占46%,这175户中有外地人员开店32户占总数的8%,残疾人开店11户占总数的3%。经过我们宣传动…  相似文献   

11.
作为青壮年劳动力大军中体量位于前列的灵活就业人员,既是新业态从业保障体系建设的焦点,又是生育潜力释放的重要来源。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7),探讨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与生育意愿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在参保行为方面,“养儿防老”的传统生养观念在实际中演化成为灵活就业人员增保防啃的动力,社会养老保险尚未有效发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不足的作用。第二,在生育意愿方面,虽然获得养老保障显著降低了灵活就业人员生育三胎及多胎孩子的意愿,但社会养老保险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的养老保障预期依旧没有改变灵活就业人员对于“养儿防老”的依赖。第三,在养老保障与生育意愿的互动方面,相较于商业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其生育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生育的保障预期对老年风险的分摊效应也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险而非商业保险的参保上。上述结论预示着,单纯放开生育政策并不意味着能直接纾解社会养老的压力,生育政策也并非引导生育意愿的唯一途径。应不断推进社会养老保障的发展与完善,使其与家庭养老形成良性互补,消除民众的养老顾虑,整体上增强居民多孩生育决策的约束弹性和意愿。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精神和要求,为切实保障这部分人员的基本生活,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马红漫 《新财经》2011,(4):24-26
企业高工与机关勤杂工退休待遇的"脑体倒挂",暴露出了当前我国退休养老制度中的瑕疵。只有下决心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改革,养老制度才可能真正体现公平。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退休的必然性和角色转变的重要性,探讨了退休后的角色规划、角色适应和社会适应问题。指出,退休是职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必经过程,是自然规律,职工应积极认识到退休后角色转变的重要性。退休是一种正常的角色转换,从"以工作为主"的职场人转换到"以休闲为主"的养老人,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职工应做好退休后的角色规划,加强退休后的角色适应和社会适应,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努力实现退休后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娟 《特区经济》2009,242(3):173-175
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本文以江苏苏北农村为例,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后农村参保人数的变化,微观层面上给退休消费带来的积极效应,保险精算层次上对退休破产概率测算的影响,以及制度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解析,然后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落实并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补贴水平;提高农村个人养老帐户的给付利率;统一农村男女退休年龄到60岁,并进一步延长到65岁。  相似文献   

16.
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与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由于政府规划引导不足,传统养老意识与现实导致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的衔接错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制滞后,社区社会资本网络服务功能不足;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低,队伍不稳定;养老资金来源单一,尚未形成多元投融资布局。应通过规划引导,创新养老观念,提升服务实效;厘清政府角色,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开发社区社会资本网络;强化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形结构稳定的服务团队;构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退休费制度很不规范。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应合理界定养老保障制度的统一范围.降低原有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的计算基数应包括职工在单位的全部收入即“工资总额”。已退休人员要根据在职人员收入统一发放退休补贴。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体经济》2006,(2):44-46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部署和要求,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耿靖 《上海国资》2009,(11):92-92
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金制度也发生了剧烈的变革,逐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金保障体系,包括了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5个支柱,养老基金也随之已经正式登陆中国资本市场。养老金是退休人员的“养命钱”,  相似文献   

20.
张洪坤 《东北之窗》2013,(23):40-41
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比例是13:1,2003年是3:1,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1,人口老龄化已使我国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等问题日益突显,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养老负担过重、筹集资金难和医疗费用大等诸多挑战。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拥有1.7亿参保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但是,这一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众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