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培养新型农民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构建学习型农村。而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成员的学习状况与学习型农村的基本目标差距甚远,因此要积极引导农村社会成员转变学习观念,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农村,全面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礼伍 《魅力中国》2014,(21):30-30
建立高效完善的农村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农村档案管理,不断提高农村档案工作质量与效率,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农村档案管理实际出发,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展,思考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加强农村档案管理从而不断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简要阐述了建设和谐农村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深入分析目前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探讨改进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措施,以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为逐步完善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以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本完成计划经济的体制转轨,已经向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市场机制逐步成为农村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形成我国农村流通体系新格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目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方式落后。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基础薄弱,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了促进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现状,分析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发展与优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发展与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仍是思想工作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在农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找准工作开展的着力点.才会使建设扎实有效进行。一、在农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我国.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但农村却成为思想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人们的思想信仰非主流化的倾向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农村市场经济应与法制建设同步发展刘惠珍,付弋东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应,在农村则建立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既发挥市场的长处和积极...  相似文献   

6.
吴利才  张晓波 《魅力中国》2011,(11):112-112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程度和发展水平。分析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探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方法和有效途径,对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倩 《魅力中国》2010,(23):153-153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农村基础层民主法治建设理论基础,再接着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促进和提高两个方面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8.
陶样凤 《魅力中国》2011,(10):354-354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和保障。虽然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很史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重大问题,对于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以扫盲、扫科盲和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为主要内涵的农村成人教育,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列入了“十一五”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立足于我国现实,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加强农村产业组织建设,走新型集体化道路,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改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把信贷市场区分为正式信贷市场和非正式信贷市场,立足于对农村的调研结果,构建模型,试图找出农村资金外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保险市场的加快发展将为其提供保障和支持。因此,本文对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剖析,指出了发展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伟 《黑河学刊》2008,(4):13-15
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是农村文化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目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规范农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4.
马倩 《理论观察》2011,(4):155-156
充分理解农村文化对于研究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构建的问题逐步得到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而新农村文化建设与高度发展的农村经济已不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农民文化整体素质提高上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远、稳定的进行。我们应该更新我们脑海中的理念,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满足于保证农民生活衣食无忧、更要注重农民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周业柱 《乡镇经济》2009,25(7):61-65
文章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构成与作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观念,高度重视优秀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健全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积极创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拓宽系统的人才培养渠道,努力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的整体结构;积极引进短缺的尖端人力资本,着力推动农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体制创新,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等主要途径与措施,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即使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0%,我国仍将有五六亿人口生活在农村。超过欧盟人口的总和,差不多相当于两个美国,四个日本。这样庞大的群体生活在农村,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基本国策,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让农村成为宜居之所、立业之地、康乐之址。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成之日,也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达成之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农村流通。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缺乏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已经成为减轻农民负担、制约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立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面临的主要困境与原因,并在结合当前我国政府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王睿  蒋远胜 《乡镇经济》2008,24(11):122-126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我国现有的农村发展政策调整已被提上日程。OECD许多成员国为了适应国内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都进行了农村政策的调整,这对同样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而言具有借鉴作用。文章归纳了OECD国家农村发展政策调整的经验,并介绍了较有代表性的加拿大和瑞典农村建设的实例,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军 《辽宁经济》2005,(4):24-25
新时期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特别是我国农村社会的整体转型以及我们只注重农村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社会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民心目中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解与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致使农民的社会主义信仰表现出动摇性,农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偏差,在一部分人中出现信仰弱化的现象。针对农民的社会主义信仰问题,笔者对辽宁西部的部分农村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没有农村科技的进步,就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立足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农村科普经费的投入、科普资源建设、农民科学素质状况,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科学普及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