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稳步和均衡发展背景下促进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对安徽省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有正向促进但是作用不够显著,并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转移人口综合素质等角度对推动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和城镇化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点生态功能区往往是产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受限的欠发展地区,该区域内的人口和城镇化发展往往受到政策和环境的限制,无法走上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文章以重庆市巫溪县为例,通过对县域人口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城镇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人口及城镇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乌云嘎 《北方经济》2014,(10):83-84
正城镇化是当今世界的主流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较早,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始,英、法带头的工业化发展迅速,大大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起步较晚,大多是二战以后城镇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一、城镇化的概念著名的西班牙工程师A.serda提出城市化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是指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克拉克将城市化视为"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沃斯认为"城市化是指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代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一般结果。在此过程中,社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文章对河南省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河南省的人口工业化率远低于经济工业化率,城镇化也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这不仅与发达国家不同(表现为人口工业化和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均衡发展),也迥异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过度城镇化,即城镇化早于、快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化内涵,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构建了青海省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对青海省1990-2012年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人口城镇化与市民城镇化进程不协调等因素,影响了青海省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国际通用的提法叫城市化),一般认为,城镇化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为节约时间向特定空间集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三明市人口和面积第一大县,立志崛起的"新兴工业县",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而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由传统的、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的、先进的工业国转变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已经证明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同步性和相关性。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城镇化过程与工业化过程更是联系紧密。本文利用河南建国以来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工业化率、非农化率和城镇化率,在与全国数据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过程,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之间不仅具有长期稳定关系,而且短期内也存在很强的修正关系,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实现西部的工业化,而实现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推进城市化。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加速农村城镇化必须首先要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大通县近年来在城镇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无论建制规模、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城镇化水平还是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均处于落后地位。全县43.8万人中农业人口34万人,城镇人口不到10万人,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7.6%。转移农村人口,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走发展小城镇,促进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入口的过程.(从广义城市理解城市化也可以称之为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与城市化是相互推动、互为因果的统一进程,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它即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条件.工业化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化又极大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认为,要解决农业可持续的问题,除加大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推广外,重点要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 一、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城镇化发展滞后。城镇化的本质是通过工业化将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逐步上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从 80年代初开始,我国…  相似文献   

11.
姚娜 《中国经贸》2012,(20):138-139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是环境的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革等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发展。在“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的政策背景下,本文对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化进行发展态势进行了总结分析,解释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县域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和互动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在空间上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推进县域城镇化.充分发挥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人口就地转化: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宿迁市这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毕力格 《北方经济》2012,(19):20-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标志着呼包银经济区建设已经启动,自治区也召开了"西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以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沿交通干线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与此同时,相应的发展规划、政策也在紧锣密鼓地编制和制定当中,实际工作更是在这个战略思路下不断深入推进。目前,西部经济区的发展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着力点进行设计,而工业化主要体现于产业更高密度地向园区集中,以集群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即"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园区向沿黄河河沿交通干线集中,农牧业向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自治区西部未来发展可以归纳为城镇化、产业集聚升级、资源深度利用、园区升级扩容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梅田琳 《北方经济》2021,(10):12-16
城市化是人口与产业集聚、分工的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工业化过程带动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和向城市迁移,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思想内核,适应新时代城市化发展,发挥呼包鄂乌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进中小城市和以旗县城为主的重点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拉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保障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洁 《改革与战略》2021,(3):106-114
当前广西工业化水平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少,缺乏龙头企业,城镇化水平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章通过计算IU和NU,发现广西工业化水平滞后于城镇化水平,二者融合发展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进一步分析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美国模式等,得到启示:推动广西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应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因此,广西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应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尚娟  郝虹亮  王璐 《特区经济》2013,(9):122-123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的转移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陕西省的具体情况和必要的实地调查,运用SPSS19.0和EViews6.0软件,以非农人口比重作为人口转移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去研究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发展三产业、提高农民纯收入、发展医疗教育事业是人口转移的动因。陕西政府应提倡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促进农业人口的合理转移方案,提出大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搜集2001年到201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指标正向化方法、变异系数法等构建了城镇化综合系数、工业化综合系数以及协调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2000年到2011年我国以及四大经济区域和各省市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从2000年到2011年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二者的协调度系数都是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由严重失调向优质协调发展;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程度最高,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程度相差无几,而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程度最低,四大经济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呈现出梯级结构;2000年到2011年各省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与四大经济区域差异相呼应,并且协调度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正>云和“小县大城”模式,通过主动引导人口、产业、要素、公共服务等向县城集中,促使县域整体人口结构、要素结构的变革优化,走出了一条利用集聚手段促进集约发展、依靠集成改革破解共富难题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近年来,云和持续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通过主动引导人口、产业、要素、公共服务等向县城集中,做大做强县城这一增长极从而带动县域整体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在2011年首次突破50%,但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起就是一个东部优于西部的发展不均衡状态。目前,西部地区为了发展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状态,正在借鉴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进行工业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率。本文提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土地浪费、耕地保护与经济利益的矛盾以及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结合调研搜集的研究区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促进研究区的经济、生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的发展又能促进工业化的进程,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十五"乃至更长的时期,积极推进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富民兴桂,是区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的决策.如何有效地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正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