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62%在农村,占绝大多数.“三农“问题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发展农村教育,搞好农民培训,是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道德思想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抉择。新型城镇化本质,是通过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和能力,破除现有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文章试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定义特点出发,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进而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城乡统筹阻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统筹是针对城乡发展失衡现状提出来的,其目标就是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阻碍因素.城镇化是集中过程和扩散过程的统一,人口转移和空间扩散是其重要内容.本文以重庆市为例,从城镇化的人口转移和空间扩散两个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的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因素--农业劳动力不彻底转移、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幅度小于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幅度以及不合理的城镇体系,并针对阻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万千 《发展》2005,(7):20-22
转移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之一.转移农民就是帮助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从农村地区迁移出去,创造良好的人口流动、迁移、居住的政策环境,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工作、居住地点的权利,与他们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各级政府做好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更为艰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外出劳动力,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关系到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稳步和均衡发展背景下促进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对安徽省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有正向促进但是作用不够显著,并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转移人口综合素质等角度对推动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和城镇化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当前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缓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要想更快地实现收入增长,农村劳动力必须向能获得更大效益的行业进行转移。在此次历时一年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福建省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特点:(一)农业以兼业经营为主,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化生产转移。我们调研的这些乡镇中绝大部分农业经营以兼业经营为主,而且经济越发达的乡镇,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越小。从事农林牧副渔的劳动力占农业人口的比重情况如下:福清龙田镇占21%,…  相似文献   

8.
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至今对工业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三农”影响甚大,其危害在牺牲农民利益,限制农业劳动力转移,固化和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要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放在战略位置,实行支持农业发展、建设新农村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而且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广西新型城镇化的模式与路径借鉴国内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广西城镇化的现状、特点以及区情条件,广西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应该是:制定城乡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相应的刚性→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民致富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身份权与财产权纠结不清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的缺乏不仅影响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步伐,还制约了土地资源要素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实现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安全的敏感性区域,其中人口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范围,以区域内县域为分析单位,对2007—2018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人口增长率、人口城镇化水平、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人口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且少数民族人口多,为人口净迁出区,劳动力人口占比较低.区域存在人口总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发展水平低、外出打工农民比例大、农业人口迁移意愿不强烈、劳动力素质低、区域贫困人口多等问题.最后,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的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实现区域人口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的人口“空心化”现象愈加严重,给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农村多元化产业,进行农村的就地城镇化,吸引外出农民回流,在家乡就近就业,实现治理人口“空心化”和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双赢。文章基于苏北农村的调研,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外出农民就近就业意愿。结果表明:农民回流意愿与受教育程度、外出收入所占比例、回家频次、家中是否有老人或学生、对当地教育和基础设施满意度等显著相关。分析农民工回流意愿,对治理农村人口“空心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我国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然选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质上是社会权利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本文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特征为着眼点,分析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内容和手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口和资源配置,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劳动力转移也带来了农业生产停滞和老人赡养、儿童教育等社会问题。贵州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本地就业为主导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适合贵州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使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6.
改善农业人口的分配状况,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农业的发展和保证农民增收,都有着非常重耍的作用。 那么,农业人口的分配该如何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又该向哪里转移呢?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就业路径与动力因由:基于低碳农业产业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职业需求随着农业发展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带来不同的就业效应。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的历史路径昭示,在我国城镇化趋缓、农村劳动力绝对数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以农业低碳化促进农业新的业态和新的分工,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现阶段多元城镇化发展中,小城镇仍是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场所之一;这与小城镇具有的劳动密集产业、多种成分小企业的经济特点相关。 调查表明,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多元城镇化发展中,小城镇对农民就地转移、异地转移和人口城镇化,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现阶段尤其要重视小城镇、劳动密集型产业、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农民转移就业和人口城镇化上的作用。当前重点是改善政策和制度环境,发展产业和企业。  相似文献   

19.
<正>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方向。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口开始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入到城市二、三产业当中,使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经营体系也在不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报告》2007,(17):1-1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将关系农村发展大环境。不论从乡镇企业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大量中年以上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就业增加收入看,还是从亿万流动就业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看,都需要防止贻误时机,“煮”农村劳动力转移“夹生饭”。要转变重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而轻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拉动“三农”问题解决的观念.从促进中小企业,小城镇与劳动密集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