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拓展旅游融资方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莹 《特区经济》2006,(6):221-222
旅游业融资瓶颈是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稳定传统的融资方式:政府投资、银行贷款、资本经营和外商投资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创新的金融手段拓展旅游融资。具体包括旅游开发期权合约、资产证券化、PPP融资、旅游产业基金和旅游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国家各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对文化产业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领域,有关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也随之大量增加。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对文化产业融资的现状和趋势都做了相应的判断,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文化产业融资难的原因以及给出了应对之道,但在微观领域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具体创新方式还不够深入,利用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文献亦不多见。本文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为解决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难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增强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文化与旅游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方经济》2005,(7):48-48
日前,阿尔山旅游项目800万元技援贷款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总行正式批准,这标志着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以“空客联合体”融资方式支持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为了支持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大胆进行金融创新。提出了以空客联合体新的融资模式打造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的设想。此举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陈元行长的高度评价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乔丽 《改革与战略》2015,(3):144-146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切实促进了我国文化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并探究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冼雪琳  马兴德 《特区经济》2013,(12):185-187
发展文化产业需完善投资和融资体系,实现文化产业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本文通过分析建设银行在深港两地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状况,提出商业银行与文化产业金融对接的建议:创建"债权投资与股权投资双轨并行"的投贷联动模式;构建和完善文化资产价值担保和评估制度;借助金融创新打通个人向文化企业直接投资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理论视角,进行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大融合大发展,对于提升旅游业内涵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符合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桂、滇、黔三省区文化旅游创新发展虽已起步,但还处于较粗放的发展阶段,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足、创新意识不够。鉴于此,文章立足开放式创新的视觉下,结合桂、滇、黔三省区"文化—旅游"的发展状况,研究桂、滇、黔三省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区建设》2010,(11):10-11
去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它标志着,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在"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态势如何?2010年9月15日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在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和大数据都是当前的热点,旅游业各类型复杂数据实时呈现爆炸式增长—旅游大数据。随着云计算、物联网、Internet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通讯技术(ICT)的飞速发展以及迎合更加优质的服务管理需求,智慧旅游成为全球旅游信息化建设和理论探讨的主要方向,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旅游作为服务业只有充分挖掘分析旅游数据中的潜在信息,才能更好地进行决策管理以及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结合大数据方面研究认为大数据挖掘是智慧旅游的核心,在总结智慧旅游概念和发展的基础上并结合大数据挖掘全新定义了智慧旅游,分析了目前智慧旅游建设以及智慧旅游中大数据挖掘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了大数据挖掘自身以及为智慧旅游创造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刘建徽 《改革与战略》2011,27(5):123-126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具有强烈的互动关系,两者的互动发展具有必要性。文章通过世界各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案例的系统思考和梳理,归纳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产品模式、产业联动的新型旅游营销模式、产业链延伸的文化产业景点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疆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旅游本身和文化产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搞好文化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旅游。本文在介绍了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之间的辩证关系后,又介绍了新疆文化旅游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就新疆如何发展文化旅游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促进新疆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西南地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是西南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更好地发展,彼此的融合是一个良好的途径,西南地区优越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也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西南地区在现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样式的基础上,还需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市场以及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育,使旅游与文化产业获得更加完美的融合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任筱楠 《特区经济》2012,(4):128-130
区域旅游合作已是当今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由于资源和文化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海南和澳门的旅游合作也逐渐成为探讨的热点。本文从文化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了琼澳旅游合作的基础和可行性,并指出了琼澳旅游合作存在的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以及相关文化产业三个方面阐述了琼澳旅游合作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家界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因旅游建市,也因旅游得以兴旺发展。旅游业是张家界经济的支柱,金融业是张家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随着张家界旅游产业不断开放化和市场化,对金融资源配置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业得以不断完善与发展。文章详细阐述了旅游业促进张家界市金融发展的机制,总结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文旅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热点。文旅融合既有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旅游业与文化业双赢的目的,又有利于推动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冰雪旅游作为东北地区的传统旅游活动,一直以来都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但是也时常出现与文化融合不充分等问题。而动漫作为21世纪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本文就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二者融合发展的背景、可能性、相互影响、存在问题及协同发展策略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分析,以期进一步促进辽宁省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民族文化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玉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开发模式,以促进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产业融资是指经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经营发展目标而采取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文化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以下简称IPO)和私募股权融资(PE,以下简称PE)。自2010年3月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文化产业中的各项金融扶持与创新举措明显加快。2012年,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各项利好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镇江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如何充分挖掘镇江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取得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仍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对此,笔者结合日前公布的镇江市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就镇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常州武进旅游业发展现状,从"加强‘主题旅游’建设、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倡导低碳旅游、发展多元化旅游产品、完善行业管理"等方面,探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倪艳 《湖北经济管理》2011,(15):102-104
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湖北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了湖北应抓住消费升级、交通便利、国际旅游市场转移和旅游环境优化的契机来发展旅游业。最后,提出了布局"大旅游"发展战略、打造湖北旅游强势品牌、创新营销模式、提升旅游产业整合水平、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培育现代旅游市场主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